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夾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夾層

這個拍賣的成交價格,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源於商業炒作。有道是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在後世國人都能吃飽肚子的情況下,收藏自然而然的便興起了。而物以稀為貴,存世量越少,儲存越困難的東西,價格越高。瓷器便是個很明顯的例子。雖然有商業因素對價格的放大,但是能得到幾乎所有瓷器愛好者的承認,也可以證明元青花與清代粉彩瓷器的價值了。

青花瓷產於唐代,卻是興盛於元代。倒不是說元代入主中原的蒙古人有什麼燒製瓷器的秘法,而是因為在蒙古貴族統治中原後,漢人已經無法掌握上層的權柄。所以,元代的文化,大都是隱逸而世俗。

元曲之中,散曲大多都是以歸隱田園和領悟人生為主題。即便是關注時事,也不過是吐槽一下元朝的蒙古貴族。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而元代的雜劇,卻是達到了另一個頂峰,宋代以來孑遺的大量文人,在仕途無望之際,不得已融入世俗生活,自此,元代的戲劇興起。講故事的水平和戲劇中人物的塑造,較之以往,有了極大的進益。如同後世讓眾多騷年追更不止的網絡小說一般,讓初入中原的蒙古人沉迷不已。

而入主中原的蒙古貴族其實非常喜歡漢人的這種轉變,且不說這樣的轉變有利於其統治,便是這些漢人創造出來的燦爛文明,便讓其覺得身處雲端。這樣的舒適生活,哪裡是苦寒的草原可比。

蒙古人或許長於騎射,但是並不長於器物的製造。所以,在蒙古人沒有入主中原之前,草原上的生活很是辛苦。大部分蒙古人,連煮飯用的鍋都沒有。更不用說吃飯用的盤子或者碗。盛水的瓷器更是少之又少。只有貴族才會擁有。所以,大部分蒙古人雖然瞧不上漢人的身體孱弱,但是卻又將漢人製造的各種器皿。視之為身份的象徵。在入主中原後,蒙古人的地位陡然提高,所以無論地位高低,總會收集一兩件瓷器放在家中,並視其為身份的象徵。

然而,瓷器這種東西也有好有壞,以出彩的瓷器證明自己身份的事情層出不已。便如後世用名包,名車證明自己一樣。在蒙古貴族對瓷器質量的極致追求下,漢人數百年的瓷器製造經驗很快質變。元青花才就此孕育而生。並且,由於元代雜劇的繁榮。燒紙瓷器的工匠們,很快便將兩種藝術結合。

因此,元朝的青花瓷上,不僅僅有富含各種寓意的圖案,更有中國古代著名歷史故事的繪畫。例如鬼谷子下山圖,和蕭何月下追韓信圖,等等。當然,這種瓷器燒製困難,只有蒙古的王公貴族才用得起。在後世的存世量,自然是少之又少。

但其實就其當年的作用而言,不過相當於掛在客廳裡的書畫,或者後世人閒來無事才會翻看的連環畫或者漫畫而已。只不過數百年以降。當年留存的物件質量好的已經很少,這才珍貴了起來。

而同為瓷器的清代粉彩瓷,距離後世的時間跨度,便遠不如元朝與後世的時間跨度。但是其珍貴卻是猶有過之。

在普通人的認識。一般而言,都是覺得年代越是久遠的,越是珍貴。但是。其實這也是有個限度的。一件物品的珍貴與否,並不僅僅在於其傳承的時間久遠與否,而且也在於其製作的難度和人為其所花費的心血。年代近的東西,未必價值就比年代遠的東西低。只不過,這種價值常常被人忽視。

正所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後世的景德鎮,仿製出來的元代青花瓷,早已經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從陶土的配方、人工練泥、器皿成型到釉的配置、繪畫方法和原料、燒製方法等等,完全依據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學檢測資料為標準,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一絲不苟。

並且,為了追求元青花的神采和手工制造的韻味,燒製時,並不會選擇用煤或者用天然氣,而是會選擇用最古老的的木柴,作為燃料燒製瓷器。每燒一窯瓷器,最少要消耗四卡車松柴四卡車,花費將近一天一夜的時間。並且,為了保證模仿的完美,在瓷器出窯後,只有一兩件完美無瑕的,才會成為最終的成品。

而且,有的時候為了保證讓瓷器無法鑑定出來,帶著瓷器過兩遍安檢,在釉料中摻入一些元代碎瓷片上取下的粉末,也很有必要。經過如此精心製作的後世高仿元青花,不知道讓多少磚家和儀器栽了跟頭。其審美價值和工藝價值,基本上與正經的元青花沒有區別。而價格,不過是正品拍賣價的萬分之一而已。

且不論後世的磚家是不是坑,由此可見的是,一件東西到底價值幾何,決定因素還是人在製作時,所用的心力。而相比元青花,清代由官窯精心燒製的粉彩瓷,加工的復雜程度更進一步。要求的也更為嚴苛。所以,其精品價值比某些元青花要高便是理所當然。而大量的粉彩瓷的價格,在實際上卻仍舊被後世眾人低估。

粉彩瓷,初創於康熙,興盛於雍正。直到乾隆時期,制瓷工藝再進一步。青小藝手中的這一件,瓶底用青花篆書,寫著“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間,粉彩瓷的官窯產品,大都繪畫精妙,栩栩如生。正如《陶雅》中稱讚“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豔奪目”。

按照後世,餘生穿越前拍賣會上的正品成交價,這兩個瓶子的價值,加起來估計便有幾個億人民幣之多!只是,一個美國大爺家,怎麼會有如此珍貴的東西?而且看起來還是棄如敝屣的樣子?

青小藝聽餘生問起,輕聲一嘆,對餘生道:“咱今天買的東西,很可能是當年八國聯軍入京的時候,搶走的物件!”

“這是怎麼鑑定出來的?”

青小藝把兩個瓷瓶用外套小心翼翼的包裹了一層又一層,覺得絕對不會出問題後,才將其放在車的後排座位上,讓後。拿起那個破舊的木質手提箱。用車上備好的乾淨抹布仔仔細細的將這個破舊木質手提箱的每一條邊緣拐角都擦得乾乾淨淨。

當灰塵被擦掉後,木頭本身的質地便露了出來。黑不溜秋的顏色變得油潤,並且浮泛起細膩的深紫色來。餘生一看,便脫口問道:“這是紫檀?”

“沒錯!這不但是紫檀,而且其板材用料都必然是用大料切割出來的。除了前清宮廷,基本上不可能有人會用年份這麼久,這麼大的一整棵紫檀,來做器物。想必這個紫檀木的手提箱所用的料子,也是當年做大型器物後,剩下的料子。”

紫檀這種木材。只生長在南方氣候炎熱的地方。中國境內少有種植,反而是印度和東南亞等地較多。中國人酷愛紫檀,自商周時期,華夏文明初始的時代便已經開始了。是製作車轅和傢俱的頂級木材。當然,這種珍貴的木料使用者,大部分都是皇家或者其他頂級家族。而這些人對於紫檀的喜愛與使用,又讓其成為身份的標誌。

並且,在古代,由於天然染料中。黃色與紫色的難以獲得。所以黃色和紫色成了人身份和地位的標誌。紫蓋黃旗,便應借得赤壁東風。紫檀天然的紫色正好滿足了上層貴族,對於顏色的追求。

隋唐時代,魏晉遺風和胡人的文化相融合。中國的傢俱製造方始開始成熟。紫檀製造的小物件大量出現。並有部分流傳至後世。日本奈良正化院中,儲存歷代天皇器物的倉庫中,便有數件中國唐朝皇帝賜予的紫檀器物。

當然,由於紫檀的生長緩慢。所以,大部分木料都不大,只能做小件。紫檀大件的出現。還是在明清時期。在中國的紫檀很快供不應求,被砍伐一光。所以,明朝永樂初年,朱棣派鄭和下西洋,一路給沿途各小國派發禮品,以彰顯國威。

回程時,由於需要重物壓倉。產於東南亞熱帶的紫檀木大料,便成為最佳的選擇。於是,大量的紫檀木大料進入中國。然而,中國人對於某一種高質量產品的追求,一直是很執著的。就如中國人再愛國,也要把日本的馬桶和電飯鍋買乾淨一般。到了明末的時候,東南亞各國的紫檀木大料,因為中國人的需求,已經被砍伐的差不多了。此時的中國,基本上集中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紫檀大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紫檀生長緩慢,不長個百十年的,根本就沒法用。所以,滿清入主中原後,便到處尋找紫檀大料。沿海的私商販運,便絡繹不絕。清宮造辦處收購紫檀木的記載幾乎每年都有。而且,由於皇室的需求,清朝的官場上甚至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無論是哪一個級別的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便絕對不能放過,必須要全部買下,然後上交皇家。

可是,即便如此,到了康乾盛世時,大部分的紫檀料也已經被收買乾淨了。此時,在中國擁有紫檀大料的,唯有皇家而已。

而皇家所用的紫檀大料,卻大多是明朝的時候積攢下的。到了清末慈禧太后過六十大壽時,已經所剩無幾。而袁世凱登基時,更是全數用光。青小藝以木料的紋理判斷出手提箱的選材,並且進一步推斷出這是皇家之物,並不算是過度猜想。況且,這個手提箱也只不過是看起來樸實無華而已。開啟後,其做工之細膩周詳,實在是不同一般。

青小藝邊說邊開啟手提箱小巧的木質門,然後拉開三個小抽屜。這三個小抽屜中自然沒有東西,只剩下一些灰塵而已。不過,餘生眼睛餘光掃過,便覺得不太對頭。這三個小抽屜設計巧妙至極,雖然可以拉到盡頭,但是顯然沒法整個取下。而拉出來的這個長度,似乎有些問題。不仔細看,絕對看不出來。

青小藝卻似乎對這個木質手提箱的結構熟悉至極。她一邊擺弄,一邊對餘生道:“這個手提箱,是有夾層的。而且,似乎還沒有人開啟過。當年清廷的工匠,都是這麼一套手藝。原本,我也有這麼一個小箱子的,不過不是用紫檀木,而是用金絲楠木做的。結構和這個箱子幾乎完全相同。”

“一般來說,女子的至愛之物,都不會放在很顯眼的地方。都會放在這夾層中。而如果,真是當年八國聯軍入京時候帶走的這個箱子,估計為了保證自己的心愛之物不被外人所得,這個首飾箱的原主,也必然會將自己的心愛之物放在夾層之中!”

說話間,青小藝不知道按了個什麼位置的木塊,原本看似是一塊木板的箱子背面的板材頂端,竟然開啟了一條三釐米左右的口子。竟是一個小巧的機關!

而這其中,竟然又有數個小小的匣子,整整齊齊的塞得滿滿當當。若是不知道機關,真的很難發現其存在。而且,即便有人提著其走動,也不會有絲毫的聲響發出。讓人察覺到其中有夾層存在!

青小藝將所有的小匣子都取出,整整九個。開啟後,發現其中都是用明黃色綢緞緊密包裹的物件。第一個被青小藝拿出來的,是一個長寬都在三釐米左右的掛件。掛件質地通透明澈,做工古樸,顏色一端是清淡草綠,另一端卻是明亮正紅!這竟是用一整塊西瓜碧璽做成的掛件!

雖然這個掛件沒有元青花和粉彩瓷那麼值錢,但是就憑這一個掛件,在後世國內的二線城市換套不錯的三居室還是可以的……

有了這個出人意料的驚喜,剩下的小匣子中的東西,便不免讓餘生有些失望。雖然也都是些名貴之物,但不過是錯金鏤彩,鑲嵌著寶石的女子飾物,髮簪、步搖、梳子、戒指、耳墜……雖然材質頂尖,但是價值卻沒有那麼高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