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全職農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章 農民的命根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章 農民的命根子

遠遠參觀完屠宰場,七里村的村幹部帶領張凡他們到一戶人家坐下來談。一路上過來,丁亮總想開口說話,都被張凡和梁經理等人逼著吞了回去。

“聽小丁說,大家對養牛專案都表示贊成。”梁經理首先開口道。

今天過來的主要目的,還是談養牛的事,儘快解決牧場的建立。一旦日本那邊的良種牛運輸回來,牧場就需要得到解決。

接下來,就是說服村民,放棄土地的耕種,還原回草原的生態。

這是最麻煩的,恐怕沒有多少村民能接受,哪怕是他們的村幹部,畢竟大家都是要養家餬口的,完全不擔心怎麼可能?

“同意是同意,但張凡老闆說的,要大家夥放棄耕種,以後不再有糧食的收成。對此,大家還很擔心。”七里村的村長開口道。

在張凡他們來之前,他們就動員了村民大會,就此事進行商討。

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對放棄耕種都表示牴觸。作為傳統的農民,土地跟糧食永遠都是放在首位的。

張凡他們則是讓他們放棄那兩樣,誰都會遲疑。沒有土地,沒有糧食,他們都會心慌,都會彷徨,是農民特有的焦慮,沒辦法一下子改變的。

“是呀!有沒有更加保險的做法?或者說緩衝一點的措施?”村支書詢問道。

如果將退耕的計劃定為幾年,甚至十年來實現,潛移默化之下,村民的思想或許能轉變過來。但是要他們馬上接受這種提議,無疑逼著他們去捅馬蜂窩一樣。

“那是退耕還草的計劃。我們在張家寨,也得到了那邊的生物科學家的讚賞,甚至表示遇到困難他們會幫忙。有了他們的幫助,養牛的成功率非常高……”丁亮再也忍不住開口說話。

說著,便停不下來,跟村民解釋退耕還草的概念,甚至搬出國家領導人的話來勸服大家,什麼“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之類。

他表示,退耕還草還林,發展畜牧業是偏遠地區實施黨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戰略部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一個戰略方針。

而且,根據他的瞭解,由於“退耕還草”符合國情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生命力。

經中央領導和政府提出,從國家的大政方針上,一改歷史上形成的提倡墾殖、注重耕戰、以糧為綱、獎勵墾伐的作法,轉變為退出耕種還林還草,對退耕者以糧代賑、實行補貼和鼓勵政策。

可以說是歷史性的大轉折,是在經受荒漠化、沙塵暴、水土流失、洪澇災害、生態嚴重惡化之後理性的思考,是順天意、合民心、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一項重大舉措。

“這本身就是一項國家政策,是有補貼的,對我們而言,也算是有了一個小保障。”丁亮開始給自己村的村幹部們灌迷魂藥。

這些天,他其實都在查閱相關的資料,將政策等研究得很透徹。

比如,在國家政策的宏觀引導下,對於一退雙還農戶而言,一定要認真落實“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堅持“誰退,誰還,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

特別是“一退雙還”的土地使用權要長期落實到戶,使農民吃上“定心丸”,將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使退耕還林還草真正成為農民的自覺行為,這是調動農民治理積極性的一項最根本性措施。

因此,國家、政府對他們即將實施的“退耕還草”舉措,肯定是支援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支援,跟有物質方面的支援。

丁亮相信,再加上張凡和梁經理他們給出的一些小承諾,應該可以說服村民,至少是一部分村民放棄耕種,建立牧場。

“不要說那些虛的,我們就談收益。”丁亮不停地說道。

他板著手指給大家解說,耕種土地,每年大家也就是收穫一些糧食。由於五穀雜糧價格平穩,有著國家的調控,是永遠賺不到什麼大錢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你們也知道,我們村都是傳統的耕種模式,產量等都已經落後。我們不轉變思想,以後貧窮兩個字是擺脫不了。”

說著,看向所有人:“我們不為自己想,也得替後代想一想,別讓他們輸在了起跑線上。”

一旁,張凡跟梁經理暗自無語,心想:你這是越來越胡扯了。連後代都不放過,還是人嗎?

不得不說,丁亮那小子能說會道,知道村民真真關心什麼。

他們能甘瘦清貧,卻永遠把孩子,把後代看得很重。他們可以貧窮,卻不會窮了孩子的吃穿,不會窮了孩子們的教育。

因此,此話一出,七里村的村幹部,以及少數作陪的村民都沉思起來。

“聽我說……”

張凡連忙打斷:“還是聽我說吧!”

梁經理也點頭,聽見丁亮那小子說話,他就覺得頭疼,儘管那小子有時候胡扯得是有那麼點道理。

七里村的村幹部,還有村民們都連忙安靜下來,靜靜地等待張凡的下文。

要說他們最信賴的,無疑是外村的張凡。人家在黃石鎮創造的傳奇,一次次證明並非運氣,而是真有能力改變一個地方的命運。

如今,黃石鎮那個村子不羨慕張家寨?不羨慕青田村、騰雲村、楊義莊等?

在張凡的干預下,那些村子都發了達,起碼是前途無量。聽說連鎮長、鎮書記等都公開表示,張凡掌握著黃石鎮的經濟命脈。

這種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細數張凡的產業,蔬菜、水果、花卉種植,還有豬、雞等的養殖,一年的收益有好幾千萬,甚至上億。

你要知道,黃石鎮上一年的生產總值還不到一個億,相當可憐。

因此,真要說張凡能左右黃石鎮的經濟走向,並非一句戲言。

“都安靜,聽張老闆說話。”他們村的村長等村幹部說道。

說完,還瞪了一眼自己村的丁亮,警告他先不要插嘴。

見大家都安靜下來,張凡開始組織語言,也沒有從大道理上面去說服大家,什麼環境保護,國家政策等等,都是一種道德綁架。

張凡不屑那麼幹,他最喜歡的,還是以利益引導大家。

利益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只要有實實在在的利益,不用怎麼說話,大家都會跟著他幹。

其實,古代的農民起義,也多數是這麼操作。

只有給實實在在的利益農民,大家才會冒著生命危險跟著你造反。僅僅靠什麼情操、忠義等等,是非常不牢靠的。

還有一點,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也理解不到太深的東西。

他們或許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相信自己眼前的。

“我知道大家的擔心,也能理解,土地是大家的命根子。我們農民一旦沒有了土地,沒有了莊稼的收成,就像是無根之萍。”

張凡這番話,說到了大家的心底去,都紛紛點頭。

“沒錯呀!”

“不種點地,心裡沒底。”

“我看,可以將一些旱地,收成不好的土地退耕,增加草地的面積,同樣可以建立牧場嘛!沒必要將老本行全盤丟掉。”

……

張凡抬起手,剛剛議論紛紛的人群馬上再次安靜下來。

“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我不能替大家做決定,只能給你們提供一些建議,就退耕還草,搞養牛專案的優劣擺出來。

首先,一旦搞這麼一個專案,大家身份就開始轉變,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

他表示,要真是在七里村大規模養牛,大家從原來的農民身份,就會轉變成牧民。

那麼,賴以生存的東西也會不一樣。以前是糧食,以後則是牛群。

大家擔心的,無非就是怕得不償失。養牛不是他們的專長,放棄自己擅長的,去搞自己陌生的事情,彷徨不安是正常的。

“真要搞養牛,你們以後就是牧民,牛群就是命根子,需要你們把牛群看成地上的莊稼。你們怕失敗,沒有經驗。

其實,不需要有這方面的擔憂。先不提我,我們村的那些生物學家,個個都是研究生物生長的專家,有他們的指導,失敗的機率很低。”

張凡將把大家的擔憂,還有一些現實講出來

“要是大家還不放心,我有一個比較保險的建議,可以讓大家放下顧慮。”

聽到這話,無論是七里村的村民,還是梁經理他們都朝張凡望去,有驚喜、有吃驚,也有意外。

“什麼建議?好主意跟我們說一說。”

“感激不盡呀!”

……

七里村的村長,滷蛋一樣的腦袋閃閃發亮,張凡的建議,肯定不會差。

“出租你們的耕地,我們高價租用。無論成功失敗,都跟你們沒有關係,每年領地租,這是最保險的做法。不過,這樣的話你們就拿不到什麼股份分紅之類了。”張凡說道。

“什麼價?”有人忍不住詢問道。

如果租金比較高,他們當中還真會心動,畢竟那樣做他們完全沒有了損失的風險。

“租金問題,我們再商量,肯定要比正常的租金高許多。”

剛說完,梁經理接著張凡的話題說下去。

聽到張凡的建議,他更加心動。那樣的話,他能賺更多。他是寧願每年給村民致富租金,也不大樂意那麼多人跟他們分潤。

“放心,你們真要想那樣,我能保證大家每年收租都超過十萬,怎麼樣?”梁經理誘惑道。

在他們這種農村,一年超過十萬的收入,絕對是非常之高的。

當然,比能跟張家寨、青田村等相提並論。

有了金主的這個口頭上的保證,現在就有不少人心動,礙於村長、村支書等村幹部在場,沒有馬上詢問具體詳情。

“不過,我不建議那麼做。”

張凡讓丁亮那搬來一個計算器,開始給七里村的村民、村幹部們“算賬”。

“大家不要急,我來給大家算一筆賬。”

首先,假如大家選擇收租金,收入幾乎是固定的,沒有什麼好說。張凡主要給大家計算的,是參股養牛專案的賬目。

“很頂級的牛肉我可能沒有把握,但中上等的肉牛,我還是有自信的。也不說出口之類,僅僅是放在我們國內市場……”

他把中上等牛肉價格整理出來,一頭中上等的肉牛,大概能賺多少錢。除去成本等,一頭牛的純利潤是多少等等。

隨後,他又把種莊稼,以好收成來計算,算一算一戶人家種地能賺多少等等。

算下來,只要沒有出現致命的錯誤,參與研究專案的能多賺十萬以上。

“更何況,你們算漏了一部分。建立牧場,搞養牛的專案,又能給你們村增加多少就業機會?那方面,你們將還會領到一部分的薪水,一年下來也有好幾萬吧?”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當然,張凡這麼算,是忽略了會失敗的情況。

雖然沒說,但大家都懂。既然想要高回報,高風險是一定會有的。

聽到這些話,七里村的人又一次重新思量,前面的決定是不是正確,應不應該跟著搏一把歌都有唱:愛拼愛會贏。

丁亮在不斷勸說自己的村民,千萬不要拿什麼租金。想要富裕,真的要賭一把!有沒有成效,一兩年便知道。

“反正我家不贊成那個提議,我們不參與進去,沒什麼意思。”丁亮代表他老子說道。

這時候,丁亮的父親也就沒有當中反駁兒子的話。那小子話癆是話癆了一點,但是眼光、想法還是有的。

其實,他們村幹部大部分人也都贊成合資搞,那樣雖然是冒了點險,可真要是運氣好,那就發大財了。

“說實話,我希望你們拿股份分紅,跟騰雲村一樣。”張凡對他們說道。

說完,他不再多言,讓他們好好考慮。

七里村的村支書等人吩咐丁亮,招待好張凡跟梁經理。

他們打算緊急召開村民大會,所有村民討論這個事情,以舉手投票的方式,儘快做出一個答覆給張凡他們。

一大群人離開,屋裡只剩下三五個人。

但只要有丁亮在的地方,都不可能安靜的。

張凡揉了揉腦門,不再理會丁亮那小子,望向梁經理:“真要是建立牧場,應該要先劃區,實行劃區輪牧的舉措。”

所謂的劃區輪牧,是一種科學利用草原的方式,它是根據草原生產力和放牧畜群的需要,將放牧場劃分為若干分割槽,規定放牧順序、放牧週期和分割槽放牧時間的放牧方式。

提到劃區輪牧,丁亮也將話題轉移過來,參與討論。

他記得一些劃區輪牧的內容,根據草地牧草的生長和家畜對飼草的需求,將草地按計劃分為若干分割槽,在一定時間內逐區循序輪迴放牧,是一種先進的放牧制度。

與自由放牧相比,可減少牧草浪費,提高載畜量,有利於改善牧草的產量和質量,可防止家畜寄生性蠕蟲的傳播。

劃區輪牧是在測定草地產草量、確定載畜量、放牧家畜頭數、輪牧週期、每分割槽放牧時間和輪牧頻率的基礎上進行的。

“這裡不是什麼大草原,肯定得劃區輪牧的,自由放牧模式只有真正的大草原適合。”張凡跟梁經理他們說道。

另外,以後真要大規模養殖,甚至還需要從外地運回來牧草。

否則,一旦牛群數量太多,將會破壞當地的環境,造成水土流失等等,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在國外,比如歐洲,人家的做法就是這樣,能避免草原的毀滅性破壞。

“劃區輪牧應該不難,這些養殖上的事情,就全權交給你,我不會指手畫腳的。”梁經理跟張凡說道。

他聽說過,劃區輪牧有週期、天數,頻率之類的。

即從第一分區至最後分割槽循序利用一遍,並返回第一區的時間。輪牧週期的時間是放牧後牧草再生達到可以再次利用的時間,一般為三十天上下。

根據牧草的再生和寄生性蠕蟲的感染情況確定分區內的放牧天數。為保證牧草的充分再生,每一分區內放牧不能採集到再生草,同時躲開糞便中排出的寄生性蠕蟲的感染,一般分區內的放牧天數不超過六天。

頻率,也就是每分割槽可放牧的次數。

“到時候我來協助師兄你們。”丁亮說道。

……

就在他們說著劃區輪牧的時候,大量的村民趕來,露天商量退耕的事情。

“大概情況就是這樣,現在人家張老闆、梁經理都在我們七里村。同意的人,一會舉手,我來統計一下。只要同意的人數超過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少數服從多數。”村長他們扯著粗大的嗓門喊道。

有了張凡給他們算的賬,之前不同意的人也都糾結起來。

半個鐘頭後,終於開始舉手投票。讓人意外的是,同意退耕還草的人數居然首次超過四分之三。

“既然如此,那我們進去跟張老闆、梁經理談好,儘快將牧場建立起來,我們村以後喝粥還是吃飯,就靠養牛的專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