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榮耀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7章 斯德哥爾摩風雲(續9 瑞典議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7章 斯德哥爾摩風雲(續9 瑞典議會)

近代瑞典的國家政體與波蘭很是相似,貴族議會制。為了避免君主專-制,瑞典貴族們習慣於邀請有血緣關係的外國人擔任國王。只是看到曾經雄踞東歐,“平獨鎮露”的大波蘭王國淪落為被周邊列強瓜分的慘狀後,貴族院內部這才達成一致意見,保留了瑞典王位的世襲制,但從各個方面不斷限制國王的權勢。

1772年的瑞典憲法充滿了自相矛盾和含糊不明的條文,這部憲法曾規定,國王統治王國,但國王指派的參政院(內閣)“僅有諮詢權而無治理國家的職權”。在政治實踐中,參政院(內閣)一直在國王古斯塔夫三世的支援下,暗地裡侵蝕貴族院的權勢。儘管如此,國家的至高權力依然歸屬於貴族院與國王共享,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司法權和徵稅權。

事實上,直接稱呼瑞典議會為貴族院是很不科學的,也是不準確的。那是1600年的法律規定:瑞典(四級)議會是由貴族、教士、市民和農民4個特殊利益組織分別組成。只是貴族等級的權勢最大,因而掌握了議會中的大部分話語權。

但從18世紀開始,瑞典的政治勢力集中於三個不同性質的黨派之間,這包括禮帽派、便帽派和宮廷派,彼此間玩弄著擊鼓傳花的權力遊戲。

禮帽派主要是那些傳承古老,家境優渥的大貴族,他們在瑞典國內擁有盤根錯節的龐大政治勢力,且長期主導貴族院的政治決議。這些人通常保守而刻板,拒絕任何形式的社會變革;

儘管便帽派的成員自稱他們代表普通瑞典平民與農民,但事實上這些人大都出生於渴望政治權勢的中小貴族,以及富有的新興工商業主。他們中間的激進分子曾在1789年時為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而雀躍歡呼;

至於宮廷派,那是依附於國王的宮廷貴族和新興貴族。當然,很多人也來自禮帽派或是便帽派中的失勢成員,諸如費森伯爵家族就是在爭奪貴族議會主動權失敗後,主動投靠了古斯塔夫三世,繼而成為宮廷派的中堅力量。

依照瑞典流傳數百年的古老法典,貴族議會有權投票罷黜國王,而且貴族院的集體決議通常都凌駕於君主的個人意志。但在古斯塔夫大帝與古斯塔夫三世統治時期,兩位性格強硬的國王透過宮廷派,暗中鼓動禮帽派與便帽派在貴族議會爭權奪勢。等到實力相互削弱之際,成功打壓了貴族院,令國王獲得至高權勢。

然而好景不長,上述兩位君主最後都死於非命。古斯塔夫大帝“很是意外的”陣亡於德意志戰場,那是在背後挨了致命一槍;脾性剛猛的古斯塔夫三世,根本就是被不甘心失去權勢的貴族謀殺,宮廷派懷疑這就是貴族議會的集體陰謀。

在古斯塔夫三世執政瑞典時期,曾利用貴族階級內部的矛盾,以及教士、市民、平民三個階級對特權貴族的不滿情緒,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古斯塔夫三世故意疏遠這以前被視為國家基石的大貴族,但那些新興的工商業主、中小貴族與普通民眾很是擁護與愛戴這位性格迥異,不拘小節的專-制君主。

這位瑞典歷史上褒貶最多的國王已經開創了一位偉大局面,因為廢除了封建農奴制(但不夠徹底),從而成功摧毀了大貴族長久以來的特權基礎,為4百萬平民與農戶開啟了一扇通向自-由世界的寬闊大門。在安德魯看來,古斯塔夫三世於1772年發動那場軍事-政-變,就是21年後穿越者可以效仿的藍本。身為律師的安德魯非常確信,瑞典的古老法典中也有判例法的存在。

表述的再簡單一點,即將開啟的1793年政-變屬於法可依,有法可循。

如今的瑞典會議大樓位於斯德哥爾摩附近,梅拉倫湖與波羅的海連接處的聖靈島上。與後世一樣,18世紀的瑞典議會實行一院制,目前由兩百名議員組成。

現任的國務大臣(內閣首相)羅伊特霍爾姆子爵曾是貴族議會中的一員,卻暗中投靠了國王兄弟。在古斯塔夫三世政-變成功時,羅伊特霍爾姆迅速脫離了貴族派,歸為宮廷派,也就是古斯塔夫三世派,並逐漸成為該派的重要領袖。

等到前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不幸遇刺身亡之後,羅伊特霍爾姆隨即在攝政王南曼蘭公爵的支援下,成功把持了參政院(內閣),繼而掌握到行政大權。

透過軍情局的調查報告,以及瑞典外交官的各種描述,安德魯確信羅伊特霍爾姆並非一個傑出人才,而是一個擁有強烈權力慾望的政治投機者。在這一方面,安德魯與羅伊特霍爾姆非常相近。後者時常宣稱自己是法國大革-命的熱心擁護者,所以人-權、自由與平等等各種時髦詞彙,便成為昔日破產貴族的口頭禪。

當古斯塔夫三世遇刺身亡之後,攝政王將國務大權交給羅伊特霍爾姆。此時,這個熱衷於自由、平等的人就猛然變成了一方獨-裁的暴-君。氣量狹小的他喜歡炫耀自己並不出眾的才華,無法容忍任何反對意見;一旦大權在握就竭力壓制言-論-自-由,而在數年前鼓吹新聞自由的也是羅伊特霍爾姆本人;為了權勢,向反對自己的昔日戰友(古斯塔夫三世派)痛下殺手,以從事各種陰謀活動的罪名將他們處以重刑……

此外,羅伊特霍爾姆對安德魯充滿了敵視與仇恨,尤其是在攝政王將波美拉尼亞大公頭銜轉交給法國人之後。事實上,這位國務大臣一直希望南曼蘭公爵將溫暖溼潤,適合穀物生長的那一大片肥沃土地交給羅伊特霍爾姆家族打理。

所以,當英國特使帶著大批英鎊主動找到羅伊特霍爾姆時,雙方便立刻達成了同盟協定,繼而聯手壓制安德魯在瑞典日益膨脹的政治影響力。正是他們的這一舉動,也最終促使了穿越者決心在斯德哥爾摩策劃一場軍事政-變。

……

羅伊特霍爾姆是在早餐時間接到來自四級議會的臨時通知,那是議會決定為罷黜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進行第六輪投票,繼而再度逼迫攝政王接受這項決議案。至少在這一方面,身為國務大臣的羅伊特霍爾姆同樣支援議會的這項提案,他隨即改變了行程,從家裡直接驅車來到議會大樓,而不是參政院(內閣)。

一路之上,坐在羅伊特霍爾姆身邊的秘書抱怨說,位於市政廳廣場大集市裡的商販似乎又少了很多,偌大個市場僅有三兩個的商戶開門營業,估計這個月的稅收要減少一大半。對此,羅伊特霍爾姆並沒怎麼在意,那是他心中在考慮另外一件事情,等到議會第六次罷黜古斯塔夫四世之後,他準備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說服攝政王接受貴族院的決議案,繼而登基成為新一任的瑞典國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臨近上午9時,國務大臣的馬車在議會大樓前的廣場上穩穩停住。下車後的羅伊特霍爾姆從秘書手中接過公文包,簡單囑咐幾句後,便徑直朝著議會大廳裡走去。等到他的身影隱沒於大樓時,兩名武裝衛兵跑了過來,一個士兵迅速控制住馬車伕,指示後者將馬車駛入附近的軍營裡;另一個士兵已衝進車廂,並用一把短槍威逼著國務大臣的秘書,令其無法逃離或對外示警。

瑞典議會大廳的內部結構,與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議會非常相似。議長席位(主-席臺)坐落在前排正中央的高處,差不多有十二級臺階,而發言者講壇位於議長席之下1.5米的位置,半圓形的2百個議員席位則正對著主席臺和講壇。

當羅伊特霍爾姆走進議會大廳裡,發現裡面一切都是老樣子,沒什麼變化。自視為國家基石的大貴族三五聚集在一起相互竊竊私語,全然不理會講壇上的慷慨激昂的各種演說,而是將議會當做談天論地的閒聊咖啡館。事實上,只要不危及他們與生俱來的合法利益,這些墨守成規的貴族才不管誰去當國王。

今天,貴族們的重要話題,自然是那位深受攝政王喜愛的小路易。哦不,現如今應該叫做卡爾?安德魯。幾天前,在接受斯德哥爾摩大主教(路德宗)洗禮之後,南曼蘭公爵就給自己孫子取得一個新名字,並將“卡爾”加在姓氏的最面前。這一併不尋常的舉動令人浮想聯翩,貴族們紛紛議論那是攝政王擔當瑞典國王後,會在第一時間將卡爾?安德魯列為王室的第一王位繼承人。

至於小卡爾的生父,那位安德魯-弗蘭克,瑞典貴族們從不會認為那個擁有2千多萬人口(含殖民地),30萬能征善戰的軍隊,已將大半個德意志帝國壓在地上不停蹂躪的新興強國的至高獨-裁者,會對北歐國度的冰冷王位感上興趣。

貴族派的閒聊絲毫不影響平民黨人的踴躍發言,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在講演臺下排隊等候上臺。講演者或是呼籲效仿法國實現民眾普選制,但臺下的貴族們爆發出一陣陣噓聲;或是強烈要求廢黜無能的古斯塔夫四世送攝政王登基,這一舉動倒是博得大部分議員的叫好之聲;或是邀請波美拉尼亞大公訪問斯德哥爾摩,這一提議之人明顯屬於法國獨-裁者在瑞典的“狂熱粉絲”。

聽到這裡,羅伊特霍爾姆氣得怒不可遏,他想著上前反駁那個邀請法國獨-裁-者來瑞典訪問的提案,但剛準備起身,卻又重新坐回自己位置。由於羅伊特霍爾姆已經退出議會多年,還擔當了政-府官職。如今,在沒有得到議長的允許之前,身為國務大臣的他只能靜靜的待在嘉賓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