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國寶級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0章: 南匯桃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0章: 南匯桃園

在大家閒聊之中,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

車子開入桃源民俗村之後,大家下車,就有節目組安排好導遊等在前面。

林崢嶸是第一次來,不太熟悉,所以就一直跟在導遊前面,而充當他們導遊的除了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之外,還有唐薇。

桃源民俗村處在千畝桃林中,確實很漂亮。

唐薇來過了一次,所以解釋道,“每年桃花開放之時,當地便在這裡舉辦南匯桃花節。很熱鬧的!”

秦怡問道,“那麼現在有沒有啊?我前段時間在武漢我去東湖墨山公園,看了櫻花跟梅花,還沒有看過桃花呢!”

還別說,秦怡一說,他就想起來了,墨山公園,確實有一個很漂亮的櫻花園,號稱世界三大賞櫻勝地之一。

是曰本陸奧銀行主要捐資建設的,該園既有中國古典園林特色,也借鑑了曰本造園手法,美麗的櫻花燦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園林經典建築弘前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徵。已定植櫻花樹5000株,並於001年開園迎賓。

隨著東湖櫻花園的建設與發展,她將使武漢市在不遠的將來與曰本的青森縣、美國的華盛頓並稱為世界三大櫻花之都。

武漢被成為櫻花之都,林崢嶸覺得挺合適。

武大的櫻花聞名全國。

國內賞櫻,基本上都會去武漢。

不過確實在三月份,櫻花的花期並不長。

林崢嶸被秦怡一說,想起來很多的事情,他去過墨山公園,不過確實錯過了花期。

挺遺憾。

如果不算上前世的話,他確實沒有來得及欣賞櫻花的花期。

不過說到桃花,武漢好像也有,所以他望著秦怡道,“武漢東西湖區好像有一個桃花島吧?植物園裡面也有,你沒去過?”

秦怡道,“忙呢,所以這一次好期待。”

好吧,你贏了。

唐薇搖頭,“正常情況之下,桃花節一般都是在三四月份,所以我們來的不算時候,因為現在已經是五月份了。”

劉文斌道,“好遺憾。”

林崢嶸也道,“確實錯過最美好的時間段了,不過今年因為氣候的原因桃花開的比較晚,我們應該趕上節日的尾巴。”

秦怡道,“但願!”

劉文斌好奇,“桃花節都有什麼啊?”

唐薇道,“就是民俗村推出的活動,跟音樂節不一樣,平時有一些表演,還有一些體驗專案,反正有點像農家樂,但是這裡是民俗村所以也想度假村,挺好玩的,最要的還是觀賞跟拍照。”

她是本地人,又來過,所以對於這邊的情況還比較瞭解。

旁邊的女導演也在介紹,“從1991年起,南匯每年三、四月間都要舉辦桃花節。旖旎的海濱水鄉風光與絢麗的桃花美景交相輝映,成為上海南匯桃花節的一大鮮明特色。每當草長鶯飛、春暖花開時節,泛舟而行,在藍天碧海的映襯下,百里桃花爭奇鬥豔、雲蒸霞蔚;舍舟登岸,走進桃源深處,徜徉於花海之中,遊客自己也成了一道人面桃花相映紅的風景。”

這種官方的詞彙,聽起來很美妙,不過有些空洞。

還是唐薇作為一個體驗者來說,比較好。

林崢嶸觀看著周圍的景觀,然後說道,“我看晚上的介紹,有點類似於香山紅葉節,對不對?”

唐薇搖頭,“不太清楚哦,還是問真正的導演吧,我這個半桶水。”

導遊妹子繼續介紹,“南匯桃花節已逐漸走出上海,走向全國,開始與北京香山紅葉節、河南洛陽牡丹節齊名。1999年桃花節期間,到南匯旅遊的中外遊客有45萬人次。南匯成為眾多國內外遊客踏青旅遊的理想之地。歡迎中外遊客前來南匯觀光旅遊,截至016年已成功舉辦5屆。”

紅葉節林崢嶸去很多次,誰讓他在燕京讀書呢。

香山公園想去就去。

不過洛陽牡丹節跟南匯桃花節,林崢嶸並沒有體驗過。

洛陽他都沒有去過,南匯也是第一次過來。

林崢嶸他們不僅僅是過來遊玩那麼簡單,他們是在錄節目。

是有任務的。

必須要瞭解一下南匯桃園這邊情況,才能夠真正的把這些東西融入設計當中。

所以這些基本情況是有必要瞭解的。

林崢嶸他們四人在導遊的引導之下,一邊走一邊參觀。

民俗村內柴門竹籬、小橋流水、空氣新鮮,再加滿目團簇的桃花和撲鼻的花香,確實是一個桃花源的聖地。

“桃源民俗村佔地約40公頃,人工湖泊6.67公頃,融合了南匯的當地的民俗風貌,村內的一屋一境皆表現了中國農村的生機與純樸。”

“淳厚的鄉情鄉風,絢麗的田園風光,可口的農家菜餚,豐富的娛樂活動,使桃源民俗村成為踏青賞花休閒的好去處。”

女導演的話不斷,不過這些都是廢話,聽這些廢話,還不如直接去百度百科,所以林崢嶸也忍不住了,直接問道,“可以幫忙介紹那些有特色遊玩的景點嗎?不然,景點太多,我們在短短的一個上午時間,是沒有辦法全部逛一圈的!”

女導遊點了帶念頭,“村內現已建有0多個不同遊樂景點,遊人可在藍布坊內織布,在古戲臺前聽江南絲竹,在桃源茶樓上品春茶,在王小二酒店裡喝米酒,在小茅屋畔垂釣捕魚,邊賞景邊回歸自然樂趣的農家生活。”

林崢嶸終於抓住了重點了,所以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按照美女你的說法,我們去這四個景點吧。”

說著,就開始跟隨行的拍攝組商量。

商量出結果之後,又望向導遊,“我們先去藍布紡吧,你知道,我們的身份,對於民俗村的織布工藝,我們其實比較好奇。”

中國的藍染其實很出名。

藍染是一種古老的印染工藝,最早出現於秦漢時期。工藝中又有蠟纈、絞纈、夾纈等花紋的印染。想製作一件藍染,要花上至少0年的時間練習,才能出現特有的顏色。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中普遍存在藍染手工藝,主要藍染植物的山藍,既有野生也有種植,現在通常的制靛工藝都是採用沉澱法,待靛蘭漸沉底後過濾出的靛泥即是用作染色的靛青。

苗族、布依族、瑤族、壯族還習慣在藍染工藝過程中加入牛血和某種樹汁,染出的藍色極深,至發黑的層次。然後用木棰捶打布面,使其平整,最後布面平整而泛出紅光,稱為“亮布”。

就是不知道這邊的藍布紡跟西南地區的藍染工藝有什麼區別。

很快,大家就到了藍布紡。

其實就是一個手工藝作坊,民俗村這邊儘量讓它織布的過程開起來更加古典充滿復古的感覺。

但布紡這邊卻談不上多麼的驚豔。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不管是對於藍染還是織布,林崢嶸他們都是外行。

他們是服裝設計師沒有錯,但是對於工藝方面他們就是白痴,更不要說這種純手工織布作坊了。

他們也就是過來看一下熱鬧。

因為秦怡跟劉文斌他們都是第一次過來,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手工作坊,所以比較興奮。

相比較之下,林崢嶸跟唐薇就淡定了很多。

後者淡定主要是因為她來過,而林崢嶸的淡定,則是因為藍布坊並沒有達到他的期待。

前世這樣的布紡其實他見過不少。

不過也談不少多麼失望,只能夠說達不到預期,但是在南匯桃園這邊看到這種一個藍布坊還是蠻親切的。

比去遊樂場感受戶外夏日勃勃生機還有意義太多了。

然後開始談論起來。

秦怡說道,“我聽中日班的同學說,藍染工藝在曰本比較流行,甚至可以說藍染,這項起源於中國的高階技法,正在被曰本人玩得風生水起,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劉文斌道,“小曰本在工藝方面確實做的好,設計也挺厲害的,東京的時尚之都也不是白叫。”

這一點上,林崢嶸還是有發言權的。

他想了想,就說道,“我看過資料,藍染,是在曰本的飛鳥時代從中國引入的,起初從天朝引入的蓼藍,也是經歷了很漫長的歲月,才成為全世界人都喜愛的曰本藍的,不過不得不承認,曰本人確實把藍染這門工藝發揚得淋漓盡致,火爆全球時尚圈的BUAISOU藍染工房,就是其中一個代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天然靛藍,並不是一種容易得到的色彩!

雖然我們在很多的教程中,或商品中,經常提到靛藍,但事實上,絕大部分並不是天然的靛藍染色。

靛藍是從蓼藍的葉子中提取出來的天然染料,中國和印度應該是世界上最早從蓼藍中提取天然靛藍染料,蓼藍具有抗菌、防蟲、除臭作用,而採用藍染工藝製成的衣服對皮膚粗糙和溼疹有效,還能防止蚊蟲叮咬,非常方便。

據說曰本的藍染工藝是沿絲綢之路從印度傳來的,但具體時間不詳,6-7世紀便有栽培蓼藍的相關記載。19世紀曰本對西方開啟門戶後,到訪這裡的英國學者被街上隨處可見的靛藍色深深感動,於是將這種藍稱為“曰本藍”。

其實藍染傳到曰本,是經過改變的,並不是現在的曰本藍。

蓼藍大約在6世紀時從中國遠渡日本,因經藍染後的布料不易褪色,被用於染料廣泛栽植,特別是在日本德島縣的阿波地區,可謂相當盛行,吉野川流域就成為了日本最大的藍染產地,因此這裡也被叫做阿波藍。

一直到了戰國時代武士盔甲下的衣襯開始使用藍染,藍染的需求量得以大增,藉此正式開始了大規模的量產。

在明治時代開國後,蓼藍的種植更是普及到全國各地,北至北海道南抵九州,明治6年時種植規模一度達到最大,當時的德島縣竟佔栽培總量的一半。

但好景不長,印度質優價廉的印度藍輕鬆地佔領了市場,明治後期化學合成的人造藍也急劇增大份額,曾經的“JapanBlue”似有衰退之勢。

阿波藍畢竟是天然色彩,有著特有的風味和魅力,猶如藍色固有的靜謐掀起了悄悄的波瀾。

在今天,中國幾乎已經沒有栽培蓼藍,而在曰本,雖然曰本四國地區的德島,一直是曰本傳統靛藍染的生產地,靛藍染色在當地發展了700年,但就是德島,目前也僅僅只有五家傳統靛藍染坊。

他們這些藍染工坊,確實都是要種植蓼藍的,這一點上,想要在民俗村這邊看到,那是不可能的。

林崢嶸他們也就是看到一個織布的過程,藍染工藝確實沒有辦法在這裡看到。

“就是聽說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有這種藍染作坊,大家有機會的話,都可以去看一看哦,很不錯的。”

林崢嶸覺得自己有機會的話,應該去看一看。

唐薇道,“還是林總知道的多!”

林崢嶸苦笑,“我們之前跟導師做過課題,有研究過藍染,我之前還打算用來做畢業論文題目呢,不過因為沒有時間去了一趟當地,所以就沒有寫,但是在工藝方面還是多少有些瞭解的,其實歐洲,尤其是德國在藍染這個方面也做的挺不錯,國內在工藝方面,還有些落後。”

秦怡感慨,“只能夠說我們不太重視吧,每一次聽到我們學校中日班的傢伙吹噓曰本的藍染工藝,我就覺得好氣。”

小姑娘性情中人。

林崢嶸笑道,“只能夠說我們中國優良的傳統工藝太多,隨便一件就讓小曰本視若珍寶。”

話說如此,但是相比較很多工藝都能夠做到緊緻小曰本,國內確實有些落後。

但也正是因為有這種落後,才有林崢嶸他們這些年輕人發揮才能的空間。

國內的燕京中海兩大國際時裝週在全球時尚圈的越來越重要的印象力,就說明這一點。

如果國內的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的發展,時尚產業肯定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文化跟時尚產業的相結合,已經不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就好像服裝設計師協會一直推廣的中國風就是最的證明。

如果大家都重視了,這些工藝被發揚光大也是早晚的事情。

林崢嶸對此始終抱有信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