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北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八章 心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八章 心跡

拓跋慎辭別了舅舅張紹和張彝,崔光,崔亮兄弟後,坐車回宮的上,想著剛剛和舅舅等人說的話。這才發現,原來這兩位清河崔氏兄弟只能說是清河崔氏的偏支,就此時他們的家勢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麼高門,舅舅稱他們高門,實際上因為張家和崔家一樣處於衰弱時期,抱團取暖的話。

本朝真正的清河崔氏,本來指本朝初年的崔逞一支,崔逞的祖上就是被曹操以“腹誹”罪殺害的崔琰的長子崔諒,他曾經擔任過御史中丞的高位,崔逞被烈祖斬殺以後,清河崔氏的主支就轉移到崔宏崔浩父子一支,但是崔浩後來被族誅絕後。於是清河崔氏的主支又重新轉移到崔逞後裔崔休一支,崔休就是皇帝後宮之一崔嬪的兄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崔光和崔亮的祖上是崔琰的第二子崔欽,他們兄弟這一系被稱之為崔氏的“清河青州房”,這一支比起清河崔氏的正支,顯得人口繁盛的多,崔諒那一支因為頻繁在政治鬥爭中遭到殺戮,反倒是青州房為南朝守土,自霸一方,遠離建康政治而繁盛。

青州房自從進入本朝以來,仕途之路只能說剛剛開始,那個崔光的著作郎,只是個中低級官員,崔亮的議郎和崔光差不多,比起崔休那一支差了不少。說起來崔光他們和崔休同樣是崔琰的後代,本來應該更加親近才是,但是因為相隔年代太遠,已經出了五服,是以並不是多親近,而且崔休官職不是什麼實權職位,也幫不了崔光他們什麼。所以崔光等人倒是和進入本朝以前就多有聯姻,同居青州的張氏,房氏等家族更加親近。這些同為平齊戶的豪族有先天的互相依賴性,因為本朝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抱團取暖在這一時期就是本能了。這可能也是崔家兄弟在聽說舅舅到了平城就來拜訪的原因吧!

。。。。。。。。。

太師·昌黎王馮熙府第

春風吹動著金風池上春華亭的紗幔飄蕩不止,亭邊擺放著百花花香盈滿池邊,亭外有七八個身著盛裝的侍女分列在春華亭左右等待著馮熙的吩咐。

此時馮熙正坐在春華亭中,他的面前擺放著一張紫檀木棋盤,馮熙手執玉石棋子,正在自己跟自己下棋聊以度日。這種悠閒的日子他過了很多年,都已經成為了生活本能了。

馮誕越過假山群,看見父親馮熙正在亭中,疾步上前拱手道:“兒正要進宮侍駕,大人傳兒有何吩咐?”

馮熙放下手中棋子,揮揮手示意左右的侍女都下去。

“為父昨夜入眠時,又想了想二皇子殿下請使南朝的事。昨日陛下諮詢你的意見,你在陛下駕前迴避此事不答,為父本以為也是妥善之舉,如今想來,此舉不妥。你在陛下駕前多年,這些大事陛下多有諮問,你迴避的又有多少?所謂不答既是同意,你昨日或是諫阻,或是同意都為善舉,而迴避則失當了,徒然讓陛下小視了你。再者,二皇子之早慧聰敏,非大皇子能比,大皇子受於身份所限,舉動多糟矚目,任何一點小過失都會為他人所苛視。而二皇子則不然,一些小小善舉就會被人拿來比對大皇子”

“二皇子兩次奉陛下私旨前去探訪潤孃兒,又有口服南使之功,足見其能。此次南行,不過是虛應故事,二皇子此去若是為蕭賾所留,自是大好,只是蕭賾此人非是任性使氣之人,劫留使者的事他多是做不出,故而二皇子此去,必載譽而歸。如此大魏之境恐怕只知二皇子而不知大皇子,陛下多見二皇子之能,與大皇子甚不利。今日你去侍駕,陛下若再問起,你可力諫此事不可,如此可得二利。一則,二皇子若被南朝強留,你昨日沒有諫阻之事必為陛下所深嫌,久後於你不利。二則,正好阻了二皇子立名魏齊,詐取虛譽之舉。”

馮誕素來少謀,朝中的事向來都是聽馮熙的,故而聽了老父的話後躬身說道:“是,兒這就去宮中……是否將此事告知三妹妹?三妹妹若知道此事,必去勸阻,也可為一助力。”

馮熙重新執棋自娛起來,聽了馮誕的提議後,緩緩搖頭道:“不需說了,昨日你不諫阻此事,還可以說是一時失察,若是今日三孃兒再同去諫阻,只怕陛下要起疑了”

。。。。。。。。

拓跋慎下了車,剛剛進了止車門內,就看見了一個在張瑁身邊跟隨的小宦者疾步上來道:“殿下,陛下有詔,請殿下儘快去太和殿見駕。”

皇帝要見我……難道皇帝已經做了決定嗎?

帶著對最終答案不明的惴惴不安,拓跋慎來到了太和前殿,經過通報以後進入殿中。

拓跋慎微微抬眼看了一下,殿中並無他人,皇帝身穿素服,坐在御床上,殿中也只有皇帝一人在此。

“兒參見父皇陛下,伏願父皇陛下萬歲!”

“二郎起來吧!”

等拓跋慎起身之後,皇帝問道:“二郎昨日執意南行之言,朕事後所想,似有未盡之下情,可還有何緣由?二郎不必有何顧慮,直言便可。”

他昨天在拓跋慎走後,問了馮誕對拓跋慎請求去南朝的事有何意見,馮誕當時只說自己學問粗淺,雖覺二皇子所言有理,但是這種大事他不敢以私心礙皇帝的決定。

皇帝聽了,就知道馮誕這是避嫌,不想在這件事上發表意見。就自己仔細分析一下拓跋慎的幾個理由,只覺得拓跋慎所說的諸般理由並不充足,不是說有報國之心不好,而是報國之道諸多,也不必冒著被劫留的危險去南朝,是以今日派了人在止車門等著拓跋慎回宮後來太和殿見他。

拓跋慎還以為皇帝已經做了決定,沒想到卻是問他是不是還有其他理由沒說。要說不好說的理由,當然有,只是馮誕當時在場,那些理由他不好說,只能說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過既然現在皇帝問了,這裡面有沒有閒人,他倒是不介意直說:“父皇陛下明鑑,兒確有下情未稟。”

“二郎且詳細說來。”

“兒讀經史集典,向來追慕漢典,自以為欲治中國之地必以漢法為之,而河北自永嘉之亂以來,典籍焚蕩,千里丘墟。河北漢法於此掃地矣!”

“河北失禮,野無所求。故而兒想前往南朝觀其漢典,窺其遺留。”

“父皇陛下久有遷都中原,大興文教,混一南北之意,只因為太后喪故不得不緩圖。異日喪畢,父皇必行大舉,則五六年間國家多事,兒即便有心出京,亦不可得。故而才想在此閒暇之際外出遊學以增長見聞。待日後修教文禮,兒也能得盡微薄之力,不敢說能有何查遺補缺之舉,但能讓外人知道我父子同心足矣!”

皇帝閉上眼,沉默良久,復睜眼笑對拓跋慎道:“二郎知為父之志,甚好!甚好!南行之事,為父準了。你且先回去。皇子出使,自始皇帝以來未有,為父此次發古人之未有,應了你此求,也望你謹記今日之言,勿失今日之心。”

拓跋慎長揖道:“兒今日之言,句句真心,父行於前,子蹈於後。”

皇帝點點頭道:“去吧!仔細與你阿姨說說這件事,多多寬慰為好。”

“是,兒告退!”

拓跋慎收攝激動的心情,退出殿外。站在太和殿廊下,捏著拳頭,閉上眼恢復一下心情,免得高興之下有什麼失禮的舉動。

等激動之情過去以後,拓跋慎睜開眼,卻看見了馮誕風塵僕僕的過來了。

他這麼急匆匆的幹什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