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第二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7章 革命性武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77章 革命性武器

隨著時間的推移,籠罩在歐洲大陸上空的戰爭陰霾變得愈發沉重起來,兩大陣營都大幅加快了自己的擴軍備戰程序,並在激戰正酣的西班牙內戰問題上呈現出互不相讓的姿態。在1937年的跨年祝詞上,德國皇帝更是明確向自己的臣民說出了要嚴懲法國單方面撕毀《阿姆斯特丹和約》的聲音,整個德國隨即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法浪潮;而力挺法國逾越和約紅線的英美,也一併成為了德國民眾的攻擊仇視物件。在德國境內的每一所啤酒館和咖啡廳中,都能聽見民眾們滿懷憤恨的聲討之語,而再發動一場戰爭解決問題,則成為了他們共同的意見。在上一場戰爭中,自家沒有花費多大代價就賺得盆滿缽滿;嘗到了戰爭甜頭的德國民眾,完全不介意再透過一場戰爭掃滅這群與自己為敵的勢力!

年關剛過,清英便如往常一般來到了威廉皇家研究所,除了表示對科研項目的重視的例行參觀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對當前德國核心科技的研發進度做出準確的洞悉。雖然戰爭拼的是總體實力,一兩種尖端武器很難在撲面而來的狂瀾中起到逆轉乾坤的局面,不過,一些劃時代的科學技術,卻是完全能夠在相應武器的承載下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奏鳴曲達到末尾最巔峰的這20世紀30年代,種種革命性的創舉正在宛若井噴一般連續出現!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這個原本以威廉的名義建立起來的科研機構,已經成為了德國乃至整個歐洲規模最大、條件最優的研究組織。數以千計的工程師在其中工作,而其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是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從美國投奔而來的移民。在這些人的共同推動下,當前德國的科技水平無疑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清英視察期間,各個專案的負責人便都將他們的成果擺到了這位皇帝的眼前。

首先便是高大上的導彈火箭科技。在另一個位面中,二戰時期的德國便在導彈領域有著冠絕全球的遙遙領先,無論是低空飛掠的V1,還是飛出同溫層的V2,其都在戰場上打出了令敵人為之震驚的聲譽。儘管當前的布勞恩還是一名年僅24歲的青年研究員,但他卻已經在火箭領域展現出了令人震驚的天賦和創造力;在他以物理學博士學位從柏林大學畢業、並加入到皇家研究所的這兩年時間裡,德國的火箭技術便在原有的基礎上突飛猛進,以極快的速度突破了此前諸多的限制瓶頸。1935年10月,代號為A-4的彈道導彈便在東普魯士試射成功:它自重15噸,裝載有高達一噸的高爆彈頭,其425km的最大射程足可實現跨越英吉利海峽直抵倫敦的飛躍。而該款導彈那將近100km的極限射高、以及四倍於音速的下墜速度,更是使得其幾乎無法被當前的任何一種武器所攔截!

面對這一較歷史上V2導彈更勝一籌的成果,清英卻是並沒有準備像歷史上一般下令大規模生產。原因無他,這種導彈的造價實在是太過高昂了。當前,即便是算上量產之後的成本稀釋,其彈枚價格也會達到11萬馬克;而一架bf-109戰鬥機的價格只有7萬馬克,改進型IV號坦克也不過9萬馬克。一發導彈飛出去,就相當於打廢了一輛多的主力坦克,而由於當前的制導技術所限,其最終的精度也是很難有精準度可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將這種短程導彈當做炮彈來大量揮霍都是大大的不划算;如果換了無視人命的日本政府,他們甚至寧願讓戰機掛上炸彈去實施神風突擊,也不願意耗費如此巨大的財力!

不過,清英卻也顯然沒有轉移對這款極具發展潛力的武器的青睞。在穩定性、射程和彈頭裝載量等效能上,他都對研發團隊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並慷慨許下了研制成功之後對他們的豐厚回饋。根據清英的設想,是將這一武器作為對敵國的戰略威懾;它不要求擁有如同坦克、飛機等廉價消耗品一般能夠大量生產的特點,對效能的提升將是其唯一的使命所在。畢竟在這一位面中,德國在很多科技領域都較歷史同期領先了6到8年之多,具有理想射程和投射量的導彈很有可能在這場大戰中便宣告實現。

相比於裝載常規彈頭,裝備核彈頭的導彈則無疑是最理想的威懾力量了。一枚普通炸彈最多炸燬一小片街區,而核彈的威力則足以對整座城市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即便是依靠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物質造成殺傷的初代裂變核武,也將另一個位面中的廣島和長崎便成了人間地獄;如果德國能彌補歷史上的缺憾,將潘多拉魔盒中的這個魔鬼先一步於美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話,那麼清英對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就再不會有任何的顧慮了!

讓清英感到欣喜的是,德國在這一終極大殺器上的研製進度也達到了一個令人期待的高度。1934年,主掌放射性化學部的哈恩便在一次實驗中發現了鈾核在慢中子轟擊下的裂變現象,同時伴隨著極高能量的釋放,這為將核能利用到軍事當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此之後,一系列的配套設施也在清英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德國的老巢東普魯士被秘密建立起來:這其中包括提供實驗的核反應堆、從天然鈾礦中提煉鈾235的各種濃縮裝置,以及大量用於模擬計算的技術人員。畢竟在沒有計算機的當前,所有的一切都要靠相關人員進行人工計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經過三年的時間和10億馬克的鉅額資金傾注之後,德國工程師們終於在反覆的試驗和計算當中掌握了裂變型核彈的核心機理。簡單來說,他們的任務便是創造一個中子增殖係數遠遠大於1的超臨界狀態,讓鈾235在極短的時間內盡數裂變,並在質量虧損的同時綻爆出無與倫比的能量。現在德國工程師們所需要做的,便是進一步完善實現鏈式反應的構型,並等待原料濃縮的完成。由於能被慢中子轟裂的鈾235在天然鈾礦中所佔的含量僅有0.7%左右,而要想實現理想的鏈式反應,其核原料中鈾235的含量需要達到90%以上。即便是清英對這一專案提供了絕對的支援,要想實現高純度鈾235的提煉,預計仍舊需要接近兩年的時間。實際上,這也正是後世製造鈾彈的核心難度所在;單純一個殼體實際上並不複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才是制約其氾濫的根本手段。

為了杜絕被英美等國探聽到訊息,德國政府對這一計劃實施了空前嚴格的保密措施。在這座叢林環繞的核彈研究基地周圍,五千名特種兵重兵把守,內部的工作人員與外界進行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唯有德皇嫡系的一支近衛軍能夠以補給物資的任務所需進出這片地區。除了清英本人、首相埃裡克、以及直接負責這一計劃的組織與實施的施佩爾之外,德國政府中再無任何人知曉這一項目的存在,即便是皇儲斯普林特也不例外。而隨著這一項目的不斷推進,得知有望在一年之後收穫成功的清英,也同時具有了開啟戰端的強沛信心。

除了夢幻般的戰略核導彈之外,德國還在自己的火箭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無線電技術和雷達技術研製出了多種制導戰術導彈和炸彈。Hs-293空艦導彈一共擊沉了超過40萬噸的各型盟軍船隻,弗裡茨X彈更是將近乎嶄新的羅馬號戰列艦一發入魂。相比於傳統的空投炸彈,這些制導導彈的命中率顯然要高出不止一個檔次;更為關鍵的是,由於這種武器可以實現遠端操控,攻擊機便不必再冒著敵方小口徑防空炮的槍林彈雨實施抵近攻擊,大大提升了其在戰場上的生存率。

經過一番技術攻關之後,一款較歷史上Hs-293更為優秀的制導炸彈也被德國工程師所研發了出來。其全重超過1.1噸,裝有800kg的戰鬥部炸藥,最大飛行速度為275m/s,在5千米高空投擲時擁有9千米的水平射程。這個距離已經遠遠處在了當前能夠高速開火的40毫米級別高炮的射程之外,而大口徑防空炮則極難取得精準的對空戰果。得益於德國在雷達和無線電技術上的同樣飛躍,該款導彈得以用雷達確定座標、並輔以無線電操控的方式進行制導。而為了防止英美有可能如歷史上出現的電子幹擾,該型導彈也被賦予了能夠進行有線控制的改裝空間。只要加裝兩根長逾20km的導線,便可對導彈實現理想的精準控制。

有了這款制導武器之後,德國海軍對敵方艦隊的攻擊就將大幅提升,而只要擊敗新協約國的海上力量,剩下的就是德國軍隊所盡情發揮的舞臺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