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從大唐雙龍傳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修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章 修煉

雖然張曉練的太極拳,很像是體操,但是至少圖譜張曉還是清楚的記住了。

張曉的腦袋裡面不斷地閃過,太極拳的打法,然後緩慢的揮舞出去太極拳。

起勢然後是,野馬分鬃,白鶴亮翅,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倒卷肱,左攬雀尾,右攬雀尾,單鞭,雲手,單鞭,高探馬,右蹬腳,雙峰貫耳,轉身左蹬腳,左下勢獨立,右下勢獨立,右玉女穿梭,左玉女穿梭,海底針,閃通臂,轉身搬攔捶,如封似閉,收勢,張曉略有些笨手笨腳的打著太極拳拳,或許是因為身體不熟練的緣故,感覺有些磕磕碰碰,踉踉蹌蹌。

他這一開啟,開始還有些生疏,可很快便進入狀態,畢竟前世這一套"太極操"不知道打過多少遍了。

小半個時辰一過,張曉打完了這套太極拳,身上出了一層細細的薄汗,只覺混身通泰,神清氣爽,一時說不出的舒坦爽利。

舒坦——

張曉大喝一聲。

真實舒坦,感覺自己全身的汗毛孔都張開了一樣。

隨著張曉打起太極拳,隱隱約約感覺到了"氣"的存在。

那種感覺很淡薄,似乎就是錯覺一樣。

但是張曉認為那不是錯覺,而是自己沒有得門而入。

畢竟張曉練的不是"張氏太極"也不是"陳氏太極",而僅僅是最普通的閹割版。

更重要的是,張曉只要練法,沒有心法。

太極拳畢竟是道家至寶,流傳出來的東西雖然不能稱之為糟粕,可也不是精華雖然說太極拳講究呼吸自然,意識空靈,但是這樣練起來卻是能夠養生鍛體,卻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功。而傳說之中,嚴格意義上的太極拳,張三丰所創造的"張氏太極",楊露禪改良的"楊氏太極",該做什麼動作,該如何吐氣,呼幾息,吸幾息,心意該如何運轉,冥想什麼狀態都有嚴格要求。

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因此沒有感覺到"氣"的存在,是很正常的。

但是張曉畢竟已經隱隱約約有了一點氣感,雖然並不是很強烈,但是真的感覺到了那股神秘的氣流。

這句足夠了,只要持之以恆,總會修煉出來第一股真氣。

路歪了沒有什麼,怕的就是沒有路。

"雖然不是那麼理想,但是收穫確實不小。"張曉樂呵呵的想到,或許是因為這個世界元氣充沛的緣故,張曉打上一遍太極拳,就稍稍有了一點氣感,持之以恆的練下去,雖然可能無法幫張曉成為宗師級的頂尖高手,但是成為一流好手還是能行的。

按照張曉的猜測,張三丰所創造出來的完整"太極拳"或許比不上廣成子所創造的《長生決》,但是絕對要比慈航靜齋的《劍典》要強一些。

雖然這種想法有些過於樂觀,但是有一點倒是沒錯,"張氏太極"在這個世界上也算是高階武學。

可惜張曉所練的二十四式太極拳是不知道刪改了多少遍的閹割版,勉勉強強能算是一種二流武學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事實上,張曉心裡也明白,但是有時候人就需要自己欺騙自己。

有了太極拳的例子,張曉對於《易筋經》報以十分的期望。

第一勢:韋馱獻杵。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

對於第一式《易筋經》,張曉背得很熟。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張曉忽然感覺心中一動。

在自己的手心處產生了一絲熱感,這股熱感就像是張曉握住了一隻煮熟的雞蛋一樣。

張曉很驚喜,這是張曉第一氣確實感覺到"氣"的存在。

韋馱獻杵第二勢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快了,張曉已經感覺到那股熱流已經離開了手心,似乎在向四肢流動開來,因此張曉已經確定那的確不是錯覺,而是真正的氣感。

韋馱獻杵第三勢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釐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顎,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託,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

訣曰:掌託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顎舐,鼻能調息覺心安。

張曉睜開了眼睛,嘆了一口氣,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憂。

張曉之所以不打下去,是因為張曉雖然還記得接下來的導引圖,但是心法口訣是什麼早就忘了。

畢竟張曉前世看《易筋經》只是出於興趣,可沒有想過要把整本《易筋經》給背誦出來,能把前三式背下來已經證明張曉對於武學的痴迷程度了。

"這就是讀書少的後果嗎。"張曉不由得露出一絲苦笑,要是能夠把全本的《易筋經》背下來,那情況必然不同。

"算了,這些事,苦求不得。"張曉嘆了口氣,然後停止了今天的練習。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當一天徒弟,就得做好一天的本職工作。

張曉練習《太極拳》和《易筋經》已經花費了不少時間,張曉要是再不做晚飯的話,那麼李老和張曉就都該餓肚子了。

總體來說,在"澤生醫館"的日子還是不錯的,畢竟李老是一個好人,或許是因為自己和他的兒子很相似的緣故,對於張曉十分的照顧,交了張曉不少醫術,甚至似乎隱隱有要傳張曉他的並很所學的意思。

武學可以也許可以不學,但是飯不能不吃。

餓過肚子的張曉對於"吃飯"問題變得比什麼都重要。自己怎麼死都行,但是絕不能而被餓死。

(求點選,從收藏,最重要的是求一張推薦票了,希望不凡的推薦票能夠突破零的記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