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美夢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3章:南山傳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3章:南山傳說

“但如果不開發,那終南山周圍的居民怎麼靠山吃山,那這一帶的政`府和人`民不會被世人認為是放在寶山不會利用嗎?”葉超也覺得成為了旅遊景點的終南山,多了熱鬧,但卻少了它原本的寧靜。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時代發展的必然。

如果終南山不開發成為旅遊景區,真的反倒是會被世人認為是暴殄天物呢,畢竟它的資源是如此的豐富。

植物資源,很多藥材都能在終南山上找得到。

動物資源,連野生大熊貓、金絲猴都有,這裡是珍稀野生動物的樂園。

人文資源,這裡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有眾多的修仙傳說。

除了道門的發源地之外,還有眾多歷史名人在這裡隱修得道,這其中有佛門中人,有儒門中人,更有縱橫名家……

終南山歷代多有隱士,據統計有五千餘人。這也是這座名山世代令人敬畏的原因之一了。

與終南山有關的知名隱士有很多,比如,老子。

不錯,他就是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姓李名耳。

前571年,老子誕生於渦HB岸的陳國相地(今AH渦陽)。

老子曾做過東周的“守藏室之官”,其時諸侯混戰,禮壞樂崩,周景王死後,王子姬猛和姬朝為爭奪王位互相搏殺,守藏室被洗劫一空,老子深受打擊,辭官西行。

至秦關函谷關,為關令尹喜迎老子於秦國終南山古樓觀,著書五千言,從此道德經流芳百世。

老子在樓南高崗築臺授經,又名說經臺,因說經臺猶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樓觀又稱樓觀臺。

第二位,就是文始真人——尹喜了。

就是他迎了老子,才有了後來的《道德經》傳世。

尹喜是典籍記載的老子唯一的弟子,正是他在函谷關迎接老子入秦,從而使得道德經留駐世間。這是他的功勞,不然,騎牛西去的老子,才沒有興致為世人留下這一卷經書呢。

尹喜本為函谷關令,因不滿東周朝政,遂在終南山結草為樓,以觀天象,因名草樓觀。

ZZ縣東南0裡建有尹喜祠。明《終南仙境志》雲:漢武帝立宮於觀北,曰:文始祠。唐初始建文始殿,金末毀廢。

元大德間重建,大德七年(10)落成,於殿前立《古樓觀重建文始殿記》碑,碑額雕文始真人坐像,碑陰書文始之殿4字。文始先生即尹喜。後毀於清。

還有一位,《封神榜》中手持打神鞭的人,西周元勳——姜子牙

姜子牙,歷史上確有其人,也稱呂尚。

姜太公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啊。

傳說商末,姜子牙入朝前就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等待有識之士賞識。

他用一個無鉤之釣,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後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

堪稱是一位極有耐心和恆心的人,八十高齡多少人已經準備著棺材等死了,而姜太公呢,才是建功立業,揚名立萬之時,厲害了。

西周初年,姜子牙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同時,更被尊為“師尚父”,功成名就,真正的名垂千古。

還有一位,也是非常知名的:正財神——趙公明。

要說到神明,財神,無疑是最受歡迎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在朝還是野,民間猶其尊重財神。因為有句話說好啊“民以食為天”,誰給他們食物和安定,誰就是天。

中國歷代的老百姓,其實要求都不高,有酒有肉有女人,足矣,神仙也不換了。

趙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出生於SX西安ZZ縣趙大村,隱居得道於終南山。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司掌世間財源。

趙公明是在漢族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

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古文獻和古詩中所說得趙公明在終南山得道,佐證了趙公明出生在道教祖庭樓觀臺東北處趙大村並在樓觀和田峪道觀中隱修的史實。

還有幾位很有名望的隱士: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綺裡季、角里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

周術、吳實、崔廣、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潔,銀鬚皓首,避亂世隱居商山,世稱“商山四皓”。

他們過著採食商芝,棲身洞穴的清貧生活,曾賦有著名的《採芝操》,流傳於後世。曾經向漢高祖劉邦諷諫不可廢去太子劉盈(即後來的漢惠帝),後人用“商山四皓”來泛指有名望的隱士

幾人在漢朝時,名望可是非常高的,連皇帝都不得不考慮他們的諷諫!

接下來的一位,就很名了,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中,唯一得善終的人,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是被皇帝稱之為師的人。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幾乎成為一種規律。

張良知劉邦生性多疑、用人又防人。

漢朝建立以後,張良採取了陶朱公范蠡同樣的策略,功成身退——他向劉邦請辭,說道:“我家世代是韓國的丞相,韓國滅亡之後,我不惜萬貫家財,為向秦國報仇,天下都為之震動。如今我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卻成了您的老師,封地萬戶,位至列侯,對於一個平民,這已經是盡頭了。我張良能有今天已經很心滿意足了。從今我將拋棄人間俗事,要學那神仙去了。”

劉邦當然是挽留一番,但是最後還是應允了。於是張良被封為留候,退出朝野之後,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習辟穀之術,終於得以善終。

八仙之一的漢鍾離:

傳說漢鍾離乃秦末韓信部下大將,受劉邦猜忌而死,陰魂不散,來到終南山,隱姓埋名,一心想修煉成仙。

終南山中有一條巨蟒,殘害生靈,漢鍾離得知這一災情,為民除害,老百姓為了紀念漢鍾離,修了一座“大仙廟”,裡面供著漢鍾離的塑像,前來敬拜的人絡繹不絕。

王母娘娘也得知此事,派東華仙下凡超度漢鍾離。賜仙丹二粒,漢鍾離得到飛昇。

這個故事就有些神話色彩,真實與否有待考證考證再考證。但是,漢鍾離,歷史上確有其人。

藥王——孫思邈,也和終南山有不解之緣。

前面已經說到了,終南山,有著中國最為豐富的藥材資源,藥王和它的緣分恐怕就與此有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孫思邈(541年—68年),京兆華原(今SX省TC市YZ區)人,唐代著名醫藥學家,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隱居SX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68年孫思邈無疾而終,留下了珍貴的著作,以及流芳百世的“藥王”之名。

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SXXA市ZZ縣終南鎮)

鍾馗善捉鬼,這是連小孩子看了電視都知道的。但是,他真的只是善於捉鬼而已嗎?

不止。

鍾馗,姓鍾名馗字正南,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

舊時中國民間常掛鍾馗的像辟邪除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

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長安終南人,(今SX省XA市ZZ縣終南鎮終南村人,現存終南鍾馗故里廟),生鐵面虯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

春節時鍾馗是門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

端午時鍾馗是斬五毒的天師,總之,鍾馗是中國傳統道教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唯一的萬應之神哦,求財、求福、辟邪、鎮宅他都可以勝任。

還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呂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東蒲州河中府(今SX芮城永樂鎮)人,道教大宗師。

原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咸陽人鍾離權傳丹法,道成之後,普度眾生,世間多有傳說,被尊為劍祖劍仙。

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陽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張紫陽真人)、東派(陸潛虛)、西派(李涵虛),還有隱於民間的道門教外別傳,皆自謂源於呂祖。

此人,點化了不少大人物哦,不愧是“呂祖”!

還有一位,華嚴宗師——杜順,也非常有名的,佛門中人,被稱之為帝心尊者。

俗姓杜,法號法順,雍州WN縣杜陵(今屬XA市)人,生於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是唐朝高僧,華嚴宗的初祖。

杜順十八歲出家,從因聖寺僧珍禪師,受持定業。後來在慶州、清河、驪山、三原、武功等地說教。

《續高僧傳》卷二十五曾把他的傳記編在《感通類》,引入內禁,隆禮崇敬。《佛祖統紀》卷二十九、三十,載有唐太宗和他的問答,唐太宗稱他為‘帝心’,後世遂有帝心尊者之稱。

詩佛——王維。

很多人都讀過,並喜歡王維的詩。

唐代詩人之中,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而王維被稱為詩佛,詩裡詩外,都透著一股空靈的禪意……

王維,河東蒲州(今SX運城)人,祖籍SXQ縣。

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出身河東王氏,開元十九年(7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長安之南的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與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也曾做過終南山隱士,啊不,是半隱士。

另一位是葉超很喜歡的道門仙師——劉海蟾。

劉海蟾,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49,稱他於五代仕燕主劉守光為相,先遇正陽子點化,辭官尋道,後遇呂純陽,授以丹道,從此,劉海以鍾離權、呂洞賓為師,追隨他們遁跡於“天下道教祖庭”——XA市H縣終南山下石井鎮阿姑泉歡樂谷,在劉海故里修道成仙,今SX省XA市H縣曲抱村玉蟾臺有唐朝所建劉海廟和老子瓜牛臺遺址,大重陽萬壽宮內有劉海蟾詩古碑一通——《十方重陽萬壽宮記》。

全真聖祖——王重陽

王重陽(111年— 1170年),字知明,道號“重陽子”,京兆咸陽人。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開宗者,被尊為道教的重陽開化輔極帝君與北五祖之一。

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陽棄家外遊,於甘河鎮遇異人(考證為純陽真人——呂洞賓)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

大定元年(1161年),在終南山下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號“行菆”,自居其中,潛心修持。三年,功成丹圓,建立全真道。

他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

王重陽主張三教平等。指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認為“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

著作有傳道詩詞約千餘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代的大型道教典籍《正統道藏》。

王九思(1468~1551),明代文學家。字敬夫,號渼陂。漢族,SX鄠縣(今H縣)人。

弘治九年(1496)進士。選為庶吉士,後授檢討。

其間,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陸續來BJ,相聚講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史稱“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年)調為吏部文選主事,年內由員外郎再升郎中。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高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觀、曇(僧)影、慧嚴、道恆、僧豐刀石、慧睿、僧弼、曇鑑、慧安,曇無成、僧導、僧因、僧苞、僧業、僧周、僧亮等。南朝梁代以後的僧人有:曇相、法藏(北周隋唐間之法藏,葬雲際寺),僧照,靜藏、道刪、法應,靜靄、普濟、普安、青彡(靜)淵、法誠、慧超、善慧、法琳、智藏、法喜、智正、淨業(悟真寺主)、慧遠、靈潤、會通、覺朗、智洗、弘智、法順、智儼、善導、道判、慧贒、法藏(唐賢首國師)、道宣、澄觀、宗密、淨業(香積寺主)、懷輝、玄奘、虛雲、飛錫、惟政等等隱居修煉於終南。

終南山不愧仙山之名,以上還是有名可考的,另有一些無名可考的隱士高人,不計其數,比如,辰冬和唐閃那一位神秘的師父。

從資料上瞭解到了終南山的過往,也許是有感而發吧,生於海外的唐茹,突然用略微生硬的中文念起了一首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囂。問君何能耳,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是晉朝田園詩人陶淵明《飲酒》裡面的一首詩,葉超沒想到唐茹竟然這麼喜歡他的詩。聽起來,語調雖然生硬了一些,但是念出來的感情卻很寧靜和超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