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美夢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0章:美妙的奇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0章:美妙的奇觀

玄武是鎮守北方的神獸,也就是真武大帝了。現在,武當山金頂都還貢奉著這位大帝的金像呢。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勝景。

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來到武當山,不得不說太和宮。

太和宮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無論是道人信士,還是香客遊人,只有登上頂峰,走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武當山。

大嶽太和宮建在眾峰拱托、直插雲霄的武當最高峰——天柱峰的絕頂上。

在161米的巔峰絕頂上建造規模宏大的道宮,更多地體現出的是一種前無古人的氣魄和征服者勝利的昭示,武當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眾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觀也神奇地渲染出皇權的至高無上。

太和宮在建築規制上和其它道宮一樣,但因為在它的上方有座金殿,所以它原來的正殿就有所降格,被稱為“朝聖殿”。

朝聖殿裡供奉著銅鑄鎏金玄武及他的部將雷神、靈官等神像。在明朝的一段時間裡,香客信士,包括在山道人朝拜玄武大帝只能到這裡為止,想上金頂是絕對不允許的,高高在上的金殿他們只能從遠處望上一眼。

太和宮的皇經堂是道徒們每天早晚頌經的地色方,也是武當道教一處重要的祭祀場所。這座明末被火焚燬,清道光年間又重建的殿堂極富特。

它的隔扇門上全部浮雕著珍禽異獸和道教神仙故事,其工藝精湛又有著濃厚的民間文化色彩。皇經堂內神像、供器、法器琳琅滿目,均為鑄造藝術和雕刻藝術的精品。

殿內正中高懸的“生天立地”的巨匾為清道光皇帝親筆所書。

太和宮的小蓮峰上有一殿房,裡面置放著元代鑄造的一座銅殿。這座距今已有近700年歷史的銅殿為仿木結構,是研究元代銅鑄藝術的珍貴實物,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座銅殿。

由於它原來置於天柱峰上,明朝建金殿時將其轉運到這裡,所以人們也稱它為“轉運殿”。藉著它的諧音,許多香客和遊人都到裡面轉一圈,以求“時來運轉”。

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上的金頂,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徵,也是武當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

它,始建於明永樂十年。

那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宮,建成後嘉封武當山為“大嶽太和山”,封這座建在絕頂上的道宮為“大嶽太和宮”。

皇帝的嘉封使武當山的地位一舉而成為五嶽之首。

明朝,嘉靖年間,太和宮又進行了擴建,使殿堂道房多達50間。而在那次擴建之後,這裡的稱謂有了變化,以金頂圍牆為界,牆外面的稱為“太和宮”,牆裡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見當時大嶽太和宮的地位僅次於北京的皇宮了。

太和宮整體建築佈局是依居天險、隨山就勢,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構築上借其峻險而添其隆重,以達到肅穆莊嚴、大氣滂礴的藝術效果,讓人感到垂懸中的穩重和獨步雲天的威嚴。

古人贊為“千層樓閣空中起,萬疊雲山足下環”,並說這是“補秦皇漢武之遺,歷朝罕見”。

來過武當山的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空間學專家、建築專家等無不驚歎大嶽太和宮所反映出的建築思想及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高度的統一,高度評價這“曠古之傑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明朝永樂十四年,在武當山天柱峰建成太和宮。而那時,天柱峰絕頂四周並沒有現在看到的這一圈城牆。

明永樂十七年,明成祖朱棣命隆平候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營造天柱峰的紫金城。明成祖下詔對建城牆提出要求說:“金頂砌造四周城垣,其山本身不要修動,其牆務隨地勢高下,務要堅固壯實。”

整個工程歷時五年完工,用巨型條石砌築的城牆周長44米,居險臨危卻又堅固穩重,猶如一道光環圍繞金頂,讓人歎為觀止。城牆上按東西南北四方建築了四座天門,以象徵天闕。四座天門臨絕雲空,極力渲染天庭仙界的威嚴。

這,就是武當山太和宮的由來。

來過武當山的世界遺產專家、空間學專家、建築專家無不驚歎大嶽太和宮反映出的建築思想及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高度統一,認為這是曠古之傑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這裡,一直有著三大奇觀,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百般探究。

比如——永不熄滅的“神燈”。

在,武當山金殿內有一盞常明油燈,已經不間斷地點燃500多年了,從來沒有熄滅過。

峰頂的風沙似乎對它沒有任何影響,即使是殿門大開,山風狂起,“神燈”仍然會安然無恙地在那裡燃燒。

如此神燈,世間少有啊,葉超去看了,覺得果然神奇。

現代的學者們曾經用科學道理解釋了“神燈”現象。他們認為神燈不滅的原因,是殿內空氣不能對流,“神燈”也就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了。

至於這個解釋是不是真的有科學依據,葉超不知道,因為有時候科學就是這樣,這個時候說對的,說不定到了另一個時候就是錯的了。

比如牛頓定律和相對論,就是很好的明證啦,葉超更傾向於,現在的科學水平不能完美地解釋“不滅神燈”的奇觀。

還有兩大奇觀,就是“祖師出汗”和“海馬吐霧”

“祖師出汗”和“海馬吐霧”是指每當大雨即將來臨時,武當山金殿內神像上就出現許多水珠,就像是人汗流浹背的樣子,而金殿頂上的脊飾物海馬口中就“吐出”串串白霧,還發出聲響,就像真馬對天嘶鳴。

科學工作者對這一現象也作了與前面基本相似的解釋:殿內密不通風,空氣中水蒸氣增多,所以當氣壓突變時,神像上就出現水蒸氣。而海馬內部是空的,並且與殿內相通,殿內的溼熱空氣上升,然後從“海馬”口中吐出,並發出聲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雷火煉殿”的傳說。

古時的金殿沒有避雷設施。每年夏秋雷雨季節,當雷電交加時,金殿周圍閃電奔突,不時有巨大的火球在金殿左右滾動,耀眼奪目,遇物碰撞即發生天崩地裂的巨響。

奇怪的是,經受過一次次雷擊後的金殿,不僅毫無損壞,無痕無跡,而且更加金光閃耀,新燦如初。

雷擊一次,好像回爐冶煉了一次,如同古詩雲:“雷火鑄成金作頂”。

於是,雷火煉殿就成了武當山金頂的一大奇觀。

人們傳說,真武大帝既怕香客染髒了金殿,又怕偷走了金殿內的稀世珍寶,便每年派雷公、電母來洗煉金殿。

一是把金殿上的汙物除去,保持金殿清潔乾淨;二是使圖謀不軌的小人心驚膽寒,魂飛喪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