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三國之大爆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7章 效顰到頭坑自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7章 效顰到頭坑自己

那個皇帝不希望能夠乾綱獨斷?劉協雖然有董承相助,更有一批對大漢忠心的臣子,卻發現如今他的朝廷,已經被那些世家大族佔據太多要職。

如今眼看多了青州、兗州和徐州三個新地盤,他自然打算安排一些真正的心腹過去。

問題的麾下,有才能的都是世家子弟,寒門幾乎沒有。他私下詢問過周瑜,由於李世民不在,此人如今已經成為他最能信任的智囊,甚至在荀攸之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時周瑜就向他提議,不如學習士徽那樣,開設科舉開始。經過去年的科考,已經證明這個方法取士的確很有意義,能夠把民間一些寒門或者平民出身的人才招攬過來。

“陛下,士徽一直對外宣稱,科舉考核,是為朝廷在江南試行。若實驗成功,將奏請朝廷正式推廣。既然如此,朝廷完全可以拿過來用。如此一來,自然可以收穫一批心腹,若是宣傳得當,甚至可以引誘士徽麾下一些優秀的人才過來。”周瑜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只是士徽那考核,實在是太過於粗陋,愛卿也該知道,接收考核的時候,可有不少魚目混珠之人前來,一下子幾十萬人前來參考,如今關中可是缺糧啊……”劉協頓時為難。

“臣以為,士徽既然已經考核過,那麼我們自然也不需要那麼麻煩。可專門昭告天下,允許獲得‘舉人’身份的過來參加科舉,人才的選取也從‘舉人’裡面選出,提拔為‘進士’。甚至可以允許進士也過來參加考核,直接跳過那所謂的‘會試’前兩場,直接進入第三場的‘殿試’即可。最後根據成績,安排好職位即可!”周瑜回道。

“這個主意好!只是如今有‘舉人’和‘進士’資格的,大多都來自江南,若士徽有意封鎖,不讓他們北上該如何是好?”劉協有開始擔心別的方面。

“這個容易!”周瑜回答道,同時不免嘆了口氣,這個陛下雖然有雄心壯志,不過性格優柔寡斷,遇事不能果決,實非明君,“屬下本來就是廬江郡人,可去江南一趟,過些時候就是士徽所謂的‘童子試’開考的時候,到時候考生雲集,屬下稍微委託江南的世家幫忙宣傳一番,這樣也容易讓更多士子知道這件事情。”

“如此……有勞愛卿了!”劉協想了想,覺得這樣的確可行,於是就答應了下來。

於是周瑜啟程南下,順便發現士徽又要搞新的么蛾子,於是就順手坑了士徽一趟。只是他南下,主要是宣傳朝廷科考的事情,自然不會浪費太多時間,把事情鬧大後就離開了。

至於江南的世家,與關中朝廷也的確有些聯絡,早些時候周瑜便是依靠他們,弄到了印刷機的舊型號,以及舊油墨配方。至於新的,士徽的保密意識太強,還真難弄到。不過對於朝廷來說,這已經夠用。

回到朝廷,向劉協彙報之後,後者也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正式下達詔書。士徽忙著安排錦衣衛的時候,詔書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而朝廷的官員們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才收到了訊息。

讓人意外的是,他們並沒有阻止劉協召開科舉,反而非常積極的去準備。場地首先被準備出來,然後是按照周瑜提供的方法,排好考號,然後選定考官,考試內容。

與此同時,與劉璋的戰鬥也到了尾聲。劉璋最終還是出城投降,使得戰爭終於結束。

朝廷又添了益州這片產量地,只要條件允許,明年陸續就會有糧食產出,到時候只要軍糧足夠,朝廷完全可以如今三十萬戰兵,橫掃宇內,首先平了河北,然後南下平定江南。

期間已經回到朝堂的曹操卻是向劉協諫言:“河北不過是疥癬之疾,完全可以不管。且不說張燕,本來就是聽調不聽宣,只說那公孫瓚也會拖住袁紹。然而江南,若是不能把荊州取回,那麼士徽完全可以走南陽,北上攻打洛陽。甚至渡江北上攻打中原之地,他才是大漢的心腹之患!”

“然而袁紹不除,朝廷的威嚴就得不到維護!只要朕真正成為天下唯一的君皇,那麼方言大漢十三州,誰敢不臣服朕?屆時朕以大漢皇帝的身份,命令江南忠義之輩,討伐士徽,甚至說不定不需要率軍征討,江南也能自行平定!”劉協顯然是打定主意要打河北。

其實他也搞不清楚,劉辯是不是在袁紹手裡。只要一天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心裡總是不舒服,一種‘得位不正’的想法總是害得他夜不能寐,寢食難安。

說到底還是面子問題,周瑜不由得暗暗嘆了口氣。劉協的確隨著執政的時間,慢慢變得成熟起來,不過在正統方面,依然還有些孩子脾氣。

也不看看士徽,依然打著朝廷的名義,光明正大的割據江南,一路過來都沒有稱王稱帝的。因為他很清楚,自己若是那麼做,不僅會失了民心,關鍵也會導致兩個朝廷聯合起來對付他。相比一個稱臣的名義,如今割據江南才是實際的利益,而且怕是他接下來,也不會再安心當個臣子了。

事情最終還是這樣決定,而當務之急,自然是朝廷正式開啟的科舉。

士徽在江南浩浩蕩蕩整治吏治,關中朝廷這邊,已經準備好迎接各方過來的考生。經過協商,最終是允許‘秀才’以上的考生進行考核。秀才需要從第一輪開始考核,舉人從第二輪開始考核,進士直接進行殿試。

很多過程幾乎是按照士徽舉行的第一次考核進行,畢竟目前朝廷也沒有能力,去在百萬人裡面篩選出一批人才。

顯然,他們忽略了不少問題,這些都是探子根本打探不到的秘密。比如說科舉的糊名制度和譽寫制度,於是當考生們,陸續來到長安,開始考試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也開始活躍起來。

他們找到擔任考官的同僚,私下希望他們能夠幫幫他們的子弟。為此這段時間,考官可以說真的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同時朝廷的科舉,主要是從儒家經典取題目,完全不考其他知識。同時為了分出等級,故意要考一些比較深的內容。這就使得考得好的學生,都偏向於世家,寒門這邊讀過的經典可沒有那麼多,自然是落榜。

最後取士,士徽是按照地區來選拔,而朝廷幾乎是按照成績來選材。結果一番操作下,前面二百名幾乎都是來自荊北、潁川、北海、弘農、太原和隴西的士子。前面五百名,一個寒門子弟都沒有。

“怎麼會是這樣!”劉協看到這個結果,頓時憤怒的把周瑜叫了過來,抱怨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