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美夢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5章:波羅的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5章:波羅的海

據說,如果俄艦在火炮使用方面不犯嚴重錯誤(無謂地耗費大量炮彈,影響了同“羅翁”號、“呂貝克”號巡洋艦的戰鬥程序),這次海戰的戰果會更大些。這次海戰中,俄國艦隊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無線電偵察所得情報指引己方軍艦同敵艦作戰。

小島別有風格,葉超這裡玩得很開心,就是島上的東西嘛,當然就是沒有那些大城市那麼豐富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遊完島,葉超這回直接就遊海。

當然遊海不是游泳,而是租了遊船去遊。

對於普通人來說,租金當然很貴,但是葉超這回租了一回霸王船,直接用心魔術影響,租金都沒有付,開船走人。

而那些人,當然是以為他已經付了租金了。

遊海,這個地方的海,當然就是波羅地海啦。

波羅的海(Baltic Sea),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長1600多公裡,平均寬度190公里,面積4萬平方公裡,總貯水量達.萬立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半鹹水水域,水深一般為70-100米,平均深度為55米,最深處哥特蘭溝深459米。

波羅的海得名於從波蘭什切青到的雷維爾的波羅的山脈,波羅的海被西歐各國(如英國,丹麥,德國,荷蘭等)稱之為東海,而被東歐的愛沙尼亞稱為“L? auml nemeri”,即西海之意。

波羅的海是歐洲北部的內海、北冰洋的邊緣海、大西洋的屬海。世界最大的半鹹水水域。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從北緯54°起向東北伸展,到近北極圈的地方為止。長1600多公裡,平均寬度190公里,面積4萬平方公裡。

波羅的海位於北緯54°—65.5°之間的東北歐,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峽、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大貝爾特海峽、小貝爾特海峽、里加海峽等海峽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羅的海四面幾乎均為陸地環抱,整個海面介於瑞典、俄羅斯、丹麥、德國、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9個國家之間。向東伸入芬蘭和愛沙尼亞、俄羅斯之間的稱芬蘭灣,向北伸入芬蘭與瑞典之間的稱波的尼亞灣。

西部透過斯卡格拉克(Skagerrak)海峽與北海相連。稍東的卡特加特(Kattegat)海峽把丹麥和瑞典隔開。海域中有波恩霍爾姆(Bornholm)島、厄蘭(Oland)島、哥得蘭(Gotland)島和奧蘭(Aland)群島。

北部是波的尼亞(Bothnia)灣,東部有伸入芬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芬蘭灣。圍繞波羅的海的國家有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波蘭、德國和丹麥。

從第三紀以來,波羅的海及其周圍區域曾經經歷了陸地和水域的多次相互交替。波羅的海是在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冰川大量融化後才形成的。

這使得波羅的海的海岸複雜多樣,海岸線十分曲折,南部和東南部是以低地、沙質和潟湖為主的海岸,北部以高陡的岩礁型海岸為主,海底沉積物主要有沙、粘土和冰川軟泥。

波羅的海中島嶼林立,港灣眾多,散佈著奇形怪狀的小島和暗礁,有博恩霍爾姆島、哥得蘭島、厄蘭島、呂根島、果特蘭島等島嶼,以及深入陸地的波的尼亞灣、芬蘭灣、里加灣等海灣。

波羅的海原是冰河時期結束時斯堪的納維亞冰原溶解所形成的一片汪洋的一部分,大水向北極退去,地面下陷部分積貯的水域形成此海。最深的地方在瑞典東南海岸與哥得蘭島之間,水深超過459米。海底有淺脊隔開的許多海盆。

波羅的海位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區,全年以西

風為主,秋冬季常出現風暴,降水頗多,北部的年平均降水量約500毫米,南部則超過600毫米,個別海域可達1000毫米,地處中高緯度,蒸發較少;周圍河川徑流總量豐富。

波羅的海地區夏季雲量約60%,冬季則多於80%。南部和中部每年的霧天平均59天,波的尼亞灣北部霧最少,每年約天。

由於北大西洋暖流難以進入波羅的海,海水得不到調節,致使冬季氣溫比較低,而且南北差異較大,夏季氣溫不高,且南北差異很小。

水溫自北向南升高,8月表面水溫,波的尼亞灣為9℃-1℃,芬蘭灣為15℃-17℃,海區中部為14℃-18℃,西部海區達0℃。-月,開闊海區水溫為1℃-℃,波的尼亞灣、芬蘭灣、里加灣及其他海灣均低於0℃。

從南向北的1月平均氣溫為零下1.1℃-10.℃,7月為17.5℃-15.6℃。

波羅的海沿岸的海水又淺又淡,很容易結冰。

北部和東部海域每年通常有一段不利於航行的冰封期,從每年11月初起,北部開始出現冰凍,冰覆蓋的區域每年不盡相同。一般年份,海冰只出現在各個海灣中。

只有在嚴冬時,幾乎整個海區才被冰所覆蓋。海冰平均厚度為65釐米。波的尼亞灣冰封期達10天,中部的芬蘭灣和斯德哥爾摩附近為185天,里加灣為80-90天,波蘭、德國沿岸冰封期0-40天。

南部通常不結凍,但瑞典和丹麥之間的海峽有時也會冰封。波的尼亞灣的北部還容易形成大冰包,這種冰包有時可高達15米,給海上運輸造成困難,船隻透過只能在冰凍的海面上開鑿水道,再緩慢前行。

波羅的海是北歐重要航道,也是俄羅斯與歐洲貿易的重要通道,是沿岸國家之間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從彼得大帝時期起,波羅的海就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重要出口。

俄羅斯與伊朗、印度等國合作醞釀連線印度洋和西歐的“南北走廊”規劃也是以波羅的海為北部終點。

波羅的海海水淺而淡,容易結冰。波的尼亞灣底部和芬蘭海岸,有時積冰高達15米。在奧蘭群島和芬蘭灣東段形成的浮冰厚達91釐米。

除了特別寒冷的冬天外,斯德哥爾摩、圖爾庫(Turku)和赫爾辛基之間可以通航。

自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航行在波羅的海上的輪船急劇增多,每年航行在波羅的海主航道的輪船已超過4萬艘。波羅的海有輪渡連通沿岸國家的各大港口。並透過白海-波羅的海運河與白海相通,透過列寧伏爾加河-波羅的海水路與伏爾加河相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