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國寶級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4章: 那個女孩送我一束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4章: 那個女孩送我一束花

?聯展是是在晚上舉行,白天主要是彩排,晚上七點畢業秀展演才正式開始。

觀眾除了燕服交流團的成員之外,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的學生,當然,外來的遊客也可以購買門票進入秀場當中。

之所以需要購買門票還是為了限流,就好像其他畫展以及攝影展之類的,同樣也需要購買門票。

不過不貴,也就是一兩千新臺幣,如果真的感興趣,想要進入秀場看秀的話,完全可以掏得起這份錢。

對於很多遊客來說,這也是一個新奇的體驗,並不是所有的遊客都是時尚愛好者,也不是所有的遊客都機會去時裝週看秀,剛好過來臺北這邊旅遊,然後又遇到這邊有畢業展演,確實會有感興趣的遊客。

特別是得知是燕服的學生跟實踐大學的聯展之後,不少從內地過來的遊客,都願意掏錢購買門票。

讓一幫學生驚喜不已。

在還能夠成為著名設計師之前,想要有人掏錢過來他們的作品秀,基本上不可能,所以對很多人來說,這一輩子,估計也就只有這麼一次機會,是有人願意掏錢觀看他們的作品秀了。

在時尚界混,很少有人能夠混出頭。

大部分都是默默無聞的行業從業者,想要混成著名時裝設計師,沒有幾十年不可能,就算混幾十年的時間,還需要靠運氣。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王大仁一樣,年少成名。

再說,對方之所以能夠成名,也是因為他能夠遇到貴人。

如果不是有Prada女魔頭安娜·溫圖爾,也就是《Vogue》雜誌美國版主編提攜的話,對方想要那麼年輕在時尚界混出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林崢嶸也不否認,未來的幾十年後,兩個學校的學生肯定會有成為著名的設計師的人,但是這個機率肯定不大。

如果真的要說一個都沒有,那就自己打臉了,不要忘記,他自己的目標就是在不久的將來創立自己的設計師品牌。

到時候,有自己的品牌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現在,他依舊是屬於配角。

這種高校之間的活動,林崢嶸很難成為主角,但想要被別人忽略,也不太可能。

不要說他跟慄粒各自反串走秀模特,僅僅是他的作品本身,就不能夠忽略。

這一次聯展主題——“衣膚之下”。

整個主題很生動的形容這一次的聯展,也符合雙方的服設的主題。

衣膚,而不是衣服,卻也可以瞭解成為人體之外的另外一層皮膚,衣服本身就是人體的第二層皮膚,所以才會有人把內衣形容成為女人的第二層親密肌膚。

雖然是在臺北這邊的聯展,但是燕服這邊帶隊的領導規格並不小,院長張耀傑雖然沒有過來,卻由副院長趙遠征親自帶隊,當然,這裡是實踐大學的主場,他們的校長肯定不會缺席。

不止他們校長來了,校董也來了。

不要忘記實踐大學是一個私立學校,有董事長一點都不奇怪。

校長過來了,副校長什麼的肯定少不了,自然而然,設計學院的院長以及服裝設計學系的系主任肯定也都會過來。

燕服這邊,服裝專業所在的二級學院院長肯定也都親自過來,系主任肯定也不會缺席。

整個燕服青年人才交流團的成員,無一缺席。

整個聯展,並不是第一次舉辦,所以雙方都已經經驗十足,整個流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燕服這邊一共挑選三十三套優秀畢業作品赴臺同實踐大學三十套組畢業生優秀作品同臺展演。

為什麼燕服是三十三套,而實踐這邊三十組,這也是有原因的。

燕服這邊是由畢業生獨立完成設計的作品,而是實踐大學這邊是允許小組設計,也就是整個小組兩到三個不等。

所以從這一點看出來,燕服這邊套數有點多,但是人數並不多,不僅不多,反而還有點少。

當然,燕服的服設專業的招生人數肯定是比實踐大學服設學系招生多,畢竟兩個學校在服設專業方面並不是一個體量,但是這裡實踐大學的主場,他們派出來的畢業生多,也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實際上,燕服跟實踐大學雙方在專業上的設定也有區別的。

實踐大學這邊在專業的設計上會比較自由,整個服設專業下來,並沒有區分方向,也就是沒有什麼所謂針織班,運動班,時裝班,更沒有所謂實驗班。

所以在這個方面,實踐大學的學生,學的東西就會比較綜合一些,多少跟實驗班有點類似,對與主題的經營和設計想法會有更大的空間。

當然,缺點也不是沒有,相對的也比較難整合資源、細化專業,更需要自己主動去深入學習。

林崢嶸的注意力更多還是放在實踐大學這邊。

燕服學生畢設作品他已經看的太多,已經沒有什麼好奇。

所以所謂的好奇都放在實踐大學這邊。

當然,這種好奇也不會太濃烈,主要是之前彩排的時候,該看的都已經看的差不多。

不管是作品的設計主題跟風格,都已經觀看得一目瞭然。

兩個地方的設計風格,還是有些差別的。

雖然都是中國風,但是兩地對於中國風的理解肯定是不太一樣,就算是中國紅,雙方的理解都太一樣,臺灣地區的這邊更加講究傳統,所以在設計方面這種傳統文化的融入就做的很不錯,確實有不少讓林崢嶸眼前一亮的地方。

就好像之前他在漢帛獎總決賽的時候,就遇到有臺灣選手把臺北博物館的珍藏的名畫融入其中。

所以中國畫都屬於中國元素,但是這個元素,確實臺灣地區獨有的特色,內地的學生就不可能會把臺灣這邊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

民族的就是世界。

同樣,臺灣地區的少數民族的元素,同樣也歸類於中華民族的元素,也可以稱為中國風。

所以臺灣的學生就真的把他們的少數民族服裝文化元素融入設計作品當中,就好像來自於高山族的學生以及阿美族的學生就真的把他們民族的服飾融入自己設計作品當中。

難道還能夠限制著人家做這種嘗試不成。

不可能限制。

因為靈感來源於生活,所謂的生活,最為直觀的理解,就是自己所生活過的地方。

如果學生本身就是少數民族,他們把自己的民族服飾元素融入時裝設計之中,一點問題都沒有。

歐美的著名設計師就喜歡這麼幹,沒事就喜歡把一些民族的圖騰融入他們設計作品當中,一點問題都沒有。

設計本身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體現。社會越發展,人們的生活越好越需要設計。

帶有創新力的設計是當代生活繞不開的元素,從世界範圍來講也是這樣的。

一些歐美國家,他們的設計是很超前的,這和社會進步、文化和科技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作為一個設計師,首先應該需要很厚實的專業基礎、專業理論,這個基礎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理論基礎,一個是設計基礎,再有就是審美眼光,這個很重要。

當然,還有對於周圍事物的長時間關注,沒有專注的毅力,恆心耐心,肯定是做不好的,還有,設計師的視野要寬,因為設計是綜合性的,所以視野含括國際、國內、中外古今,都要去瞭解,從各個層面去吸取設計的靈感,不斷地充實新的設計作品,總之,設計師需要全方面的基礎和眼光。

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實踐的學生有實踐的優點,燕服這邊同樣也是如此。

他們同樣也很優秀。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服裝學院這邊派遣過來參加聯展畢業生大部分都來自於實驗班。

就是相比較其他班,實驗班的學生更加厲害一切,基本上之前是畢設大秀,獲獎的學生,實驗班就佔據了大部分,不管是李明哲所在的實驗一班還是林崢嶸所在實驗二班,都是如此。

當然,最大的贏家肯定是實驗二班,誰讓這是林崢嶸所在的班級呢。

他一個金獎選手,就秒殺整個二班。

不僅服裝學院的畢設大秀會有金獎,這一次的聯展,同樣也會評獎。

獎項跟之前畢設大秀的差不多,都是金銀銅以及其他的優秀獎項。

獎項的評比,實際上,對於林崢嶸或者對於燕服代表團來說,已經沒有啥懸念了。

林崢嶸的作品都在漢帛獎總決賽獲得金獎,如果兩個高校聯展,還拿不下金獎,那就天理不容了。

聯展的評委也不瞎,他們也沒有必要推翻漢帛獎評委的結論,所以林崢嶸的金獎毋容置疑,除此之外,銀獎的懸念也不大。

慄粒肯定是兩個銀獎之一。

這樣一來,實踐大學這邊肯定是要出一名銀獎獲得者的。

不管是平均主義還是照顧東道主的顏面,實踐大學肯定要有一個學生獲得銀獎。

而實踐這邊的銀獎獲得者,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就是沈曼妮。

兩個都是班長,而且都是林崢嶸所在班級的班長,都是女人。

如果非要說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兩人站在臺上身高差別有點大,就算沈曼妮已經穿著高跟鞋了,還是比慄粒矮了不少,原因很簡單,慄粒也穿高跟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誰讓她今天也是走秀模特呢。

之前在秀場的時候,除了認識他們的人,他們兩人在T臺上並不太顯眼。

因為實踐的學生很多人都不認識他們,不知道他們在臺上是屬於玩票,終究是跟燕服主場不太一樣,但是等他們登臺再次領獎的時候,這種突兀就很明顯的體現出來。

誰讓他們的身高足夠鶴立雞群,除此之外,他們的服裝也是一大特點。

不管是慄粒還是林崢嶸都沒有來得換裝就登臺領獎,這樣一來就跟其他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

在臺上領獎的學生,他們兩人最是與眾不同,這種與眾不同,加上又是金獎跟銀獎的獲得者,那種獨特就更加的明顯。

不知道情況的還以為他們是穿著禮服上臺領獎的。

這樣一來,沈曼妮的氣場就弱了不少。

就算她作為聯展的開場主場人之一,同樣也穿著禮服,但是站在林崢嶸跟慄粒的身邊,誰都下意識把她當作陪村。

這一點,從沈曼妮幽怨的目光之中就可以判斷得出來。

銀獎兩個,銅獎當然也是兩個。

其中也就是涵百靈,另外一個就是臺灣的姑娘。

好像除了林崢嶸一個男生,就沒有其他男生能夠獲得金銀銅獎項。

除此之外,其他單項獎以及優秀獎也被其他學生均分了。

這一次聯展,獲獎不是主要的目的。

更多是一種兩岸間的交流趨勢,學生們以不同的視角和設計理念分別詮釋了兩岸當代大學生對時尚的設計和理解。

聯展結束之後,最為熱鬧的,並不是燕服這邊,而是實踐大學的畢業生呢。

因為這是他們畢業秀,所以聯展結束之後,對於他們來說,還有一個更加特別的環節。

實踐大學畢業學生特別謝幕儀式,眾多設計師親友上臺送設計師贈送禮品表示祝賀,場內氣氛嗨翻,自由無拘束。

親友上臺送花啊。

這一幕,在燕服想都不敢想。

所以燕服的學生多少有些羨慕。

誰都想要自己最優秀的一幕給自己的親友看到,期待著他們送上的祝福。

所以在這個方面上,林崢嶸就覺得實踐這邊的人文關懷會更重一些。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內地跟臺灣兩岸之間的教育體系還不太一樣。

在內地,一個大學的畢業秀,想要邀請親友過來觀禮,太難了。

千里迢迢從家鄉趕到燕服就是為了觀看一下畢業秀,確實不容易。

相比較之下,臺灣那麼小的地方,就容易太多。

當然,這也是人家一個傳統。

就好像畢業季親友都會到現場,送上祝福,然後跟畢業生合照,這在大陸的高校,也不現實。

當然,整個環節作為勁爆的並不是這一點,而是當沈曼妮突然就把自己捧著的一束鮮花送給了林崢嶸。

一時之間,現場就燃爆起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