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80之他來自未來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挑最好的,只要最難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挑最好的,只要最難的

第二百四十二章不挑最好的,只要最難的

會談不歡而散,大使最終也沒有給出部長想要的回答,不過部長也沒有因此而感到失望,因為這種級別的決策,本來就不是一個小小的駐外大使可以拍板的,該說的話都已經說到,最終結果如何,還得等中國的高層來決定。

事實證明,就算再怎麼不甘心,中國也確實不敢在這個時候過份的得罪美國——若是一開始就拒絕美國提出的交易也就罷了,可既然都已經拿到了好處,再耍這種小心眼,真當美帝是講道理的謙謙君子麼?得罪了美國,或許美國確實也不能將中國怎麼樣,但失去了美國的支援,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在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改革上,中國都將被孤立,變得舉步唯艱,只要是稍有理智的政治家,都能掂量出這其中的輕重。

不過,儘管作出了讓步,中方政府也依然堅守了自己的底線:技術可以交換,但也只能是‘交換’,簡單的說,就是要想讓中方交出自己最寶貴的計算機核心機密,美方也必須拿出足夠份量的技術作為補償——這已經是中方所能作出的最大讓步,如果美方依然還感到不滿意,只是想空手套白狼的話,那中方也只能表示遺憾了。

畢竟,中國的處境再怎麼艱難,也沒有落魄到可以任人拿捏和勒索的地步,說難聽點,哪怕是日韓這樣早已被美國圈養的走狗,他們嘴裡的骨頭也不是你美帝想拿就能拿的,何況中國在對外交往中一向都最注重彼此的平等,這次本來就錯不在中方,能作出這麼大的讓步,已經是給足了美國面子了。

接下來,便又是一場漫長而又艱辛的談判:在這次的談判中,中國好像也吸取了上回的教訓,從一開始就提出用技術換技術的想法,這樣省得談到最後,所有的條件都談妥了,卻發現自己根本沒錢付賬,再鬧出什麼妖蛾子來,那大家的臉面可就不好看了,對此,美國倒也是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認同。

出乎美國意料的是,在這次的談判中,他們甚至都已經作好了面對中國獅子大開口的心理準備,除了真正核心尖端和足以影響到戰略格局的那些敏感技術,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是不能談的,甚至於像飛機的發動機技術之類的,如果中國真的想要,也不是不能轉讓:當然,像這種級別的技術,那價碼肯定就得另談了……可中國人卻根本就沒要這些,他們給出的,竟然只是一份數十種特殊金屬材料的清單。

面對這樣的結果,美國反倒猶豫了。

事實上,他們還真不怕中國獅子大開口,想要他們的什麼尖端技術,因為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沒人能比他們更瞭解工業發展的艱難:尖端技術是那麼好學的?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沒有足夠的底蘊,就算給你全套的技術資料,這世上也沒有幾個國家能造出跟美國一樣強大的裝備!而且在攀爬工業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根基不牢又好高騖遠,因為越是攀爬到頂端,就會發現越是那些最基礎的東西,就越是要命——就比如這材料技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很簡單的道理:就拿這飛機的發動機來說,美國之所以敢把發動機的技術拿出來交易,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吃定了中國根本沒辦法消化這些技術,因為這些發動機在設計時,參照的都是美國的加工條件和材料水平,中國就算拿到全套的設計圖紙,沒有美國提供的全套高精度機床與生產線,他們也加工不出那些精度要求極高的零件,退一萬步,就算他們能加工出來,可材料技術不過關的話,發動機的效能與壽命還是會遠遠低於美國的發動機水平,最終還是要受制於人。

反過來,如果中國的材料技術能獲得大的提升,就算他們的發動機在設計上暫時還無法取得突破,可單單只是新型材料的應用,就足以讓他們原有的發動機在效能與壽命上提升好幾個等級,等有了足夠的技術積累,要對發動機進行設計上的改良,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到那時,哪怕他們生產的發動機依然落後於美國,但至少就不會受制於人,而且在後續的研發升級上,也可以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幾十種合金的配方,並不足以撐起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家,因為在任何一個工業強國裡,所需要用到的材料種類都是以萬來計算的,但這幾十種配方中,有幾種卻是相當敏感,無論是在軍事領域還是民用領域,都有極重要的作用,剩下的那些,門類則顯得有些散亂,幾乎是什麼種類的都有,甚至有一種還是專門用來生產高強度螺絲的材料,著實讓美方專家們有些摸不著頭腦——都不知道中國人是怎麼列出這樣一份堪稱大雜匯的清單的。

單從價值和重要性而言,這些配方倒是沒有超出美方的底線,但這其中反映出的問題,卻讓他們不得不為之慎重:中國人沒要那些看起來高大上,而且還是他們急需的尖端技術,卻將目光投向這些雖然重要,卻不可能給他們的工業水平與國力帶來立竿見影的提升效果的基礎材料技術,這就說明了中國人所求的絕非眼前之利,而是將目光瞄準了未來,這樣的心氣,再結合他們的潛力,弄不好可就真的會養虎成患,那就一點都不好玩了。

現在的中國當然還不足以讓美國感到威脅,但是別忘了,中國的工業水平雖低,但他們同樣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具備完整的工業鏈的國家之一,這就意味著他們其實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個工業強國所需的基礎,只要他們願意,就沒有任何人能真正卡住他們的脖子,哪怕是關起門來一個人玩,也有足夠的底氣走出自己的路——區別只在於所需的時間長短而已。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工業的領域裡,有沒有完整的工業鏈,這絕對是一個最重要的分界嶺,它的重要性甚至比你在某些尖端領域裡能不能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還重要,因為工業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哪怕是一顆最普通的螺絲,都要經過數百上千道工序才能從一塊礦石變成最終的成品,在這其中,如果你的產業鏈缺少了某一環,哪怕它再怎麼不起眼,在關鍵時候,也能成為別人扼殺和威脅你的致命傷。

韓國和日本的工業強不強?

當然強,在某些領域,他們甚至還超過了美國,但美國從來就沒擔心過他們會失去控制,因為這些早就被美國打斷了脊樑的國家根本就沒有完整的工業鏈,他們在那些領域裡就算幹得再好,只要美國願意,一個技術封鎖就能將他們打回原形,但這樣的手段對中國就沒用,因為擁有完整工業鏈的中國,無論你卡住他的哪一個環節,他們都能憑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能不能做和做得好不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更讓美國感到糾結的是:他們其實並不介意一定程度上的技術擴散,但這種擴散都是很有講究的,而在這其中,他們最忌諱的就是這種基礎材料技術的擴散,因為在所有工業的領域中,只有這種基礎材料的技術是最沒有捷徑可走,同時又最容易走捷徑的。

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其實也並不難理解:首先,材料技術它不像其他的設計研究,這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就是一種‘撞大運’的‘遊戲’:無數種元素,無數種工藝,在無數種組合中不斷實驗,最終創造出無數種不同的新型材料,而這些材料絕大多數其實都沒有太多的實用價值,只有萬分之一,甚至是幾十,幾百萬分之一的機率,可能會誕生一種有用的材料,然後在億萬分之一的機率中,或許會出現一種價值極高的極品,在這其中雖然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更多的還是得靠運氣,不到最後,你永遠不知道一種新工藝,新配方,最終得到的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所以說,看一個工業國家的底蘊是否深厚,在某種程度上只要看一下他掌握著多少種尖端材料的技術就行了,這種只能靠長年累月不斷氪金才有可能獲得一點回報的遊戲,也只有那些老牌的工業強國才能玩得起。就拿最普通的炮鋼來說,當年日本人連戰列艦航母都能造出來,卻硬是造不出合格的炮鋼,這就是工業底蘊不足最好的體現。

正因為材料技術的這種不確定性,所以它幾乎沒有任何辦法來投機取巧,但也正因為如此,一旦掌握了成熟的配方工藝,就意味著可以直接省去無數次實驗所需的成本和時間,所以這世上任何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哪怕他們瘋狂到連航母和導彈都敢賣,也從沒有誰敢隨便販賣自己的材料技術,這也是他們用來限制那些落後國家最有力的一道技術壁壘,沒有誰會傻到自毀長城。

好在中國人多少也有點自知之明,開價要的並不多,這幾十種材料,大多數都只是普通的工業用鋼,不能說不重要,但也達不到戰略技術的高度,唯一麻煩的也就是那幾款用來生產發動機的合金配方,但這也恰恰證明了中國人交易的誠意——尤其是當他們一再的強調,那種強大的計算機技術是不可複製的之後,就越發的讓人好奇,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