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榮耀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7章 道加瓦河上的和平(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7章 道加瓦河上的和平(上)

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在離開華沙前,曾反覆告誡那些因為爭權奪利而竭力想要與俄國重新修好的波蘭大貴族,尤其是恰爾託雷斯基家族和波託茨基家族。他說:

“先生們,請永遠記住,千萬不要信任野蠻的俄羅斯人,他們的身體裡流淌著蒙古人(韃靼人)野蠻的血液(基因)……所以,與俄國人打交道的最安全方法,就是全副武裝的遠離俄國人到10裡格之外。”

在奧古斯特三世死後不到10年時間,他的預言不幸言中了,波蘭-立陶宛聯邦遭遇了葉卡捷琳娜二世所主導的俄普奧三國針對波蘭的第一次國土瓜分。曾經擁有1百萬平方公裡面積,1200萬人口東歐大國在1773年就一下子損失了30%的土地和40%的人口。20年後,俄普第二次瓜分波蘭……

毫無疑問,歐洲人對俄羅斯的鄙視,比對其他那些斯拉夫民族(普魯士、波蘭)還嚴重的多。因為俄羅斯曾經被蒙古金帳汗國統治,這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龐雜聯合體。有作為征服民族的蒙古族,還有欽察人,突厥系人種,土庫曼人等等。對身份和血統要求很高的歐洲貴族來說,這顯然是難以接受的。

需要說明的,在18世紀的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中,勃蘭登堡屬於日耳曼人,而普魯士大半為信奉新教的西斯拉夫人。

此外,俄羅斯的近代發展史根本就是一部血腥戰爭史。這個內陸國度為了能獲得一個理想的出海口,從勵精圖治的彼得大帝到野心勃勃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一代代沙皇不斷向西擴張,先後打敗了波蘭、瑞典、普魯士、薩克森等國,總算在波羅的海邊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俄羅斯首都,聖彼得堡。

然而,俄國的君主們並不能滿足,那是波羅的海其實是一個內海,他們依然被英國人關在北方的冰天雪地裡。為了獲得南方的溫暖土地,俄國-軍隊又不斷南下,經過長久艱苦卓絕的俄土戰爭之後,最終獲得了克里米亞等黑海出海口。

俄國人不僅對外人狠,對自己人更狠。

事實上,俄國弒君歷史源遠流長,歷任沙皇中過半數遭遇謀害,妻子為奪權殺死丈夫,貴族除掉不聽話的君主,已成為其政治生活中家常便飯的事情,俄國公眾早已習以為常。

統治俄國長達3百年的羅曼諾夫家族,或許是歐洲命運最為悲慘的皇室。每一位勵精圖治,願為俄羅斯帝國開創希望與富庶的英明君主,其結局都是死於非命。比如說,那位將落後保守的北方冰雪小國,一手帶入歐洲強國之林的彼得大帝,就死於他的第二任妻子。

當然,俄國宮廷與官方對外的宣稱,是彼得大帝不幸死於中風。可自從彼得大帝之後,每一位被推翻或暗殺的俄國沙皇,其死因都屬於“中風”之列,這其中包括多年之前因宮廷政變而被處死的彼得三世。

以至於18世紀時期,一位西方外交官尖酸譏諷的向聖彼得堡提出建議:“俄國人應該發明一種新的致命疾病,以便解釋俄羅斯皇帝之死的原因。”

當然,俄國的最高統治者-沙皇,哪怕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大帝,從本質上來說,他們僅僅是維護大貴族與大農奴主統治的工具。當君主與之利益符合時,貴族會表示尊敬與順從;反之,大家就兵戎相見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歷史上,俄國貴族的弒君行動也不是每次都能如願以償的獲得成功。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就成功平息了莫斯科貴族們幕後煽動的“普加喬夫起義”。不久之後,這位女沙皇又運用高超的政治手腕,並在眾多情夫的幫助下,同以莫斯科為據點的保守派貴族達成妥協,最終避免了聖彼得堡與莫斯科的分裂……

對於這個野蠻而又富有侵略性的國家,使得自譽為文明的歐洲君主內心從來不把俄羅斯當成“歐洲人”看待,他們時刻提防著俄國,預防著東方蠻族入侵。

與此相對應的,即便是安德魯透過三次法普戰爭,最終滅亡了整個普魯士,但蘭斯法國的邊境依然沒有跨越萊茵河。那位法國獨-裁者所能做到的極限,也僅僅是依照歐洲王朝戰爭勝利者的權力,將自己私生子安插到一個信奉新教的國度裡充當少年君主,順便再索要一些戰爭賠款什麼的,對於領土卻極少染指。

在1793年11月上旬的那場聖彼得堡政變中,俄國人再度讓歐洲人見識到野蠻國度的血腥與殘暴。那天,從聖彼得堡到南方25公里的外皇村,以及50公里外的加特契納宮,效忠保羅一世的軍隊與推翻保羅一世的叛軍引發了戰爭。

僅僅一天時間裡,兩千多名俄國士兵就倒在自己人的刀口下。軍事檢察官彼得洛夫上校依照保羅一世的訓令,要求所有平叛部隊都不得對叛軍有任何心慈手軟,“必須幹掉每一個叛徒,直到最後一個!”

毫無疑問,遭遇“11月大屠殺”的不僅僅是參與政變的貴族和軍人,還有他們的家眷,以及那些明裡暗地反對沙皇保羅一世的各種政治勢力。

聖彼得堡軍區的衛戍司令官彼特?帕倫伯爵,軍需副總監尼基塔?彼得羅維奇?帕寧男爵,波羅的海艦隊指揮官裡巴斯海軍少將,前禁衛軍少校普拉通?朱波夫等人死於政變當日,而他們的家族也在送往西伯利亞途中遭遇秘密處決。

最後有位西方外交官做了不完整統計,預計有1萬5千到2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11月政變”中。而退後一年多,曾被歐洲各國君主視為慘絕人寰的法國大-革命時期“九月大屠殺”,在整整一個多月內,也不過被處死1100人左右。

在“11月大屠殺”前夕,一度對軍事政變態度曖昧的皇儲亞歷山大在獲悉裡巴斯與朱波夫等人刺殺保羅一世徹底失敗之後,決定反戈一擊。

在兩位弟弟以及母親的支援下,亞歷山大成功鼓動了依然處於中立立場的謝苗諾夫斯基近衛團同伊斯馬依諾夫斯基近衛團,繼而“親自率領”這些近衛軍官兵向毫無防備的“反對沙皇陛下的叛軍”發動了猛烈進攻,屠殺了所有曾來冬宮裡竭力遊說皇儲亞歷山大登基的俄國貴族和軍官,以及他們的家族勢力。

事後,保羅一世對於皇儲果斷之舉大肆讚賞,當即擢升亞歷山大為騎兵上校,掌管了謝苗諾夫斯基近衛團。對此,作為特別軍事檢察官的彼得洛夫上校反倒是氣得吐血,原本他已經掌握了皇儲暗地參與11月政變的確鑿證據,想著一舉扳倒亞歷山大王儲。但如今,所有人證已經倒在血泊中,而物證也統統化為灰燼。

當然,保羅一世也沒薄情寡義的忘記功勳卓著的彼得洛夫。在後者主動辭去特別軍事檢察官的職務之後,彼得洛夫上校被樞密院晉升為騎兵准將,接替已經高升調往道加瓦河前線的揚科維奇將軍,繼而擔當了近衛騎兵旅的指揮官。

在得知聖彼得堡“11月政變”詳情後,安德魯同樣也頗感可惜,就差一步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幹掉那個對英國人抱有好感的皇儲亞歷山大。

不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事實上,在那場聖彼得堡政變中,安德魯這一方反而得到了最大的實際好處。那是一直在談判中保持強硬立場的俄國使團首席代表卡霍夫斯基將軍與俄國駐波蘭大使庫圖佐夫都收到了來自聖彼得堡的一份密函。

內閣樞密院秉承沙皇指令,要求派駐波蘭華沙的和平談判團務必儘早結束這場法俄(瑞俄、波俄)戰爭,繼而安撫國內的反戰爭情緒。為此,沙皇保羅一世同意在雙方分歧最大的領土方面,授權卡霍夫斯基將軍的使團作出一系列讓步。

11月初,安德魯以波蘭王儲身份帶領近衛師團,一路慢悠悠的從東普魯士進入波蘭境內,開始了他的巡視之旅。在即將抵達華沙時,魯緬採夫所部全軍覆沒,而10萬俄國遠征軍中的最後一支成建制部隊已在涅曼河西岸的一處渡口,朝四面八方包圍過來的法波聯軍繳械投降。

不僅如此,法國化的瑞典軍隊已在入冬之前將俄國人趕到卡累利阿地峽被動防守;南方的法波聯軍也順利接管了里加城的防務,並控制了里加灣。15萬大軍正在道加瓦河西岸一帶進行集結,等到河面封凍之後,或是向東收復立窩尼亞,或是向北入侵愛沙尼亞,直逼聖彼得堡;而東南方向,東布羅夫斯基將軍指揮的波蘭第二軍也即將收復第聶伯河以西的加利西亞和沃利尼亞等地。

……

俄國駐華沙大使館的大書房裡,兩個月前被任命為俄國大使的庫圖佐夫將軍正一籌莫展的坐在沙發上,他勁揉了揉額頭,最終忍不住丟擲一個棘手的難題讓面前的卡霍夫斯基特使趕緊解決。

庫圖佐夫直截了當的說:“伊萬諾維奇,我的朋友,聖彼得堡方面與沙皇陛下已經發來了密函,希望你我必須在一週之內,徹底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

由於聖彼得堡軍事政變的影響,內閣樞密院對華沙談判團的措辭已由最初的“希望”,轉變成今天的“要求”,也許在明天就該輪到“務必”。

卡霍夫斯基無奈的解釋說:“該死的,我也想儘早談完,但波蘭人和瑞典人壓根不跟我談,除非我們與法國佬首先達成協議。而那位安德魯統帥,一路上磨磨蹭蹭,我都從聖彼得堡來華沙好幾天了,他還在柯尼斯堡前往華沙的途中。”

“他昨晚已到了華沙!”庫圖佐夫大使起身說道:“這是一刻鍾之前,一位波蘭老朋友告訴我的。而現在,我們就去拜會那位征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