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從股市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網際網路+果樹認領模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一章 網際網路+果樹認領模式

網際網路+果樹認領模式,這個模式,也是機遇上一世共享經濟火了後,南方好多創業公司進入這個細分領域。

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給城市繁忙工作的人們,一個屬於自己的,可以成長的果樹,其實也就是給那些平時很忙,但是又比較嚮往田園生活的人們,讓他們透過網上認領一顆屬於自己的果樹;

然後每年交對應年費,運營公司幫忙打理,和其他模式沒啥區別,但是給農民帶來的收益的確比較客觀。

農民的收益主要有兩點:1、每年的認領費,2、農家樂收益;

第一個認領費大家都能理解,就是我認領了這棵樹,比如3年時間,每年交500元費用,這棵樹農民幫忙打理,然後等果子成熟,果子是歸屬於認領方;

對農民來說,一棵樹每年收幾百塊錢,已經超出所有人認知,要知道,自己種的果子,每年賣出去估計才一百多元而已,也得包涵所有。

第二個就是農家樂收益,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有些距離比較近的人,想要過來觀看果實,或者帶著孩子前來觀看,雖然看自己的果樹不要錢,但是吃喝拉撒都是需要開銷的,這些也是一個比較可觀的收益。

當馬嘯天早上在果園裡面摘蘋果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模式,雖然相對於目前的他來說,的確賺不到多少錢,但是一旦這種模式真的成功了,完全可以復制到更多的農業領域,不僅包括蘋果,還有其他水果或者養殖業,這些才是大頭;

君不見,後世好多政策都在向農業方面傾斜,就是為了提高農民收入,更好更快的實現全民奔小康。

以前馬嘯天只想賺到財富,讓自家人不需要為生活奔波,自從賺到上百億資金後,又遭到證監會調查,索性一切結果都還好;

其實一般證監會立案調查,都是有一定證據後才會進行立案,不會根據猜想就立案,之前馬嘯天不知道這個規則,上次遇到黃老哥和張總後,談到這裡,他們才說出來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馬嘯天被調查的時候,就感覺不對,但是也說不上來,不過有不少人盯著他,那個立案調查就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解決的,一旦馬嘯天有半點違法行為,那些資金,將會成為他人口中食;

所以在被證實沒有任何違法行為後,

馬嘯天就開始進行大規模宣傳嘯天單車,哪怕在好多人看來,沒有必要這麼著急,也沒有必要廣告打得那麼響,還有流水的2%作為公益捐款,都是為了保證自己安全;

包括後來的嘯天地產以及嘯天小貸,還有嘯天單車融資,都是為了拉攏盟友和增加影響力,不然以馬嘯天現在的財力,完全可以自己吃獨食,賺得更多。

在門口坐著聊天,當李沁兒問馬嘯天道:“嘯天,你有沒有辦法,讓大家生活更好一些,種蘋果的確太辛苦了,賺的還不多”;

其實李沁兒也是有感而發,以前只是在書本上看到過,沒有親身體驗,這次體驗後,加上計算後,才知道收益太低,一家人,種蘋果一年的收益才三四萬而已,去除投入的,能留下一半就很不錯了,這還不算人工。

馬嘯天把自己關於網際網路+果樹認領模式對著李沁兒介紹了一番,馬斌和董玲也是在旁邊認真聽馬嘯天講解,畢竟現在馬嘯天說的,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能帶領大家發財致富。

當馬嘯天說完後,李沁兒雖然不知道裡面利潤如何,但是馬斌和董玲可是真真切切的知道,自己種水果十多年,裡面的門門道道清楚的很啊;

一棵八年的蘋果樹正常情況下能結25-80公斤蘋果,產量多少關鍵看栽植密度和管理水平。

株行距2x3米的,單株產量一般在25-30公斤(畝產量在3000公斤左右);

株行距3x4米的,單株產量一般在50公斤左右(畝產量在3000公斤左右);

株行距4x5米的,單株產量一般在75公斤左右(畝產量在2500公斤左右)。

如果是稀植的大樹,8年生單株產量可達100公斤以上。

在馬嘯天老家那邊,株行距基本都是3x4米的,有的還更密,達到株行距2x3,一畝能種八十多個果樹,實際下來也就5000斤左右,按照均價1.5元每斤計算,也就七千多元收入,平均一棵樹收益不到100元,這還是在水果大年才有的收成。

馬嘯天父母不由得陷入計算當中,如果每棵樹手領養人300元,給農民150元,自家還能賺150元,啥都不用種植,賺的比辛辛苦苦種

地強很多,不由得兩人都笑了出來,馬嘯天趕緊打斷父母的一廂情願;

當父母把這些說出來後,馬嘯天笑這對他們說道:“爸媽,你們只算了種植成本,沒有計算宣傳成本、管理成本、監控成本、反饋成本、售後成本等,其實算下來,利潤沒多少錢,尤其是現在這個密度太高,真有人認領了,過來參觀,地裡面都進不去,那下一年誰還敢繼續認領;

所以,數量還得砍掉一半以上,到時候一棵樹的成本將從不到100漲到接近200元”。

當馬嘯天父母聽道馬嘯天這麼計算下來,也是尷尬不已,剛才還以為是要發財了,沒想到裡面問題這麼多,最後只能姍姍說道:“實在不行就算了,咱們可以不賺錢,但是也不能虧了,做生意如果虧本,會被人罵的”。

其實馬嘯天父母說的沒錯,在農村人眼中,可沒有什麼用錢砸市場的說法,最起碼的底線可以不賺,但是不能虧,不然也會被人嘲笑,說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

不過,這些都是相對其他人而言,對於馬嘯天來說,就沒有這個顧慮,哪怕真的虧了,也沒人會說他壞話,只會認為馬嘯天用自己的錢補貼大家,這就是錢多到一定程度,會讓人下意識忽略掉他的失敗,哪怕是真失敗,也會被看成好的一方面。

馬嘯天說道:“虧倒不至於,只要做好相應管理,其實還是有些搞頭的,不過就是利潤不高罷了,而且我後面還有其他打算,這裡不賺錢,從其他地方也能賺回來”。

聽到這裡,馬斌和董玲也是興奮起來,畢竟兩人一輩子生活在這個村裡面,能給村裡做貢獻,也算關耀門楣,在村裡面也是更加風光。

說幹就幹,馬嘯天拿出手機,找到昨天過來的縣招商部劉主任電話,就撥打了過去;

話說劉主任昨天和馬嘯天商談過後,回到縣城,就將與馬嘯天商談內容彙報到縣長那邊,雖然沒有投資高科技企業,但好歹也算拉來一些投資;

即使他們還不知道馬嘯天投入養豬場的費用要高達十億,不然的話,他們也不會那麼失落;

不管如何,劉主任這次算是立了一功,這算是意外之喜,前幾個月,他們誰能想到,自己治下能出一個現在馬嘯天這種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