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三國之大爆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0章 東西兩皇大亂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0章 東西兩皇大亂起

“你為什麼會以為,我會饒過你?”袁紹看向下首處的李儒,冷漠的問道。

李儒是董卓的女婿,更是他的謀主,袁紹甚至懷疑,董卓殺死處死袁隗和袁基,便是此人在背後出謀劃策看,至少脫不開關係。

“只因為我是真心投誠,並且為袁太守,送來了一份大禮!”李儒表情非常平靜,甚至帶著一抹微笑,“想來袁太守也聽聞,如今陛下已經重新掌握權力,更有隴西李氏等門閥從旁支援,就算是袁閥最興盛的時候,也沒辦法撼動這個結局,更別說如今袁閥,已經分裂成兩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袁紹聞言頓時猶如噎住一般,袁術和他一直不對付,被士徽擊敗後,依然想辦法在汝南獲得了一塊地盤,同時還試圖招降汝南黃巾,同時又攔截了三千丹陽兵,只是後來又中了張繡的伏擊,帶著五千殘兵狼狽撤回。就算如此,依然沒打算和他聯手。

袁紹猜得到,袁術就是打算向天下人證明,他比自己厲害。只是他根本不知道,這樣做只會讓袁閥分裂,最後變成兩個豪強,甚至連世家都算不上。

如今朝廷由三個門閥把持,又有一大堆的名士老臣幫忙,別說是他,就算是他父親袁逢,叔父袁隗也沒辦法撼動。

現在朝廷只需要一道詔令,將他調往長安,那麼他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拒絕。但如果前往長安,那麼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接觸兵權,只能乖乖當個大漢忠臣。這絕對不是他想要的,袁閥謀劃了好久,沒想到居然是這個結果!

“我這份大禮,卻是能讓袁太守破解當前的局面!”李儒笑吟吟的說道,隨即命下人把用兜帽披風包裹起來的劉辯,帶了過來。

當兜帽脫落,露出劉辯樣貌的時候,袁紹首先的驚訝,隨即的驚喜,隨即又有些不解。

“外面不的風傳,董卓鳩殺了陛下?怎麼……”袁紹帶著懷疑的眼神,看向李儒。

“當時事情倉促,岳父為了避免關東群雄再扶持起弘農王,於是命我鳩殺他。不過李某卻是意識到,馬騰的情況不太對勁,於是預留一手,將其藏起,另外找了個少年代替。當然,這些並不重要,關鍵的一點是,當初先帝下詔,冊立的應該是身為太子的劉辯,而不是庶子的劉協,對吧?”李儒緩緩說道。

的確,當時雖然一直有謠言,靈帝最後冊立的其實是劉協,只是十常侍篡改了詔書,於是才由劉辯即位。這個訊息傳出去後,首先就引起蹇碩的抗議,處處和十常侍作對,打算遵守靈帝‘真正’的遺詔,擁立劉協即位。也正因為有這個傳聞,董卓才能行廢立之事。

問題來了,這個遺詔其實根本就不存在過,尤其劉辯已經走了正規程式登基為帝,正統性也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於,比劉協更具備法理性。說到底,關東諸侯討董,不就是因為董卓**跋扈,同時還擅自廢立君王麼?!

“他怎麼回事?”袁紹好奇的來到劉辯的面前,看著他那麻木的樣子,不免詢問道。

“為了避免他生事,只能喂他吃了點藥,過一天就能恢復過來。就算不恢復也沒什麼,反正一個不會給太守添麻煩的陛下,才是一個合格的陛下!”李儒緩緩說道。

“嗯……李儒,你能改邪歸正,倒是難能可貴。念你以前屈居董卓麾下,身不由己,過往一切,我可以不再追究。你的才能也是公認的,這樣,我任命你為行軍主簿,在軍中充當謀主,如何?”袁紹想了想,最終還是決定啟用李儒。

袁紹身邊,幾個謀士,比如逢紀、許攸和郭圖三人,此刻是欲言又止。只是權衡了一番,最後還是乖乖閉口不言。啟用李儒有一定的麻煩,畢竟他是董卓的女婿。不過正因為是他,所以劉辯的身份反而毋庸置疑。權衡利弊後,啟用李儒反而是最好的結果。

李儒能主動過來,並且把劉辯送上,顯然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放眼天下,也只有李儒,能夠證明‘劉辯還活著’這個事實!

“文優(李儒表字),現在的問題在於,我若只是渤海太守,那麼我就算有通天的本領,也施展不出來!尤其冀州刺史韓馥,只是一個守成之輩,我不願繼續在他手下,當如何破局?”袁紹既然招攬了李儒,立刻就讓他接觸到自己的核心打算。

最近的策略,便是圍繞如何把冀州接收過來這件事情上。

“此事易爾!”李儒甚至沒有思考,“首先宣佈陛下尚在人世,如此自然需要在這裡重新建立朝廷!可以直接招韓馥入朝為官,若是不肯,則以忤逆的罪名,命公孫瓚南下征討,逼迫韓馥讓位便是!”

這個計劃和演義記載很接近,只是由於歷史環境的不同,內容略微有些不同。

袁紹聞言頓時點了點頭,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美好,居然第一時間就體會到了。隨即看向幾個軍師,後者也是點了點頭。他們原本也是這樣打算,只是過程略微有些不同。奈何劉協突然恢復了權力和地位,使得當前局勢很尷尬,計劃甚至有被擱置的可能性。

幾天後,袁紹親自藉助袁閥的情報系統,向天下宣佈劉辯還活著這件事情。同時在渤海郡,擁立劉辯復位,並寫信前往關中地區,希望各位臣子前往渤海上任,不要繼續投靠那個‘偽帝’。

實際上關中到底認不認,袁紹根本不在意。昔日討董,大家的藉口都是針對董卓廢立君王這件事情。表面上都尊劉辯為皇帝,這下可好,劉辯還活著,那麼討董的眾人直接就天然的成為袁紹的盟友。否則諸侯討董這件事,豈非是自打耳光?

就算是劉虞,甚至是孔融和陶謙,此刻都不知道尊誰為君王好些,頓時糾結起來。就算他們保持中立,也沒什麼意義,只要他們身處關東,那麼袁紹,甚至是其他討董的諸侯,都有藉口針對他們發動進攻,以擴大自己的地盤。

可想而知,關東的混亂,必然會再次爆發!關鍵的一點是,如今整個大漢,關中一個皇帝,關東一個皇帝,卻是讓事情變得更混亂起來!

劉協最終也知道這件事,只是他剛剛真正體會到當皇帝的快樂,自然不甘心退位。尤其劉辯在袁紹手裡,根本只是一個傀儡,一切根本不能做主,若承認他的地位,大漢江山才是岌岌可危。

於是不僅沒有同意,反而還下詔聲討袁紹,更有宗正出面,言劉協已經完成即位儀式,已經是大漢皇帝,法理上不成問題。結果自然而然變成,東西各有一皇的混亂局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