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武俠之父最新章節列表 > 章377 殺手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章377 殺手鐧

開始這場考核論證前,即便心態再樂觀對鄧錚再有信心之人,也不會料想的到現場短兵相接的結果居然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躊躇滿志、包藏禍心的英喆一上來就毫不留情,所採取的核證方式甚至可以說是“惡毒”,但鄧錚就這麼風輕雲淡、高接抵擋一一應付下來。

那種強大到無與倫比的自信,恍惚間就好像是運動健將屹立在奧運賽場上,十年辛苦汗水凝為三分舞臺時間,即便噓聲如潮,縱使裁判放水,技高就技高,淵渟嶽峙,凜不可犯。

相比之下,殺氣騰騰的英喆則就像是一個可悲可嘆的跳樑小醜。

也是直到這時,現場很多人才想起來,這位金梁可不僅是一般文人,他畢業於首都體育大學,是從那個培養出無數國家級運動健將之地走出來的高材生!加上本身聽說也是自幼習武,意志品質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

首都體育大學今天過來的八人代表團是由第一副校長段銳志親自帶領。在去年6月的畢業典禮上,正是這位段副校長頂著壓力拍板讓非體育專業生的鄧錚作為應屆畢業生代表發言,也是他咬牙同意了鄧錚∝∝,不發言改唱歌的“荒唐提議”,才成就了《真心英雄》一出全場師生家長淚目潸然那一直傳頌到現在的感人場景。

拋開“娘家人”身份,他個人對鄧錚的印象也是極佳。所以今天主動請纓,親自帶隊來代表校方支援鄧錚。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再聽著耳邊人褒獎鄧錚的同時不斷提到首體大……讓他非常激動,愈發覺得今天來的值當!

這個鄧錚。嗯,勇於擔當。敢於擔當,果然給咱們首體大漲臉!

差不多心情的還有鄧錚的中學母校北華二中。這個一向低調務實的百年名校,因為鄧海鄧錚父子的緣故這次被卷得很深,不斷有各種媒體登門採訪,更有層出不窮喪心病狂的隱秘拍攝……壓力很大。所以今天直接出動了二十幾人,副校長都有兩位。這時看鄧錚駁得對方啞口無言滿頭大汗,心裡自然澎湃舒爽。

顧偉元、李海洋、蔣志鵬、徐濤那一堆人則是面面相覷,嘴裡滋滋吸溜著冷氣,破天荒的誰都沒說什麼。彷彿皆在預料之中,但不斷抖動的臉皮以及抽搐的嘴角則出賣了他們。

合琴生、李熱、王侯、遊子寒那堆作家同行死一般的沉寂,除了遊子寒還能偶爾強撐著“嘖嘖”兩聲外,其餘人等,尤其是同樣搞武俠創作的幾位,已經有些開始懷疑人生了。

鄧海、談薇、姜妃、格格、小璐則是喜形於色、喜出望外。尤其小璐,玉臉兒漲紅,噼噼啪啪的低頭在金梁吧裡實時互動著——

若說在場受衝擊最大最想崩潰掉的,除了英喆。還有司浩然。

但後者畢竟是做過嶺南大學副校長的,儘管排名靠後,但也是主要領導,加上內退後大搞“新文化運動”。一直活躍在風口浪尖,平時看起來笑眯眯的略顯虛浮膽小,但到了眼下這退無可退需要真正拼刺刀的時候。倒是顯出閱歷和底蘊了!

一看臺上的英喆因為事情全程超出計劃,儼然已經完全懵逼。再放任他這麼失魂落魄下去,那也就不用再往下進行。倆人找個沒人的角落抱頭痛哭一場,然後直接退出文學圈得了!

因此,本來按照原定計劃中需擺足大家氣度,儘量不上陣的他,不敢再遲疑,一邊招呼“英喆老師”先下來休息,一邊離席。上臺。

先是三兩句場面話,然後直奔主題,開門見山的曬出了英喆早前說給他的“殺手鐧”!

不是別的,正是先前英喆在第二篇博文《人造金梁之二:談談鄧海老師》中,所用到的“文字鑑別學”和“司法語言學”。

正是在那篇博文中,英喆利用這兩門新興學科,透過抽樣十個常用副詞、介詞分析鄧海年輕時的習作手稿、《射鵰英雄傳》、鄧錚高中三篇作文,最後得出結論——“鄧海手稿跟《射鵰》的文字相似度,比鄧錚高二作文跟《射鵰》的文字相似度高”,從而把鄧海給深深拖進了這個漩渦裡,也給鄧錚造成了很大的輿論麻煩!可以說直接促成了今天這次面對面的考核論證!

“……就在上週,傳媒大學有位我本人非常欣賞的鄒翁院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所謂‘代筆’、‘人造’,這是‘任何作家都無法證明清楚的東西’,‘如果這個事情可以成立的話,那這就意味著,全國上下只要看哪個作家不順眼,然後就可以說,你的文章不是你寫的,那這個作家就百口莫辯。作家這個行業很特殊,因為他們都是在家裡寫,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這種質疑成立的話,那這個作家就不用混了,我覺得他就直接完蛋了,他的職業生涯就不用繼續了。’”

“以上這是鄒院長原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未免有點危言聳聽。文字的作者身份,真的沒有辦法證明嗎?當然不是。”

“近些年來國際上有一個方興未艾的新興學科,叫‘司法語言學’。司法語言學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透過語言分析、文字鑑別,確定文字的作者身份。我先結合相關文獻論文,做個簡單介紹:語言學家解決作者歸屬問題的理論出發點是,在操同一種語言的龐大人群中,每一個個體的言說和寫作,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多年建立起來的一個常用詞彙集合,或者叫常用詞表。這個詞表,與其他人所建立起來的常用詞表可加以區分。這種區分,不僅表現為每個人的詞表所包含的詞語項不相一致,還表現為每個人對不同詞語項有著不同的偏好。”

“打個簡單的比方,我們樓下小區超市裡的貨物不下幾萬種,理論上我們都是可以隨便選購的,但我們經常買的,充其量也就不滿一百種。這每一種選擇,都是出於我們的偏好和習慣,體現了一定的個性。單一的‘選擇’,譬如有人每個月都會買鳥窩咖啡,區分度不是很大,因為有不少人也會有同樣的‘選擇’。可是,如果多個‘選擇’形成一個集合,那麼區分度就會很大,甚至是獨一無二的。譬如經常買‘鳥窩咖啡+蜀中榨菜+白人牙膏+波多紅酒+恐龍峽獼猴桃+皇家狗糧’的,整個超市記錄裡,恐怕就只有一個家庭。”

“因此,雖然從理論上講,任意書寫者在任意時間可以使用任意的詞語,但在實際上會有典型性的個人化的喜好揀擇。這意味著應該有可能設計出一種‘語言指紋’的識別方法,換句話說,特定書寫者在語言上所形成的印象是可以用來進行身份辨認的,就像個人簽名一樣。”

“當然,我們也應注意‘語言指紋’與‘生理指紋’之間的重要不同。‘生理指紋’的價值在於,每個樣品都是可以透過比對進行同一認定的,也是窮盡性的,也就是說,包含了對於個體身份進行同一認定所需要的所有資訊。相比之下,語言樣本,即使是很大的語言樣本,也只能提供相關個人語言特點的非常區域性的資訊。所以我們目前還不可能建立一個‘語言指紋庫’,並在此基礎上對爭議文字進行比對檢測。雖說如此,但‘語言指紋’的識別方法也不是全無作為,因為實際案例中常常有一些線索,可以將所要比對的文字樣本侷限在幾個人,尤其是兩人之間直接比對效果更佳,從而大大地簡化了問題。實踐中有很多透過‘語言指紋’對作者身份做出同一認定的著名案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下面,有請我國著名司法語言學家朱高峰教授和他的團隊!”(未完待續。。)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