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全職農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五章 親民的廟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九十五章 親民的廟會

要是沒有廟會,大年初一,應該是相互串門,大肆拜年的日子。過去,小孩子就指望新年這幾天多收幾個紅包,充實自己的小金庫。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裡,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等,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因為還沒結婚,張凡也收到了不少紅包。

今天,全體村民都賺了錢,發了財,紅包當然不會跟往年一樣,五塊十塊地給。

村裡的小家夥們,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逐家逐戶去拜年。領頭的,居然是一隻猴子,反正別人有,它也一定要,否則賴著不走。

不僅村民哭笑不得,就連前來遊玩的遊客看到,都忍俊不禁,尤其是猴子伸手要紅包的樣子,實在是有點滑稽。

現在的動物,都成精了。

看廟會、湊熱鬧,儘管也是孩子們的愛好。不過,事關自己的小金庫,也只好放棄玩耍,見人就說新年好。

就張凡家,已經去了好幾波小家夥,至於有沒有重複混進去的,那就不得而知。

在張凡過年的陳保利一家,同樣在前一晚上就準備了充足的紅包。作為村裡數一數二的大老闆,陳老板也是出手闊綽,尤其是對小孩子。

其實,不僅僅是張家寨的小家夥們,到張家寨遊玩的一些小孩子,也收到了一些陌生人的紅包。

只要見面說聲新年好的,恭喜發財什麼的,村民也都不會吝嗇。他們的口袋,隨身攜帶了不少,隨意應付這種場面。

村委那邊,也早早準備了大量的紅包,特意安排兩名村幹部,給路過的遊客分派紅包。

雖然紅包錢不多,只有幾塊錢,但收到紅包,大家都很開心,不少遊客已經在朋友圈曬圖、拉仇恨。

“跟我說恭喜發財沒什麼用,我也還是個孩子。”張凡調侃那些小家夥們道。

平時,就他最大方,也難怪小家夥們一大早就瘋狂找他,見面就湧上來,七嘴八舌地喊恭喜發財,嘴巴可甜了。

見大家臉上帶著失落,張凡哈哈一笑:“好啦!晚上凡叔請大家看煙花。”

孩子們都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低落很容易,說哭就能哭,但也很快雨過天晴,隨便一逗又開心起來。

看煙花,也是孩子的心頭好之一。

他們都知道,凡叔買了一車的煙花,準備大年初一晚上放,都很期待。那種漂亮的煙花,他們只在電視裡頭見過,所以都很期待。

購買大量的煙花,不僅僅是想要給村民們觀賞,也有給遊客們觀看的意思。

鏡頭一轉,回到廟會的現場。今天的主要節目,還是遊客們覺得接地氣的鄉村廟會。廟會他們不是沒有見過,在城市也經常有城隍廟的廟會。

城市因為財大氣粗,廟會舉辦就是好幾天,甚至實施交通管制,也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民間活動。

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靈,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高高聳立的城隍廟戲樓,金碧輝煌的大拜殿,精細華美的磚雕、巧奪天工的木雕、彩畫,還有那古老的大榕樹,都凝聚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透視出傳統文化的資訊。

“在省城也見過廟會,人家做得高大上很多。”有遊客望著眼前的農村廟會,就感覺有點小打小鬧,不過,並不影響他們欣賞的心情。

他介紹,繼首日開幕式後,餘下六日的廟會,將會先後以木偶薈萃、民俗文化巡遊、廣府華彩、中華絕活、武林大會、閉幕儀式等一日一主題的形式,展現廣府民俗文化。

其中整個廟會的高潮部分,當數本週六上午十點舉行的民俗文化大巡遊,屆時,在福、壽、祿、八仙、財神爺等“諸路神仙”引導下,縮小版的城隍爺神像將首次請出廟外抬上中.山四路,接受萬民祈福。

“有錢,規模自然不是農村的廟會能比的。不過,農村有農村的精彩,感覺更加親民。”旁邊的人說道。

有遊客還客串了一把敲鑼打鼓的隊伍,體驗了一把樂趣。

有熟練的村民還教遊客怎麼敲鑼打鼓,將節奏敲出來。

也有遊客幫忙扛旗,感覺挺好玩的。要是在城市,人家絕對不讓他們這麼幹,你們可以圍觀,可以拍照,但不能參與進來搗亂。

“還要扎紙的嗎?”有人很奇怪地問道。

畢竟扎紙人一般都是用在喪事上面,喜事弄個扎紙人抬去,絕對會被人打死的。

扎紙是中國歷史上古老的傳統藝術之一,據史料證實,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我國就有了扎紙藝術,而且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宋代以後出現扎紙用品祭靈,扎紙人紙馬是相當普遍的祭祀活動,遍布全國各民族中,扎紙是綜合塑、扎、繪為一體,是融合各種工藝手段為一體,可稱民間藝術中的一枝奇葩。

民間手工扎紙藝術,源遠流長。早在前清同治、光緒年間,閆氏先人即扎制出、造型精美、形態逼真的扎紙藝術品,也曾引起轟動,很受老百姓喜歡。

“不一樣,扎紙一般用於拜祭的場合。我們的廟會,其實也是祭神儀式,出現扎紙有什麼奇怪?是表示對神的一種尊敬。”張凡解釋道。

眼前的,是一尊紙紮的白馬,等一會遊神儀式,也需要有人扛著紙馬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