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榮耀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6章 修昔底德陷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6章 修昔底德陷阱

安德魯給布呂歇爾看的是一張非洲地圖,上面描繪的是西南非洲的簡要地形。1個多月前,阿勒芒德將軍所屬的地中海艦隊給統帥部發來一份資訊:葡萄牙設在西南非洲的一個重要據點鯨灣港被當地土著人武裝佔領,那裡的3百餘名殖民者幾乎被黑人屠殺殆盡。

當上述噩耗傳至里斯本時,已出現嚴重精神疾患症狀的瑪麗亞一世居然不顧其子若奧王子(後來的若奧六世)與眾多朝臣的強烈反對,對外釋出訊息稱:無論是誰,國家或是個人,但凡能追捕3千名參與鯨灣港殖民地大屠殺的黑人,就將鯨灣港轉送給誰。需要說明的是,鯨灣港最早於1487年12月8日由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所發現的。

事實上,收復鯨灣港並不難,但要幹掉參與造反的3千多名黑人叛軍,單憑葡萄牙的國力就難以辦到了,那是黑人們已紛紛逃到非洲內陸。如今,最有實力的英國人不屑於去做;而西班牙人與荷蘭人壓根就看不上貧瘠的鯨灣港,其地理位置比起開普敦和好望角也不算太好;至於陷入內戰的巴黎法國自顧不暇;如今的蘭斯法國,其殖民地軍隊正在謀求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與突尼西亞等地。

原本,安德魯曾建議瑞典或是波美拉尼亞大公國出兵,在非洲分取一片殖民地,但斯德哥爾摩對此並不感興趣,他們更喜歡西班牙人治下的弗羅裡達半島,以及丹麥統治下的挪威。對此,安德魯暫時也無能為力。

所以,等到柯尼斯堡投降之後,安德魯就決定將布呂歇爾和他效忠的普魯士王室流放到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這一片土地農業貧瘠,但畜牧業和漁業發達,而且位於南非之上。西南非洲與南非之間的交接處,那一大片黑人部落的聚集地,很快就會有大量的黃金與鑽石礦產被世人發現……

安德魯對著普魯士將軍繼續說:“只要你能說服威廉三世,我將允許你攜帶兩千五百名士兵乘坐荷蘭商船趕赴鯨灣港,當然我的地中海艦隊會為之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整個西南非洲,80多萬平方公裡的遼闊土地,只要你們能打下來,那就是未來普魯士王國的復國基業。這是安德魯的承諾,你可以先考慮兩天。”

臨到最後他還補充一句,“對了,克萊佩達已在昨日向法國艦隊投降,包括威廉三世和他太子妃,以及其他普魯斯王室都淪為俘虜。至於你們一直期待的俄國大軍,他們正陷入了20萬法軍和波蘭軍隊的重重包圍而無法自拔。請轉告威廉三世,如果他們不能接受流放西南非洲的做法,我會將普魯士王室的所有成員秘密放逐到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

不待布呂歇爾有任何反應,安德魯便揮手示意憲兵帶這位普魯士將軍在軟禁區,等候明後天威廉三世的到來。

再到房間恢復平靜時,副官科蘭古問了一句:“您之前不是說,在西南非洲與南非那邊蘊藏著大量的黃金和鑽石嗎?”

安德魯笑而不語。半年前,他認為黃金是最重要的金屬;但現如今,穿越者確信鋼鐵與科技才是國家,當然,未來還必須包括石油。

事實上,安德魯的確也想插足南非事務,但實力嚴重不濟,就想著將普魯士的殘餘勢力趕到西南非洲搗亂。好讓他們與英國人、荷蘭人、葡萄牙人,以及黑人們在此相愛相殺,以便於安德魯專注於地中海與紅海之間,那條“古蘇伊士運河”的復航。

因為這條便捷通道一旦打通,從法國土倫抵達印度次大陸卡拉奇的距離將大大縮短三分之二,只需7千公裡左右。特別說明的是,這條連結地中海與紅河之間的古老運河,在古埃及與古羅馬時代就曾經出現過。

……

當安德魯法國為了徹底滅亡普魯士,繼而在中歐與東歐地區發起咄咄逼人的軍事攻勢時,已經直接危及到英國已實施上百年的維繫大陸勢力均衡的國家戰略;加之斯德哥爾摩的政變,以及波蘭愛國者日益高漲的反俄反普情緒,都使得瑞典和波蘭徹底倒向了安德魯法國。

上述一系列變化,促使英國拋棄了限制與圍堵俄羅斯南下地中海的原有立場,轉而加以扶植反法勢力。很快,倫敦與聖彼得堡迅速修補了雙邊關系,英國駐俄大使還宣佈將在3個月內給予俄國250萬英鎊的緊急軍費援助,用於反擊法國對普魯士的入侵。

至於英國人自己,儘管他們恨不得將軍艦開到馬恩河,但這只是唐寧街首相官邸與外交大臣一廂情願的想法。由於殖民地大臣福克斯伯爵等人聯合了英國的大貿易商,以及部分工商業主施加了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促使對蘭斯法國宣戰的提案一直不能在威斯敏斯特宮的議會下院獲得多數派的支援。

此時,身為內閣首相的波特蘭公爵雖然資歷老,但性格溫和的他不具備小威廉-皮特的個性魄力和政治影響力,也沒贏得英國王室的絕對信任感。

不過,安德魯的頭腦非常清醒,那是他知道與英國人的戰爭已在今年7月進入了倒計時,如今自己對英國人的卑躬屈膝,不過是在竭力拖延時間罷了。他必須首先處理好東方問題,滅亡普魯士,將俄國剔除反法聯盟,而且還要統一波蘭。

安德魯在第三次法普戰爭之前,已在統帥部下屬各各個軍政部門統一了上述政治觀點。各路將軍們自然是唯安德魯統帥馬首是瞻,那是軍人的價值主要體現於戰場之上,沒有了戰爭就沒有了所謂的戰利品;加之法國-軍隊一年裡以極大優勢打贏了兩場戰爭,獲得了大量的既得利益,使得官兵們個個信心十足。

至於行政方面,很多沿海省份以及工商貿易部門的官員依然在幻想著與英國人保持友好,讓雙方達成媾和,事實上是他們不願意戰火蔓延而導致國際貿易和自家利益受損。基於此,這些官員們曾以不同方式勸說過法國獨-裁者可以放棄某些非核心利益,從而避免與英國人的戰爭。

對此,安德魯並沒有出言加以斥責,而是將反對開戰的官員召集到蘭斯,並親自花費半天時間,給這些人講述了一本由古代雅典將軍、歷史學家兼文學家的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是一場發生在雅典人和斯巴達人之間的爭霸戰爭。修昔底德曾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做出了這樣描述:

“在這些年中,雅典人使他們的帝國日益強大,因而也大大地增加了他們自己國家的權勢。斯巴達人雖然知道雅典勢力的擴大,但是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制止它;在大部分的時間內,他們仍然保持冷靜的態度,因為在傳統上,他們如果不是被迫而作戰的時候,他們總是遲遲而作戰的;

同時,也因為他們自己國內的戰爭,他們不能採取軍事行動。所以最後,雅典的勢力達到頂點,人人都能夠清楚地看見了;同時,雅典人開始侵略斯巴達的盟國了。在這時候,斯巴達人感覺到這種形勢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所以決定發動現在這次戰爭,企圖以全力進攻,如果可能的話,他們想消滅雅典的勢力。”

於是,修昔底德在文中總結說:“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安德魯對此的通俗解釋是,“當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我將其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縱觀自16世紀以來,當歐洲的每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8例,而且全部爆發了戰爭,其中大半數都與英國有關,諸如英西戰爭、英荷戰爭、三十年戰爭,英法戰爭,三次王位繼承戰與七年戰爭等。所以說,修昔底德陷阱已成為歐洲國與國之間關係的鐵律。”

事實上,“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大約是在另一時空中的2012年,由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首任院長、國際問題專家格雷厄姆?艾利森首先提出來的。回到18世紀時,安德魯自然將這種理論毫不客氣的據為己有,用於處理大國與大國之間的矛盾關係。

基於“修昔底德陷阱”的考慮,安德魯才決定徹底滅亡普魯士,摧毀掉整合德意志精神的脊樑,令其50年內不能對法國造成任何威脅;至於東方的俄國,安德魯接觸的越多,就越不將這個野蠻民族視為對手。當然,安德魯也不會效仿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拿破崙皇帝,傻乎乎的跑去征服有冬將軍幫助的俄國。

唯獨海峽對岸的英國,才是最大的威脅。

數天後,丹麥那邊傳來安德魯期待已久的訊息。英國大西洋艦隊的一支分艦隊在巡航時,未經過丹麥海軍的授權便直接闖入厄勒海峽,使得丹英兩國爆發了一場嚴重海上衝突。戰鬥初期,由於丹麥艦隊有組織的抵抗,一艘英艦遭受重創,但在其他英國戰艦的猛烈打擊下,數量更多的丹麥艦隊反而損失慘重……

此戰,僅有9艘戰艦的英國大西洋艦隊分艦隊在自身被擊傷1艘的情況下,擊沉與繳獲了30多艘丹麥艦船之後,大獲全勝的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