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章 革去功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章 革去功名

第四十章 革去功名

生員不得議論朝政的規矩有嗎?自然是有的。

但是而今還有用嗎?

自然是沒有用的。東林黨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哪裡是不議論朝政,而是大論特論,恨不得將朝廷搬到他們家中。

而今雖然還沒有到東林黨那個地步,但是天下生員有時候,就談笑天下,指點風聲。似乎一副諸葛亮在世的樣子。

生員參與地方事務,已經是非常非常普遍了。

朱秀才怎麼想?海瑞不去想。他一聲厲喝道:“拿下。”

一聲厲喝之下,立即有兩個老卒撲了過來,乾脆利落的將朱秀才拿下來。

於是在人群的騷動之中,很多人看著朱秀才被壓走了。

海瑞語氣變得緩和起來,說道:“或許,有些事情我說的不夠清楚,今日我給就父老鄉親說說,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就是十年一清丈。而今海寧已經多少年沒有清丈過了。清丈對大戶不利,對爾等是有利的,朝廷清丈土地,固然是為了收稅。但是更多是為了均徭役。從而讓土地多的人多交稅,土地少的少負徭役。”

為了讓下面的百姓聽清楚,海瑞一邊努力大聲說話,一邊努力矯正自己的口音。不弄出來讓江南百姓聽不懂的海口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海瑞三句話,不離太祖爺。

這很對這些老農們的胃口,其實說深了,他們也不懂。但是他們都有一樸素的情懷,那就是太祖爺那會兒什麼都是好的。現在局面越來越不好,不是別的,就是因為太祖爺的政策,都讓後面的子孫給敗壞了。

畢竟,不管太祖皇帝對士紳是如何摧殘。但是太祖皇帝對底層百姓,是真的好。

在詆譭太祖皇帝上,士紳們不遺餘力。但是老百姓們卻懷念一直到了明亡。只是他們並沒有話語權而已,甚至可以說,大明是耗盡了太祖皇帝的遺德,最後才不得不走向滅亡的。

海瑞凡是稱太祖爺,這些老弱們偏偏吃這一套。

而海瑞在家中也是時常勞作,不當官,與尋常平民百姓,沒有什麼區別,即便海瑞帶著一些古怪的海南口音,但是他對民情的瞭解,卻是任何一個官員都無法比擬的。

海瑞能做到幾句話,將群情激奮的人群給安撫下來,甚至海瑞在朱公亭待了一日。瞭解民間疾苦,聽說有冤情。二話不說,在村裡設立公堂。就地審理,不過一日之後,朱公亭的百姓心悅誠服。很快就朱公

亭近萬畝的土地給清丈完畢了。

這裡本來在賬冊上不過數千畝,但是人口增長,一些之前不能開墾的土地也都開墾出來。於是土地數量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海瑞估計海寧衛境內,估計三十萬畝打不住了。可以能到達四十萬畝之多。

不過,海瑞一回到海寧縣,事情就來了。

因為朱秀才。

朱秀才有功名在身,縣衙不能拘役。想要拘役的話,就好先讓學政去了秀才的學籍,方能入獄。

也不知道是朱秀才交遊廣闊,還是背後有人主使。總之海瑞回來之後。屁股還沒有坐穩,就有幾個秀才來給朱秀才求情,被海瑞狠狠的趕了出去。剩下的秀才,海瑞就不想見了。

畢竟這一次朱公亭之事,讓海瑞覺得,他其實恩義未施,所以他覺得先放兩天告。

放告就是上堂審案的時間,很多電視劇之中,似乎縣令的工作就是審案,其實不是。審案只是縣令工作之中很少的一部分。只有在放告日,才能登堂審案,百姓才能上告。

一般來說,這個時間因人而定,無非是三六九,或者初一十五之類的。看每個縣令的心情了。

海瑞在朱公亭積累的好名聲,在審過幾天案之後,積累的更多,一時間海青天的名聲傳了出去。

其實,在古代很多案子根本沒有太多的懸念,甚至現代也是如此。只有少數的案件才非常復雜。大部分案件,稍稍一看,就知道兇手是誰。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去查,而是去判。

簡單的案件,很多時候會出現不簡單的判決,這其中的原因就很值得深究了。

畢竟,即便是後世的法官,還每每搞出違背常識的判決,這是後世辦案不好嗎?

所以海瑞判案非常之快,甚至這些案子都不用動腦子,需要動腦子的人,都是要考慮這案子背後的問題,比如要不要得罪人,這個罪犯是誰的人,等等,當海瑞不用考慮的事情,自然非常快無比。

在加上海瑞,寧屈大戶,勿屈小民的原則。海寧縣境內的大戶一下子倒了黴了。

海瑞才不管,你是不是有一個指揮同知的爹,還是有一個工部主事的叔叔,乃至於與宮中有關係,凡是犯事的,一律按大明律來判。

這些大戶們自然將海瑞懷恨在心。在他們的組織之下,幾十個秀才闖進縣衙,要找海瑞一個說法,說海瑞有辱斯文,將朱秀才下獄。海瑞又豈是一個低頭的人。於是這幾十個秀才,一併拿下,隨即奏請浙江學政,將這

幾十名秀才一併革除秀才功名。

如此一來,這事情才一下子鬧大了。

或者說,在很多人推波助瀾之下,才一下子變大了。

整個江南士林都議論紛紛,海瑞被推到風口浪尖。大多少讀書人都是兔死狐悲,覺得海瑞太過分,甚至有人透過各種各樣的關係,想要讓浙江學政駁回海瑞的奏請。

而浙江學政很巧的臥病在床。

畢竟這個浙江學政也看不清楚風向。

一面是江南士林。一面是新來的過江猛龍,看上去都很厲害,一個也惹不起。自然是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於是,浙江學政躲開了。

剛剛到任的唐時英,接到這個事情。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判決。於是寫信給周夢臣請示。

周夢臣捏著這一封書信,幾十個秀才重要嗎?不重要,誠然江南一代秀才非常難考,只要考中秀才,在別的省份就能考中舉人。

但是那又如何?

在周夢臣這個層次上,這總就是小事。

不過,準不準。卻是要讓周夢臣思考一下。

畢竟,周夢臣而今也有一些吃不消了,本來就百趙文華折騰的一分錢都沒有的爛攤子。而今又要辦這麼多事情,各方的攤子,周夢臣幾乎都撐不住了。沒有錢什麼也辦不了。

甚至周夢臣都在想是不是要引晉商入江南了。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因為周夢臣不可能將江南士紳得罪到底,引晉商入江南,加入了江南商人傳統的圈子之中,對晉商來說定然是重大利好。但是對江南這邊的人來說,與周夢臣的樑子就越結越深,甚至難以化解了。

這不是周夢臣想要的解決。

所以,周夢臣捏著這封書信在等,等對面是不是先服軟。不然的話,周夢臣只會批下去,將幾十個秀才的功名一掃而空,鼓勵海瑞繼續做事。

海寧一縣事小,如果這樣下去,誰也不知道周夢臣在江南準備做什麼,。複製海寧縣的政策。

如果江南士紳是一個集體,自然能撐下去,撐到周夢臣撐不下去。可惜他們不是。

於是周夢臣就得到了一封請帖。正是嘉興項家家主項元汴,想要延請周夢臣,地點就蘇州。

徐渭笑道:“大人,項家已經服軟了,如此一來下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如此說來。”周夢臣說道:“這一頓酒,我是要好好的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