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西北問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二章西北問題

第二十二章西北問題

周夢臣並不是戰爭狂人,任何事情都想要用戰爭來解決。

實在是周夢臣發現,內部問題外部解決,這一條成功路徑,實在很香。

別人是攘外必先安內。周夢臣是安內必先徵外。

區區一座哈密城其實並不在周夢臣眼中。

大明之所以放棄哈密,更重要的是西北環境惡化。當初出玉門關打西域的大路,已經大不如當初了。不要說玉門關了,就是而今的嘉峪關每天開城門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城門外的黃沙打掃乾淨,否則大門都不好開。

至於沙塵暴襲來,黃沙將城池半埋的情況,也常常出現。

嘉峪關都是這樣的情況,不要說從嘉峪關到哈密衛之間的道路了。幾乎是要從沙漠之中穿行了。當年的湖泊溼地都已經不在,這樣的情況下,道路通行能力可想而知。這樣的路況,讓大軍通行都非常難了。

只要下定決心,大軍推進過去。區區哈密城,又有什麼難打的。

而且西北後勤狀況有極大的改觀,並不是周夢臣胡說的。這是因為黃河航道。用河道與鐵路相結合的辦法。建設成的黃河運輸線,最遠能夠到達蘭州。

從蘭州往西到哈密,雖然也是非常困難的。但總好過,從關中起運到哈密。而且周夢臣也準備這一次行軍,建設簡易鐵路。也就是蘭州向西,沿著賀蘭山北麓,一路向西北而去。

這當然有很多困難。很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將鐵路修到哈密。不為別的。從嘉峪關到哈密之間的沙漠,就是這個時代鐵路修建者,不可逾越的天險。

當然了,這僅僅是目的之一。甚至最不起眼的目的。

最重要的問題是達成中樞的權力平衡。

雖然周夢臣作為內閣首輔,如果軍政大權一把抓的話,自然是極好的。但一來,周夢臣知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嘉靖是不可能容他的。其次。周夢臣也要為後世立規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今的大明制度其實是周夢臣重新翻新的,今後很多人都會照著周夢臣的成例來做的。但是,文官一家獨大的大明,是周夢臣所想要的。

不是。

想要一個制度長期維持下去,任何一方失衡,都是不行的。

所以,武勳應該儲存一定的實力才行。

其實,而今是周夢臣在位,才顯得武勳在文官之下。將來周夢臣退下來了,周夢臣一手帶出來的驕兵悍將,會聽從那些文官的嗎?

這是一件不好說的事情。

不過,

那是將來。現在是現在。

周夢臣要加強勳貴的實力,就給他們最需要的戰功。

哈密之戰,是很容易打的。以李儒的能力,不應該有什麼問題才是。

而且,周夢臣也要用此解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西北將門。

周夢臣不願意給遼東將門一些讓步,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西北將門。給遼東將門退讓太多,在面對西北將門的時候,該怎麼辦?

而今西北將門已經是軍制改革之中最後的難題了。

稍稍讓步也未嘗不可。

但是,他們想要有之前兵為將用的制度,是萬萬不能的。這一點完全沒有退讓的地方。

不過,在國內沒有退讓的地方不等於在西域沒有退讓的地步。

其實,周夢臣對西域並沒有什麼想法。

周夢臣也知道,西域是後世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在這個時代來衡量,從西北入西域,太過艱難了一點,最好的辦法,還是之前所設想的。從漠北透過欽察道,直接進入天山北部地區。

這是一條路,是比較方便大隊騎兵出行的。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真要攻打西域。那也是從漠北直插北疆,從北疆南下南疆。而不是透過哈密。

但是如果將西北將門之中能打的放在西域,卻是可以的。

總體上來說,西域是比較亂的。也沒有什麼強大的統一的勢力,也就是瓦刺餘部。但是當年達延汗將他瓦刺打的一厥不振,而今也不知道有沒有恢復元氣。如果西北將門在西域開拓,一些特權是可以保留的。

這就是周夢臣安內必先徵外的想法。沒有額外的利益,周夢臣拿什麼來安撫利益受損的勢力。

至於西域各部,那就很抱歉了。

李儒沉吟片刻,說道:“此事我要稟報陛下。”

周夢臣一抬手,言語之意很明顯了。說道:“請。”

周夢臣其實也知道,嘉靖從來是他繞不過的人。自從周夢臣正式就任之後,嘉靖似乎真垂拱而治了, 但是周夢臣知道,嘉靖的試探無處不在。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了。

李儒在萬壽宮中,亦步亦趨的跟在嘉靖身後,嘉靖說道:“周夢臣是這樣說的。”

李儒說道:“臣不敢有一句虛言。”

嘉靖目光流轉,對周夢臣心思已經判斷的七七八八了。說道:“這一戰,你出征,可有把握?”

雖然對外戰場節節勝利了。

嘉靖也變得好大喜功起來。不,應該說嘉靖本身就是好大喜功的人,只是之前的首輔,都不滿足嘉靖這個想法而已。

而今嘉靖對周夢臣在軍事上的才能卻是很滿意的。

哈密是正德年間丟失的。嘉靖繼承皇位之後,在很多地方都要超過正德。務必向天下人證明。他嘉靖繼承皇位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如果可以收復哈密,他也是願意的。

李儒說道:“陛下,此戰勝負在開戰之前,大明疆域萬里,雄兵百萬,而哈密一隅之地,兵不滿數萬,民不滿十萬,可慮者乃吐魯番汗也。然吐魯番汗老王死於嘉靖二十四年,而今新王當政,哈密乃王弟領地,臣以為雙方必有間隙。不會第一時間支援。”

“所以,這一戰,只需持重向西北,步步為營,騎兵護衛糧道,以堂堂正正之師,泰山壓頂之勢,哈密必不能勝。只是之後如何與吐魯番對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實,這也是李儒個人局限性。如果這一戰讓其他將領來打,就是另外的樣子了。比如馬芳,讓馬芳來,他定然領精騎數千,橫絕大漠,突襲哈密。

戚繼光也不會如此保守。

但是李儒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他的自知之明。

他說出來的辦法,或許消耗大了一些,但是是必勝之策,以我之不可勝,待敵之可勝。以國力壓人。即便如此,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李儒對自己的自信是,他在排程大軍,步步為營,決計不會給哈密一方留任何破綻。不,即便是馬芳也未必抵抗這樣的鈍刀子。

排程大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嘉靖說道:“這一點,你不用擔心。周夢臣已經安排好了。你儘管去吧。雖然軍中有很多新晉將領,但是朕還是信任你這樣的老人,但是你戰功太少,還是難以服眾的。這一次出去一趟也好。”

嘉靖語氣微微一頓,說道:“樞密院不可一日無主。你走之後,覺得誰可以代理樞密院?”

李儒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那就是,嘉靖是不是懷疑嘉靖與他之間的關係,隨即這個念頭就被他自己按下去。

無他,如果不是,他這個想法就是大逆不道,他居然懷疑陛下。但是如果是?他能怎麼辦?李家的爵位世襲罔顧,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李儒都知道一點。那就是李家與國同休。他對嘉靖的忠誠,不能有一絲雜質。即便嘉靖賜下一杯毒酒,他也毫不猶豫的喝掉。

因為死他一個人,豐城侯一脈還會被善待的。如果他反抗,就是列祖列宗的不孝之子。將列祖列宗餘蔭敗壞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