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美夢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1章:古堡之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41章:古堡之城

哥本哈根,有很多座城堡,稱之為古堡之城也不為過。

這裡,有阿美琳堡王宮,沒錯,就是丹麥的王宮阿美琳堡,英文名叫Amalienborg Slot。

阿美琳堡王宮位於哥本哈根市區東部歐爾松海峽之濱,是丹麥王室的主要宮殿。丹麥女王伉儷每年多半時光在這裡度過。

十八世紀中葉,王宮位於克里斯欽堡內。在規劃阿美琳堡宮所在地的城區時,菲特烈五世國王決定在這裡建造一個新的中心。為此,他把這塊地皮贈送給丹麥的四大貴族,要求他們必須在此各建一座外觀完全相同的宮殿。

該宮殿由最著名的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Nicolai Eigtved)設計,並要為國王塑制一座騎馬銅像。

經過緊張的施工,四座宮殿在1754年至1760年期間相繼建成。根據設計,這四座宮殿的前面形成了一個八邊形廣場。1768年請法國雕塑家薩利(Saly)製作的菲特烈五世國王的騎馬銅像被安放在廣場中央。

當時,寶隆洋行還用對華貿易賺取的金錢,為銅像修建了圍欄。後來,這四座宮殿曾幾易其主,但一直由貴族居住。1794年克里斯欽堡被大火焚燬,王室決定移駕阿美琳堡四宮殿。

自那以後,此處一直是王室的住所。現在,每當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住在王宮時,其所在的建築物上便會升起丹麥國旗。

每天中午1點,在阿美林堡廣場上聚集了許許多多人,他們大多是外國旅遊者,在這裡等著觀看王家衛隊的換崗儀式。

守衛在王宮前的王家衛隊士兵個個都是1.90米左右的個頭。他們頭戴熊皮帽,身穿古軍裝一一黑上衣(節日時穿紅上衣)、金紐扣,藍褲子、白條邊、腳蹬大皮靴;身前交叉著白揹帶,身後掛著劍和匣(古時裝子彈、彈藥用),一個個活生生就像安徒生童話裡的“洋鐵兵”。

他們有時一動不動地持槍立正站在尖頂、八稜、紅色的崗號前;有時肩扛槍、手交叉,眼看前方,腳走正步,兩個衛兵面對面地或並排一起地從王宮大門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

然後又180度轉身往回走。每天中午1點,王家衛隊的軍樂隊奏著樂,走在前頭,後面跟著衛隊士兵,從兵營整隊來到王宮廣場,把上午站崗的衛兵替換下來。

他們的一舉一動,威武雄壯,嚴肅認真,一處不苟,場面十分壯觀、熱鬧。遇有重大節慶,衛兵們穿著盛裝制服,加上驃騎兵團遊行,他們騎著高頭大馬,頭帶鋼盔,盔頂上飄著長長的流蘇,身上穿著黑色繡金制服,左肩披著紅色繡金披肩,馬蹄嗒嗒,軍刀閃閃,威風凜凜,器宇軒昂,場面更加紅火。

王宮前,除了外國旅遊者外,還常常夾雜著手持丹麥國旗的小學生,把整個王宮廣場塞得水洩不通。阿美林堡王宮成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王家衛隊為丹麥的旅遊業帶來了大量的外匯收入。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北部,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堡——菲特烈堡(Frederiksborg Slot)。

這座宮殿式的城堡,建築在被澄碧如鏡的湖水圍繞著的三座島嶼上。巍峨的城堡與粼粼閃爍的湖波相輝映,富麗晶瑩。

古堡已有400多年歷史,曾幾易其主,現已成為專門珍藏皇家用品、藝術珍品和展示丹麥歷史的名貴油畫的國家歷史博物館,供遊人觀賞。

古堡原本是丹麥貴族海洛夫?特羅勒的私人莊園。1560年,被國王菲特烈二世看中,並用西蘭島南部的奈斯特維士的一座森林寺院同特羅勒交換。

從此,這座莊園易名為菲特烈堡。但當時的城堡只不過是一座建在最南部小島上的兩層樓,規模極小。國王克里斯欽四世登基後,在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建造王宮、行宮、教堂,同時也大大擴建了菲特烈堡,使其初具規模,成為國王及王室的行宮。

菲特烈堡坐落在三島之上,北部小島上建有國王廳、王后廳、王子廳和王家教堂,是國王的主要活動場所。中間小島上有兩排東西對稱的建築,國王住在菲特烈堡時,這兩座建築供王室成員及侍從和內閣大臣們享用。

國王有時在城堡內與大臣們商議國事、處理國務,為行走方便,在三島之間建造了“S”形的石橋,供人們自由過往。

城堡內的廳室殿堂均用紅磚砌就,白沙石裝飾,所有建築間的山牆連線,使三島的建築渾然一體,氣勢磅礴。建築群中最醒目的是高9米的王家教堂,它的尖形塔頂匯同其他建築的尖形塔頂,構成了當時特有的建築風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城堡中央院內有座十分著名的噴泉。噴泉中央是用白沙石砌成的四邊形的多層塔柱。頂部是一座手握三叉戟神采奕奕的尼普頓海神銅像,底部有一組銅鑄的各種神像。

每個神像都噴湧水柱,交叉成對稱、規則的圖案。噴泉底座用大理石和花崗石砌成,四周有細孔圍繞,塔柱噴射水柱,整座噴泉光耀奪目,斑讕晶瑩,使人賞心悅目。

這些噴泉銅像是由當時德國皇帝的雕刻師阿德林?戴弗裡斯在布拉格澆鑄而成,後遠抵丹麥。1659年,丹麥同瑞典發生戰爭,丹麥戰敗。瑞典人一度佔領了菲特烈堡,將其劫掠一空,噴泉銅像則是1888年重新鑄造的。

作為丹麥國王的行宮,菲特烈堡在丹麥眾多古堡中佔有顯赫的地位。每位國王均在這裡舉行登基加冕和進行重要的宗教儀式活動。丹麥歷史上幾次重大事件也都發生在堡內。

171年,北歐大戰(1700~171年)結束後,丹瑞兩國在此簽署了著名的《菲特烈堡和約》,從而結束了幾個世紀以來丹麥和瑞典之間的敵對狀態。

《菲特烈堡和約》簽署之後不久,丹麥國王克里斯欽六世在距菲特烈堡幾英裡外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新的行宮——和平宮。而將菲特烈堡闢為博物館。

181年,當時的國王菲特烈六世從收藏家那裡得到了一大批油畫,並把它們存放在宮內的藝術畫廊內。以後,油畫逐年增加。可惜的是1859年一個嚴冬之夜,城堡突然失火,大火幾乎焚燬了內宮所有建築,三分之二的油畫被付之一炬。

如今,館內重新收藏大量珍貴文物和表現丹麥歷史重大事件的油畫、著名人物肖像以及丹麥最古老的管風琴等藝術珍品;其中的一架考姆伯鈕斯管風琴,制於1610年,1617年被安裝在宮堡教堂內。

它有一千零一根木質風管,迄今仍可彈奏。大部分展品是在徵集文物、重建菲特烈堡運動中收集的。其中相當部分為當今聞名世界的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創始人——J.C.雅各布森捐獻。

菲特烈堡博物館最初作為王家博物館,禁衛森嚴,任何參觀者均須得到王室許可方許入內。

直至1878年,丹麥國王才正式發布命令,宣佈將其改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88年,菲特烈堡始向公眾開放。大量珍貴的展品形象地向人們展示出丹麥王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每年均吸引大批慕名而至的觀眾和外國遊客來參觀遊覽。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一座克倫堡,是丹麥著名德旅遊勝地,是位於哥本哈根北部0多公裡的一個小半島,隔著瑞典和丹麥之間的松德海峽和赫爾辛堡遙遙相對。

克倫堡宮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城堡之一,也是沙翁名劇《哈姆雷特》最早最著名的背景地,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克倫堡宮,巍峨雄偉,氣象森嚴,是丹麥最負盛名的宮廷建築之一,是丹麥人民重要的民族象徵,俗語“駛向克倫堡”的意思就是返回丹麥祖國。

克倫堡宮是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二世於1577年1月4日正式命名而來的,但是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0年代,那時克倫堡宮是一個壁壘森嚴的城堡。

弗雷德裡克二世接受了當時歐洲貴族的思想影響棗認為財富代替軍事成為權力的象徵,從1574到1585年斷斷續續將克倫堡宮在原來的基礎上改建成典型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增加了塔樓和尖屋頂,對整座宮殿進行了裝修。

克倫堡宮經歷了許多重大歷史變故。169年,克倫堡宮幾乎全部毀於一場大火。161克里斯蒂安四世開始按照原來的樣子修復克倫堡宮,但在內部增加了早期巴洛克風格的裝飾。

宮殿種陳放著大量的古式傢俱、油畫、掛毯、木雕。二層的國王居室裡有一幅英國國王查爾斯一世的畫像,是著名荷蘭畫家蓋拉得的傑作。1658年,克倫堡宮遭到瑞典人轟擊被侵佔。

瑞典人對克倫堡宮進行洗劫後很快離去,掠奪走大量的弗雷德裡克二世留下的珍貴的藝術財富。1690年,克里斯蒂安五世在克倫堡修建了防禦工事作為抵擋陸地進攻的要塞。

從那時起,丹麥國王在克倫堡宮逗留時間越來越少,1785年克倫堡宮變成了駐軍營地。19年軍隊離開克倫堡後,克倫堡宮內的擺設一絲不苟地恢復到弗雷德裡克二世和克里斯蒂安五世時期的原樣。至今古堡內還存有古老的炮臺和兵器。

克倫堡宮構成丹麥文化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外部來看,皇室宮殿的莊重典雅和營地駐軍的粗獷野蠻形成鮮明對比。克倫堡宮的內部裝飾和擺設是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盛行時期藝術、設計和皇室價值形態和生活方式的生動闡述。

沙翁名劇《哈姆雷特》的故事原是丹麥民間傳說,以克倫堡作為故事發生地點,以後世界上有不少名演員以古堡庭院為演出背景出演《哈姆雷特》。古堡也就重沙翁的不朽名作而聞名於世。

宮牆上面還嵌有紀念莎士比亞的石刻。

克倫堡宮意為“皇冠之宮”,是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宮殿。宮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銅屋頂,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它的內部裝潢精美,充滿了皇家住所的特徵。

國王與皇后的兩間臥室裝修豪華:華美的門庭、油畫天花板、大理石壁爐。如今克倫堡宮是一個博物館,陳放著大量的古式傢俱、油畫、掛毯、木雕。

二層的國王居室裡有一幅英國國王查爾斯一世的畫像,為克里斯蒂安四世委託荷蘭著名畫家蓋拉德?洪託斯特而作。

葉超的空閒時間多得很,慢慢遊歷所有的城堡,期間,有看上的美女,就吸引一兩個,白天遊遊世界,夜晚談談人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