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美夢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5章:自由女神的故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5章:自由女神的故鄉

科爾馬的靈性來自於城中的運河,蜿蜒曲折猶如一條纏繞在一個美麗姑娘身上的溫柔的緞帶,運河的小橋兩端上都一脈相承的有鮮花裝點,在運河的任何一個位置定格快門,都是一幅無與倫比的清新畫面。

而河道中最精華的部分,莫過於“小威尼斯”(PetiteVenise)了。

威尼斯真是一個被神化了的名詞,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會和威尼斯扯上干係。

班貝格有“小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是“北方威尼斯”,漢堡是“北德威尼斯”,安納西是“阿爾卑斯的威尼斯”……不過,這個科爾馬“小威尼斯”還著實有點味道。

小威尼斯區位於法國阿爾薩斯大區科爾馬市,這片區域內河道縱橫,人文及自然風景異常優美,因此有了“小威尼斯”的美譽。

它是科爾馬最浪漫的地區。因其境內運河和花船而得名。從橋上可以看到以前船伕和洗衣店在水中的倒影,景色美麗。

說夠了科爾馬的水,是該說說科爾馬靈魂建築的時候了。

科爾馬那些建於17、18世紀的木筋屋(Facherkhaus)是城市的精髓所在。

一樁樁歪歪扭扭的房子,一根根橫七豎八的木頭支架,可愛傾斜的尖頂,這些極具德式建築風格的特色讓人彷彿置身德國某個熟悉的小鎮。

而路旁的咖啡濃香和法國大餐又讓人真真切切的聞到了法國的殷實氣息。

自由女神像是美利堅的標誌,但法蘭西卻是她的故鄉。

科爾馬是自由女神像的作者巴託爾迪的家鄉,在科爾馬的環形路口,屹立著法國的自由女神像。而在科爾馬的廣場上,也同樣樹立著象徵自由民主的雕像。

一個法國小鎮,竟然可以把德國建築風格發揮到極至,這就是科爾馬,一個浪漫到穀子裡的法德混血兒。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爾馬耐人尋味的歷史會一直吸引千千萬萬的遊客來感受它血脈中流淌的歲月滄桑。

葉超站在科爾馬的廣場上,欣賞著美麗的自由女神像的……胸部,嘿嘿,然後是她的臉,她的手,她的火炬……

自由女神,出自這個科爾馬小鎮,出自法國藝術家巴託樂迪之手,但她卻是在美國,享譽世界。

如今,她,自由女神像成為了美國的標誌,象徵著自由和民主,更象徵著勇氣。

故事應該從184年說起……

184年巴託爾迪出生在法國的一個意大利人家庭。

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酷愛雕塑藝術,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於他的心目中了。

1851年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政變推翻第二共和國後的一天,一群堅定的共和黨人在街頭築起防禦工事,暮色蒼茫時,一個年輕姑娘手持熊熊燃燒的火炬,躍過障礙物,高呼“前進”的口號向敵人衝去,波拿巴分子的槍聲響了,姑娘倒在血泊中。

巴託爾迪耳聞這一事實,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此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為他心中自由的象徵。

1865年,巴託爾迪在別人的提議下,決定塑造一座象徵自由的塑像,由法國人民捐款,作為法國政府送給美國政府慶祝美國獨立100週年的禮物。

有人認為自由女神像的設計和建造可追溯至1865年,一位在南北戰爭中支援北軍的法國學者、政治活動家拉沃拉葉在其凡爾賽附近的家中一次晚飯後的閒談中說:“如果應當建立一座雕像來紀念美國的獨立,我認為只有我們兩國共同建造才是天經地義的。”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在一份釋出於000年的報告中表示,這一說法來自於1885年募款的宣傳小冊子,並不準確;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構想最可能出現於1870年。

根據巴特勒迪自述,上述說法提到的閒談中他也在場。拉沃拉葉的想法沒有成為正式的提議,但啟發了巴特勒迪。

由於拿破崙三世的統治對思想自由的壓制,巴特勒迪沒有立刻行動,而是僅僅和拉沃拉葉進行了討論。

巴特勒迪還聯絡了埃及赫迪夫伊斯梅爾帕夏,後者曾計劃在蘇伊士運河塞得港附近建造一座古埃及女性法拉欣身披長袍、高舉火炬的形象的巨型燈塔,並為之繪製了草圖、製作了模型,最終沒有建造。

和蘇伊士運河上這座燈塔類似的計劃還有羅得島太陽神銅像,這座太陽神赫利俄斯形象的古代銅像據推測超過100英尺(0米)高,同樣位於港口的入口處,為來往的船隻提供燈光引導。

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巴特勒迪作為陸軍少校參戰。戰爭中,拿破崙三世被俘獲並廢黜,巴特勒迪的家鄉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

戰後巴特勒迪計劃前往美國,他和拉沃拉葉認為當時正是和一些有影響力的美國人討論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時機。1871年6月,巴特勒迪帶著拉沃拉葉的介紹信橫渡大西洋,來到美國。

巴特勒迪甫一到達紐約港便注意到了貝德羅島。

他發現往來的船隻必然經過這一小島。他還得知此島是為美國政府所有,進而欣喜的寫信給拉沃拉葉,稱此地為“所有州共有的土地”。巴特勒迪會見了很多紐約各界名流,還拜訪了時任美國總統格蘭特,並得到其保證,認為取得貝德羅島作為雕像的選址不會太困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巴特勒迪又乘火車兩次橫穿美國,會見了許多可能對雕像計劃持樂觀態度的美國人。

然而,他仍認為美法兩國公眾對這一計劃的支援程度尚不足,因此和拉沃拉葉決定繼續等待合適時機。

巴特勒迪早於1870年即為雕像製作了第一個模型。他的一個美國藝術家朋友將其訪美期間帶去的草圖收藏於羅得島州的工作室中。

巴特勒迪返回法國後繼續進行雕像的設計。他同時還參與了若干支援法國愛國精神的雕像設計,這其中包括貝爾福的標誌性雕塑貝爾福雄獅。

這座長7英尺(米)的雕像是為了紀念普魯士對貝爾福城堡長達三個月的圍攻而建造的,表現了挑釁性的情緒,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風格。

這種浪漫主義風格影響了巴特勒迪對自由女神像的設計沒過多久,巴託爾迪在一次婚禮上同一位名叫讓娜的姑娘邂逅,讓娜長得美麗端莊,儀態萬方。

巴託爾迪認為讓她來為“照亮全球的”自由女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稱的,讓娜欣然允諾。

在雕塑過程中,他們之間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終於結為夫妻。

1869年自由神像的草圖設計完成,巴託爾迪便開始全心全意地投入雕塑工作。他曾去過美國旅行,爭取美國人對塑像計劃的支援,但美國人遲遲沒有意識到這一禮品的珍貴。

1874年造像工程開工,1876年巴託爾迪參加在費城舉行的慶祝獨立100週年博覽會時,為了引起公眾的注意,便把自由女神執火炬的手在博覽會上展出,才引起一場轟動。

擺在人們面前的這只手僅食指就長達.44米,直徑1米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於是這件幾天前還鮮為人知的雕塑品頓時身價百倍,成為美國人人渴望欣賞的藝術珍品。不久,美國國會便透過決議,正式批准總統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請求,同時確定貝德羅島為建立女神像的地點。

1884年自由女神完全竣工,前後歷時十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宣佈贈送給美國。

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徵七大洲。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象徵著掙脫暴政的約束和自由。

所以,自由女神像,又稱為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週年禮物。

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哈德遜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國自由島的重要觀光景點。

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國巴黎盧森堡公園的自由女神像作藍本,法國著名雕塑家巴託爾迪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為藍本。

女神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象徵著自由、掙脫暴政的約束,在1886年10月8日落成並揭幕。

雕像鍛鐵的內部結構是由後來建造了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居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為9米,重5噸,是金屬鑄造,置於一座混凝土制的臺基上。

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約瑟夫?普利策籌集10萬美金建成的,底座是一個美國移民史博物館。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自由女神像稱不上歷史古蹟,僅是一件人工塑造的藝術品。19世紀末,洲際旅行尚無空中航線,越過大洋的運輸工具只有輪船,而紐約港是美國沿海最大的港口。

作為進出美國的大多數旅客要經過的一個港口,人們在距曼哈頓島西南角僅公里遠小島上矗立起了這座自由女神像。

由於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線的附近,進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見。當海輪駛入上紐約灣內時,由於海面的曲度,此時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見紐約市內高樓,而首先映入眼簾就是這座巨大的雕像。

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舉起,目視前方,姿態優美。此時,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給她拍照。尤其是夜間,火炬內的燈光通明,加上從小島地面射向巨像的探照燈光,使自由女神雕像更為清晰、壯觀。

同樣,當海輪駛離市區碼頭時,也要在她旁邊經過。

此時,雖然距雕像較遠,但由於雕像有高大的基座,依然依稀可見。旅客中有的人向它擺手,有的大聲同她“再見”。自由女神像已成為船舶進出紐約港的一大景觀。

一個多世紀以來,聳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已成為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的象徵,永遠表達著美國人民爭取民主、嚮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進入紐約港的船隻上的乘客可以看見屹立的自由女神高舉自由火炬。對成千上萬個來美國的移民來說,自由女神是擺脫舊世界的貧困和壓迫的保證,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國的象徵。

“自由女神像”名揚世界,他是她一切的一切,都是從法國這個名叫科爾馬的神奇小鎮開始的。

葉超還記得,猶太女詩人愛瑪?拉扎露絲(Emma Lazarus)的十四行詩《新巨人》有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描述的就是自由女神像:

不似希臘青銅巨人雕塑,

擁有征服大地強硬臂膊。

巍然屹立飛浪落霞關口,

女神高擎火炬光芒卓爍。

釋放出禁錮已久閃電,

流離者之母譽名遠播。

敞懷歡迎世界所有來客,

目光溫柔注視雙城水郭。

舊世界守你那浮華炫耀去!

緊閉雙唇迸發出撼世聲波:

把你的疲乏睏倦交給我,

把你的貧窮疾苦交給我,

那渴望自由呼吸的蜷縮身軀,

那彼岸無情遺棄的悲慘魂魄。

不論是無家可歸,

不論是飽受顛簸,

全都給我,

全都給我!

在這通向自由的金門之前,

我高舉照亮黑夜熊熊燈火。

“自由女神,自由和勇敢的象徵,我來了女神,我來解放這裡的女神,呵呵……”說完,葉超向科爾馬的自由女神像,致敬。

這種敬意,她,值得擁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