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不同的弟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不同的弟子

第七十二章 不同的弟子

想要弟子有好的教育,關中一代,比橫渠書院好的書院,就是關學一脈的其他書院,如三原書院等。但是一般來說,都不敢說自己的書院比橫渠書院好。畢竟橫渠書院的地位特殊。

在這裡讀書,即便不中進士,將來認識幾個中進士的同學,也是極好的。

書院規模不大。招生的人員就少。一般除卻關學一脈自己家的孩子,還有貧寒學子之中的佼佼者,其他人根本進不了。

如果出錢,能到這裡讀書,晉商真不介意花錢。

本來歷史上的晉商,在投入教育,資助學子上就很捨得花錢的。周夢臣拿自己的面子去化緣,周夢臣並不覺得晉商會不出錢。

周夢臣能想明白的時候,馮理或許想不明白,但是韓邦奇卻是明白的,馮理想不明白,不是馮理智慧不足。而是馮理不理解周夢臣與晉商的特殊關係。韓邦奇卻是知道的。

韓邦奇說道:“既然賢侄如此說,我們哪裡會信不過,那就靜候賢侄佳音了。”

周夢臣說道:“定然不讓兩位失望。”

這一件事情,就此定了下來。

隨即,又將楊節與馮從道兩人叫了進來。果然不出所料,兩人聽了當場拜師。周夢臣飲了拜師茶之後。很隨意地問道:“你們拜入我門下之後,首先要補課,補得不是別的,而是數學。我門下弟子,別的可以不會,最基本的數學,一定要懂的。等你們數學補得差不多了。我再看看教授你們什麼吧。”

周夢臣對弟子就是這樣,且不說,他而今沒有什麼時間教授弟子。即便當初有精力教授弟子的時候。也是因材施教,看弟子們對那方面的感興趣。往什麼方向教授。讓他們自己去擴充套件自己的領域。

只是,周夢臣這個辦法,在這裡卻碰了壁。

馮從道比楊節稍稍大一點,為人也沉穩。周夢臣說什麼。他就做什麼,並沒有什麼異議。但是楊節卻不一樣了。楊節說道:“老師,弟子有疑問。”

周夢臣看了馮理與韓邦奇,此刻明白,楊節為什麼被他們兩個看重了。學貴有疑。不迷信權威。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是真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並不是每一個人學生都能直面長輩提出自己的疑問。有一句話,有問題甚至比解答問題更重要。有疑問,本身就是成為一個大學者的前提。

夢臣說道:“你有什麼問題?”

楊節說道:“算學之術,學生還是懂一點,前番老師講學,提起數學之道,用於為工為農,皆有十分助力。學生也都懂。只是學生無心為工匠之學,星象之學,學生要學的是究天人之變,致古今之理,這算學,學生是不是就不用學了。”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動。暗道:“我而今的弟子,與之前的弟子可不一樣了。”

對與中下層出身的弟子,他們目標更實際一點。能出人頭地自然是願意的,如果不能出人頭地,那麼有一技之長,也不是不可以的。對於更上層的東西。沒有太多的認知,或許想法。

但是他而今面對的是大明精英階層。楊節這樣的人,被兩位大佬目為關學將來學術上的接班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即便楊節今生不入仕,在朝野之間也都是有影響力。再加上楊爵的光環。也就是說楊節根本不用為生活操心。他唯一要面對的是儒學本身。

而儒學本質上是一門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是綜合社會學科。所以,楊節一開始就如此激烈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楊節這樣的弟子,或許是周夢臣將來弟子的主流。

畢竟,大明的精英都在士林之中,甚至周夢臣收得工匠出身的弟子,自己都覺得他們高出一等。如果有些學生只能想要周夢臣名字光環,或者周夢臣自己的政治資源。那自然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這些人也未必能在學術上有什麼成就。而真正在學術上,在儒學上有所成就的弟子,反而就是楊節這樣的人。

當然了,周夢臣也很遺憾。專精於技術問題的科學家或者工程師,在未來很多年,都不會被重視。這是風氣使然。即便周夢臣也無法扭轉。真正被重視的,都是研究儒學或者物質本源的學者。

不過,周夢臣心中也有準備。畢竟,在西方科學家也叫了好多年的自然哲學家。

周夢臣也要學會,怎麼與這些士大夫打交道,一方面固然要讓他們慢慢地接受科學家工程師的地位,另外一方面,周夢臣不介意讓他們用另外一個眼光看世界,誰說社會科學就不用數學了。其實社會科學研究用得數學工具,反而很多。

周夢臣說道:“你如果僅僅想做什麼,的確你的數學不用學太多。不過還是要學的。這樣吧,我給你佈置兩個任務,你選關中任何一個縣,查閱從洪武年間到而今的人口變化趨勢,與

賦稅徵收趨勢。並得出你自己的結論。是多了,是少了,為什麼呢?”

“我提醒你兩點,第一,注意資料的真實性。第二,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資料之中,反而隱藏著真相,你的任務就是找出這個真相。因為任務施政手段,都是在這個真相之上才能成功,一旦錯位,那就是很大的問題。”

這樣的任務,周夢臣不會交給別人來做的。原因很簡單,時代不一樣,縣衙裡面的資料,比如黃冊什麼的。即便而今已經是一堆廢紙了,那也不是尋常人能夠查閱的。唯獨如楊節這樣的人。雖然不在官場,但是因父親楊爵的遭遇,得到了官場很多人普遍同情,身後還有整個關學作為背景,才能順順利利查閱到縣衙裡面的資料。

其次,這裡面有大量的計算,甚至本身就以數學為標尺來衡量史實。後世新史學與古代史學之間,有很多差距,但是引入數學工具,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區別。

既然楊節研究史學的想法。周夢臣自然願意提攜一把。

當然了,也只能提攜一把,他畢竟不是研究這方面的。他僅僅看過這幾本這型別的書,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只是引他入門,剩下的就要看他自己怎麼走了。

其實,這也代表科學的潛力。也就是將科學邏輯這一套工具,能夠無縫轉移到其他各門學科之下。有周夢臣的指點,楊節這輩子不是太拉胯,定然是在中國歷史有非常地位的歷史學家了。

此事,楊節還沒有這樣的覺悟。只是一方面秉承對師長的尊敬。另外一方面,楊節也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因為關學的傳統一直是保持對現實的關注,偏於實學一脈。楊節作為一個讀書人。雖然對嘉靖不是沒有怨言的。但是依然秉承著以天下為己任之心,對於朝廷內情有瞭解的他,自然知道,朝廷最大的問題,就是財政問題,也是他父親為什麼批判嘉靖奢侈無度的理由。

而今從另外一個方面接觸到財政問題。他也非常感興趣。說道:“既然老師有命,弟子不敢不從。”

周夢臣聽出了楊節還是有傲氣,微微一笑,說道:“我在陝西時間不長了,馮從道,你幫一下楊節,儘快做好這個工作。”這年頭可沒有那麼便利的調查方法,想要知道這些資料,就必須一本一本賬冊的去查。

這是一個苦功夫。周夢臣也順便看看馮從道的能力。

馮從道立即說道:“弟子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