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第二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6章 俾斯麥的遺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6章 俾斯麥的遺產

自1871年以來,法國對德國實施復仇的陰影,便成為了德國軍政首腦的一道揮之不去的夢魘。這不僅在於威廉一世宣佈加冕稱帝的凡爾賽鏡廳是法蘭西綿延百年的神聖宮廷,讓整個法國都蒙受“文明貴侯被野蠻韃靼玷汙蹂躪”的奇恥大辱;更在於新生的德意志向戰敗的法蘭西所徵收的那超過晚清70年所有賠款本息總和的50億法郎(摺合14億兩白銀)的鉅額勒索,以及對盛產鐵礦和煤炭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份的領土要求。割地、賠款、自家皇宮被一幫蠻子凌辱肆虐,這對於一個單一民族的文明國度而言,無疑是一段錐心刺骨的血淚屈辱。

從那一刻起,法國人心中便埋下了一顆復仇的種子。當法國人用4年時間就繳清了蟎清70年都沒能還清的賠款,並且依仗著龐大的海外殖民地的輸血、像一隻浴火重生的不死鳥一般重新擠入了一流強國的行列時,他們便把滿含仇恨的目光徑直對準了東邊的德國。面對這一情形,俾斯麥決定透過編制一張遍及歐洲的反法大聯合網,來對復興的法國實施包圍和孤立,以求徹底讓法國失去復仇的能力。在他的操控下,德奧俄締結了三皇同盟,德國在歐洲大陸上取得了對法國的暫時性的絕對戰略優勢。

然而到了40年後的今天,情況卻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改變。俄國脫離三皇同盟,和法國簽署了防禦互助的同盟協約,英國也放下了延續綿久的“光榮孤立”政策,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反德大聯合當中。德國東西北三面受敵,國家安全形勢空前惡化。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英德之間的對抗是隨著德國國家實力的增長而無法調和的矛盾之外,俾斯麥所起到的作用也絕對是功不可沒。

值得諷刺的是,俾斯麥為德意志帝國建立和統一的過程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以至於威廉一世在慶功宴會上盛讚他“多年來如此卓越的掌管我的政策”,然而那場導致德意志帝國崩潰的戰爭,卻也是在他的操控下埋下了禍根。

1878年,解決俄土戰爭爭端的列強會議在柏林召開,俾斯麥表面中立,私下裡卻極度偏向英奧而反對俄國。在英德的支援下,奧匈的腰板空前挺硬,讓戰勝的俄國被迫吐出了大量已經吃到嘴中的利益。對於英國這個老對頭,俄國人早就是恨得不能在恨,對他們採取的惡毒手段已經見怪不怪,反倒是對暗中支援英奧的德國懷恨在心。俾斯麥苦心編制的旨在孤立法國的三皇同盟面臨著隨時破裂的危險。面對這一情況,俾斯麥想出了一個“巧妙”的主意,意圖透過與奧匈帝國結盟所產生的壓力,來迫使俄國重新返回三皇同盟的框架之內。

但這一次,號稱能“在空中玩轉5個地球”的老首相卻失算了。由於國策使然的關係,使得德奧同盟一經建立便很難再被廢除;而奧匈在“巴爾幹國家的那些混賬事”上又和俄國在宗教、民族、領土等各領域有著無法調和的矛盾,這便註定了聯奧的德國將必然會同傳統盟友俄國成為敵手。在柏林會議簽署的那段時期,法國還未從普法戰爭中的大失血中恢復過來,俄國的確如俾斯麥所料的那樣迫於壓力而重新加入了三皇同盟;而當法蘭西不死鳥恢復了元氣,朝德國怒目相視,並開始滿世界尋找對抗德國的盟友的時候,對德國在柏林會議上下絆子的行徑懷恨在心、和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問題上有著尖銳對立的俄國頓時就擺脫了德奧聯盟對他們造成的壓力陰影,並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法國人走到了一起。

儘管在此之後,俾斯麥又透過一個堪稱繞口令的方式和俄國簽署了《再保險協定》,但這只是解決了德國在德法單方面爆發戰爭之下的東線安全,對於由俄奧矛盾所連鎖引發的德俄關係這一至關重要的因素只字未提。而那場導致2000萬人死亡、德意志帝國為之崩潰的世紀浩劫,正是由奧匈對俄國的保護國塞爾維亞宣戰所引發的!俾斯麥所一意孤行的“德奧聯盟”(威廉一世曾竭力反對這個計劃未果),無疑是他在光輝一生的外交史上所抹不去的汙點。

不過,雖然作為穿越者的清英很清楚這一點,但他卻已經無力改變這位已然物故的老首相所留下來的遺產。目前在整個歐洲,德國所真正能夠仰仗的唯一夥伴,就只有自1879年來便結成防禦同盟、如今早已和德國是攻防一體的奧匈帝國了。在這種情況下,清英也只能選擇正視這個盟國,並盡其所能的讓她的實力得到超越歷史的加強。

————————————————————

在1867年之前,歐洲大陸上的列強之一是奧地利帝國,還沒有存在這個施行二元君主制的另類國度。但隨著奧地利在義大利獨立戰爭和普奧戰爭中的兩場重大失利,使得其境內的匈牙利和其他少數民族勢力對維也納的統治異常不滿;而民族主義思想的不斷加強,終於在1866年普奧戰爭失敗後造成了奧地利帝國國內的空前叛亂和騷動。為了防止佔帝國面積達三分之一以上的匈牙利從帝國當中獨立出去,維也納被迫與之舉行談判,將匈牙利貴族也迦納到統治階層中來,遂建立起了這個歐洲大陸上獨一無二的雙元君主國。

從表面上看,這個國家無疑是個龐然大物:在吞併波斯尼亞以後,奧匈的國土面積在歐洲列強中位列第二,僅次於俄國。它擁有雄厚堅實的5200萬人口,其動員之後的軍隊總人數將毫無疑問的超過英法;它的機械制造和軍火工業的規模也是極有建樹,凌駕於俄國甚至是法國之上,僅次於美國、德意志帝國和大英帝國之後排名世界第四,重炮部隊質量更是世界第一。而得益於它龐大的國土面積,其在資源儲量上也是僅次於俄國之後的歐洲龍頭。憑藉著這些條件,奧匈挾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風擠入了歐洲五大強國之列,在世界也算得上是一號人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奧匈帝國成立至今的近40年時間裡,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和工業實力不斷發展,老奧皇約瑟夫?弗朗茨一世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雖然天賦不高,但其透過對檔案嚴謹細緻的精心研究、非凡的記憶力,以及知人善任的敏銳性彌補了他的這些缺陷,使得這個光主要民族就有12個的大雜燴國度能在民族主義思想波雲詭譎、動盪綿延中歐大地上數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穩定向上的勃勃活力,邁向富裕與繁榮。哈布斯堡王朝開明專制之下所創造的和平繁榮,無異於是在那個因宗教信仰、民族對立而大打出手的混亂的東南歐區域提供了一個能夠和平共存的極好模板。老皇帝的法定繼任者斐迪南大公也是一位思想高度進步的民主政治家,更是一位堅定的和平主義者,然而隨著極端恐怖分子的一聲槍響,這個中歐大地上的民族融合體便在4年之後轟然垮塌。

儘管奧匈帝國看似重工強大、兵力眾多,足以在戰爭中可堪大用;但它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它國內的民族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居住在奧匈帝國境內的民族數量竟有數百個之多:除了“奧匈”聯合的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之外,還有捷克人、波蘭人、烏克蘭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地亞人……等等這些零零散散的組成部分,它們的數量加和佔到了帝國總人口的56%之多。進入20世紀,戰爭的模式已經從中世紀的皇家僱傭軍演變成了需要動員大批國民參戰;而這些來自不同民族、並操著風格迥然語言的人們被徵召入伍之後,樂子就瞬間大發了。

和平時期的維也納街頭,如果你不會4種以上的奧匈民族語言根本無法向路人問路;而在戰時的軍隊當中,基層軍官們面對的也是同樣尷尬的局面。發展到最後,以至於連排長都無法讓他蒐羅而來的這些亂七八糟的部下聽懂他所下達的命令;整個基層作戰指揮陷於癱瘓,根本無法正常運轉,更遑論作戰了。至於讓軍官去學習語言完全就是天方夜譚,後世被英語所苦痛折磨十數年、仍舊學無所成的無數天朝民眾便是最好的例子,更何況在奧匈你學習的語言至少得有4種!對於這些已經成年、學習記憶力較少年時期大幅衰退、且大量時間都需要用於軍旅生涯的軍官們來說,學習語言簡直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據說在整個帝國當中,能夠熟練運用這超過20種主要語言的只有老皇帝弗朗茨一人,這真無愧於他作為帝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象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