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格已成(六千字大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格已成(六千字大章)

這種登高跌重,對於一個剛剛進入青春期,心高氣傲的明星少女而言,打擊巨大!秀蘭鄧波兒一時找不到方向,所以,才會出現後來的十七歲結婚,二十歲生子,二十二歲離婚並離開影壇的事情。

黃宗霑和秀蘭鄧波兒同為好萊塢名人,總在一個圈子裡打交道,自然是認識的。所以黃宗霑也知道秀蘭鄧波兒的窘境。在拿到餘生給的劇本後,一看到有七個孩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秀蘭鄧波兒可以飾演其中的一個!

而秀蘭鄧波兒雖然並不太看好《音樂之聲》這個本子,但是為了自己的演藝事業,也願意做最後一搏!所以,在十五歲的時候,答應了黃宗霑的邀請,飾演七個孩子中的大姐大,十六歲的麗薩。而演出費用,卻低得完全不符合她以往的身價!

在真實歷史上,《音樂之聲》的選角其實頗為艱難。後世的五六十年代,音樂片經過《雨中曲》這個巔峰後,逐漸的不再吸引人。畢竟,好聽的音樂和能牽引住人心神情感的舞蹈其實並不多。大多數的歌舞片和音樂片都是粗製濫造的。投資方為了節約成本,也會刻意的壓縮拍攝時間,模仿他人的劇本,並儘量選擇價格低廉的作曲家創作音樂。這樣的歌舞片和音樂片能吸引到觀眾才怪!

所以,到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拍攝的時候,許多電影公司都認為這是個必定要撲街的本子。派拉蒙公司甚至邀請過奧黛麗赫本,來出演女主角瑪利亞。然而奧黛麗赫本拒絕出演此片,派拉蒙便隨之將此片的拍攝計劃放棄。

而在二十世紀福克斯接手此片後,此片也屢屢遭到各種著名演員,例如尤.伯連納的拒絕。甚至,本片女主角瑪利亞的主演朱莉安德魯斯也曾經在電視節目上調侃過《音樂之聲》的角色。

巧合的是,這個時代這部音樂片也沒有得到其他電影公司的重視。在阿爾伯特華納得知餘生要投資一部音樂片後,善意的提醒過餘生:“哦。親愛的餘!中國人喜歡的音樂和美國人喜歡的音樂可並不一樣!”

其餘幾個在餘生拍攝出《舌尖上的中國》和《偷襲珍珠港》後視餘生為大敵的公司,也紛紛松了一口氣。覺得即便自己不出手使絆子,餘生的這部音樂片也必然撲街。而黃宗霑在選角的時候,也被許多好萊塢演員拒絕過。

即便黃宗霑冒著被抄襲的風險,將幾首經典的曲目提前透露出去,也只不過是勉強將演員湊齊而已。電影中的大反派羅夫也是由黃宗霑的好友,善於演反派角色並有出演音樂片經驗的詹姆斯卡格尼友情演出。當然,黃宗霑是會給足報酬的。

《音樂之聲》上映的宣傳也並不熱烈。雖然餘生曾經拍過《舌尖上的中國》和《偷襲珍珠港》兩部非常叫座的紀錄片,但是,那是紀錄片而不是音樂片!要不是餘生有些名聲。也幫華納賺過大筆的富蘭克林,華納公司恐怕連例行的宣傳也會省略掉。

阿爾伯特華納雖然有心幫餘生,但是他的力量也有限。華納公司又不是他一個人的。而且,根據影迷對於《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前期宣傳的反響來看,這似乎真的只是一部撲街到底的電影。戰爭和音樂兩個不同的題材怎麼可能混搭出一種絕妙的味道呢?

所以,《音樂之聲》第一天的上座率不過只有百分之六十而已。而且,大多數人是被海報上,孤獨的牧羊人那一個場景中的玩偶吸引過來的孩童,以及陪著孩子進電影院看電影的家長。

阿爾伯特華納得知這個訊息後。長嘆了一口氣,看來餘生這個票房的不敗金身終究是要敗了,但願這個老朋友別輸得太慘就是。而其他電影公司的巨頭則紛紛放下心來,這個中國人。怎麼可能拍出符合美國人口味的電影呢?拍拍紀錄片就不錯,開飯館才是中國人的老本行……

連黃柳霜和黃宗霑也不淡定了。黃柳霜一度覺得是她以往在電影中的形象拖累了這部電影的票房。黃宗霑則是抽著雪茄直撓頭:“這怎麼可能呢?”

唯有餘生非常淡定,在後世,這部《音樂之聲》可是被好萊塢的電影評論家、《時代週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選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一”!其魅力可想而知。即便自己有所改動,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果然,到了第二天。《音樂之聲》的上座率便達到了百分之八十!生生比第一天上漲了百分之二十!這個提升速度,在音樂片中堪稱逆天至極!而原本已經放下心來的電影公司老闆們,紛紛大驚失色!各自派人去電影院,看一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當這些人真的正視這部電影的時候,《音樂之聲》巨大的魅力才顯現出來。《音樂之聲》的主角,貌似是瑪利亞,但其實不然!這部電影的主角有三個——七個孩子、瑪利亞和上校。

這三大主角構成的關係是普通家庭中最平常的關係:父母之間,即成年男女之間的關係;七個孩子之間,即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而這三大人物的性格都很鮮明。瑪利亞溫柔善良,上校嚴肅卻有愛,孩子們活潑可愛並且懂事。

有如此的人物構建,但凡是有家庭的人,都會很有代入感!孩子們羨慕熒幕中的七個萌娃有一個溫柔善良如瑪利亞的母親,父母們則在熒幕中的七個孩子反覆的求取上校的關注和在瑪利亞面前賣萌的同時,反省自身與自己孩子的關係。

而成年卻未婚的年輕男女,在被七個萌娃的賣萌所征服的同時,也各自希望自己能遇到一個如上校一般,氣質剛硬,多才多藝並且對自己愛得深沉的男子,或者如瑪利亞一般年輕漂亮,溫柔善良,自強不息的女子。

這一部電影,看似簡單。其實集合幾乎所有人對於家庭的幻想,集合了所有人的代入感!不吸引人才奇怪!而引爆這些代入感的,則是《音樂之聲》中那幾首簡單卻大巧不工、堪稱經典的歌曲。

例如《哆來咪》,簡直就是後世為孩童啟蒙音樂最經典的歌曲。簡單易學,容易記憶。所以,在看過電影之後,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上過學的孩童,就基本上能大體回憶出這首《哆來咪》的歌詞,和歌詞中對每一個音符的比喻——“doe, a deer, a female , a dropgolden sun……”

甚至有的孩童還藉此攀比起來,你記得多。我記得少,你記得正確,我記得錯誤,諸如此類孩童間的爭執不斷。而有此爭執,必然導致這些孩童們想要再看一遍電影以尋求正確的答案。而沒看過的孩子,聽別人熱火朝天的討論,自然有被排斥出群體的感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孩子們紛紛朝各自的父母提出要求。這個年代雖然不是後世中國獨生子女、兒子閨女都是家中皇帝公主的時代,但是,孩子們有所要求。父母們還是會認真的考慮的。而《音樂之聲》中恰有對父母不夠關心孩子們的批判,在已經都市化的美國,這恰恰成為一種父母與子女相處的常態。

在父母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便隱隱覺得心中愧疚。說的是自己。所以,當孩童們提出要再進電影院看一遍《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並說明原因後。為了孩子的音樂啟蒙,和自己心中的愧疚感。稍有家底的父母都會滿足孩子們的這個正當至極的需求。陪孩子們再進電影院刷一遍票房!

如今的美國,每家至少有兩三個孩子,再加上兩個家長。這一家便是五六張電影票!如此刷票房,《音樂之聲》的票房不高到爆炸才奇怪!

而且,為了避免再多花錢,再進一遍電影院,家長們看的也是聚精會神,甚至拿著紙和筆,記錄下《哆來咪》和其他一些歌曲的歌詞——doe, a deer, a female deer\ray, a dropgolden sun\me, a name i call myself\far, a long, long wayrun\sew, a needle pulling thread\la, a notefollow sew\tea,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而在家長們聚精會神的記錄和對歌詞的交流補充下,《哆來咪》這首歌很快就成為美國的流行歌曲。

與此同時,電影中其他二十餘首歌曲也開始受到熱門的關注。而經典作品確實放在哪個時代都會綻放光芒,最受關注和歡迎的三首歌,很快被報紙統計出來,即《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

《雪絨花》傳唱的廣泛程度還在《哆來咪》之上。畢竟,這部《音樂之聲》除了是音樂片之外,整個故事還與反抗法西斯有關。而戰爭,才是美國人面臨的真實環境。而雪絨花中最後一句“blesshomeland forever”,將敘述的視角由一片雪花,轉向家國天下。所以,很是受人歡迎。

這首《雪絨花》的傳唱速度驚人至極!當聖誕節開始的時候,在許多經典的歌曲唱過之後,正處於冬季,大雪紛飛的美國人開始唱起這首歌——edelweiss, edelweiss\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small and white\clean and bright\you look happymeet me\blossom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bloom and grow forever\edelweiss, edelweiss\blesshomeland forever!

這個時代美國人的家庭觀念,雖然與中國人不同,但仍舊強烈。當這首歌傳唱遍美國的時候,《音樂之聲》的票房已經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而《音樂之聲》的電影原聲唱片,每每在上市之後被搶購一空!看這架勢,恐怕是要超過後世在唱片排行榜駐留了二百三十三個周的記錄!

畢竟,雖然在後世的六十年代,二戰的記憶雖在。但也已經遠去。並沒有如今身臨其境的巨大震撼力。

這樣如同暴風席捲般的《音樂之聲》浪潮,和高高在上的票房成績和唱片發售成績,讓好萊塢的電影巨頭們集體失聲。他們以往的市場經驗,已經沒有辦法對一部票房僅次於《亂世佳人》的電影做出理性的分析了。

而作為《音樂之聲》唯一的投資人餘生,獲得的巨大利潤,就連華納和派拉蒙等巨頭都眼紅無比。只計算票房收入和唱片收入兩項,便相當於好萊塢任何一個電影巨頭一兩年的純收入!只要餘生願意,一個中檔的電影公司便會立刻崛起。

在電影投資的利潤如此豐厚的條件下,餘生自然不會虧待了自己的手下,所有從香港跟過來的老人。獎金都是翻倍的。黃柳霜和黃宗霑的薪酬,也是在原來的價錢上,翻了兩倍。

只不過,這兩個人堅辭不受。黃柳霜憑藉瑪利亞這個角色,將自己以往在各種電影中塑造的中國娃娃形象完全抹殺。至少,當她與好萊塢一眾明星聚會的時候,不再會有人用一種很奇怪的眼光看她,而是把她當做一個憑藉實力出頭的正常明星了。而黃宗霑在《音樂之聲》拍完後,原本以排斥亞裔為藉口將他拒之門外的電影公司紛紛向他發出邀約。短短月餘時間。送來讓他過目挑選的劇本達百餘部之多!但不再是邀請黃宗霑擔任攝影師,而是邀請他擔任導演。

不過,黃宗霑和黃柳霜也有些中國傳統恩義的觀念,既然餘生對他們有知遇之恩。再另投他處,便有些忘恩負義了。再說,餘生自拍電影至今,每一部片子無不大火。顯見對於市場和觀眾把握準確。對電影理解透徹,跟著餘生打天下,比去其他地方有前途的多!

這兩員干將留下來後。餘生的班底就算是搭建了起來,不再是單打獨鬥。

餘生的這部《音樂之聲》幾乎掩蓋了同時期所有電影的光芒,原本被看好的幾部電影,因為上映的日期和《音樂之聲》相近,紛紛遭遇滑鐵盧。這樣一家獨大的事情,難免會遭人嫉恨。

所以,在所有人都為《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唱贊歌的時候,卻有一篇報道橫空而出——《音樂之聲》的人物原型現身,中國導演餘生涉嫌抄襲!

不可否認的是,《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在後世確實是改編自真人真事。一九四九年,作為電影女主角原型的瑪利亞.馮.特拉普出版自傳《特拉普家庭演唱團》。隨後,這個故事的版權被買下,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在音樂劇反響還不錯的情況下,又被改編成為電影。但是,這數次改編中,故事早已經面目全非,真實性名存實亡。

據後世特普拉家族中的人回憶,事實上,故事和人物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男主角特普拉上校,根本沒有影片中那麼嚴肅。雖然也很有魅力,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卻慈愛無比,溫柔而有親和力。相反,作為女主角的繼母瑪利亞,卻由於童年父母雙亡,寄居在有暴力傾向的舅舅處的悲慘遭遇,而性情喜怒無常。

並且繼母瑪利亞其實並不喜歡特普拉上校,她喜歡的是這個家庭中的孩子和溫和的氛圍。只有在這個家庭中,她才會感覺到安穩和自在。這個時候,是一九二七年,特普拉家族還算是富有。

在三十年代奧地利銀行破產之後,馮.特拉普畢生的積蓄消失不見,特普拉家族的生活水平便一落千丈。費盡心思,才保住他們在薩爾茨堡郊區的別墅。而在生計困難的時候,不得不組成“特拉普家庭合唱團”,用歌唱賺取微薄的收入。而這與瑪利亞毫無關系。真正教給孩子們唱歌的是他們的生母,而非瑪利亞這個繼母。

到了一九四二年,歐洲實在無法再待下去的時候。特普拉一家才乘坐火車到了義大利,然後到達美國,在佛蒙特州定居。購買了一小塊牧場。並開了一家滑雪旅館,以此謀生。

因為餘生這個穿越者的到來,《音樂之聲》這個電影橫空出世,根本沒有小說,和百老匯的戲劇改編。特普拉一家這個時候還在為謀生四處奔波,那有時間寫回憶錄之類的東西!

可即便如此,美國的小報記者仍然將特普拉家族這個正確的人物原型給挖了出來,餘生在看過報紙後,除了大罵這記者閒得慌之外,也對這些美國小報記者的專業素養感慨萬千。怪不得後世美國的狗仔隊什麼都能拍到。原來是有根源的!

不過,這篇報道雖然把人物原型給真真切切的挖了出來,但是,由於故事變形太大,所以,根本就沒有證據證明餘生是根據特普拉一家的真實事例改編成的《音樂之聲》。侵權之說,並不成立。在炒作了一番之後,便被《音樂之聲》的狂熱影迷們罵的體無完膚!一場攻擊消弭於無形之中。

至於各種專業的電影評論家,做出的各種專業性極強的評論。也並不被影迷接受。專業似乎總和流行背道而馳。在理論抽象到一定程度後,在許多不那麼專業的人看來,所謂的評論便如同胡言亂語,根本看不懂。看不懂的東西。哪裡會對人有什麼影響力!這又不是大學生滿地走,文藝青年多如狗的後世。

影片傳到英國,此時歐洲唯一一個沒有被德國人佔據而且有力量反抗的國家。不出意料之外,電影非常的受歡迎。此時的英國,被德國人的飛機輪番大轟炸後,平民死傷慘重。基本上。誰家都有幾個死在德國人炸彈底下的人。所以,對德國人自然恨之入骨。

雖然有很多人的家產都在轟炸與戰火中灰飛煙滅,但是英國政府為了鼓舞民心,時常會公放一些有利於盟軍和英軍方面的新聞紀錄片和電影。以新聞紀錄片居多。真正好看的故事片極少!所以,當這部帶有反抗德國人意味的、以發生在歐洲的故事為原本的《音樂之聲》登陸英國後,受到英國人的強烈歡迎!

英國政府也很喜歡這部影片,不僅是因為這是一部反抗德國人的電影,而且是一部陽光明媚的、可以安撫人由戰爭帶來的創傷的音樂片。在聖誕節的時候,當德國人的轟炸過去,英國人紛紛從放空洞裡走出來的時候,看著漫天大雪飄落。

齊聲歌唱的除了對上帝和宗教的讚頌,就是《音樂之聲》中的那首《雪絨花》——edelweiss, edelweiss\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small and white\clean and bright\you look happymeet me\blossom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bloom and grow forever\edelweiss, edelweiss\blesshomeland forever!

英國人自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便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伊麗莎白一世的盛世自此來臨。直至維多利亞時代的巔峰,數百年發展,成就出世界上範圍最廣的殖民帝國,北美洲、澳大利亞乃至印度,原本不過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而已,號稱日不落!

數百年興盛,何曾有過如此憋屈的時候!連自己的本土都保不住,被德國人炸得滿目瘡痍。所以,最後一句“blesshomeland forever!(祝我祖國春常在)”被英國人唱得格外意韻悠長。(未完待續。)

ps: 這本書終於上架了!在此,清唱要謝謝所有給本書投過推薦票的書友,謝謝所有收藏過本書的書友。你們對清唱的支援,至關重要!希望大家訂閱一下本書,即便只有首訂也好。關於以後的更新,和本書的一些其他細節,會在上架感言中和大家詳細說!再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