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約

餘生其實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他一封電報,就從美國運來好幾船糧食。並且已經運抵上海灘。這幾船糧食造成的影響力,遠出餘生意料之外。

這個時代,還不是隨後的《中美商約》時代。美國人的貨物,如果沒有中國的關係和網路,還無法大規模的、合理合法的銷售到中國。中國本土的產業鏈,雖然被日本人破壞,但是,藉助日本人遺留的體系重建,卻也很快捷。

在戰爭結束後,上海灘的經濟幾乎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因為沒有了日本人,各種行業都欣欣向榮起來。只有糧食,仍舊不寬裕。底層民眾吃不飽肚子的事情,仍舊司空見慣。畢竟,糧食的產量不可能立刻恢復,被日本人屠殺掉的勞動力也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補足。只有地主和糧商的手中,才有大量囤積的糧食。這些糧食被控制數量,緩慢的投入市場,保持著市場的飢餓感,和糧食本身的利潤。

由於中國人本身的商業體系,與美國並不相同,一種天然的排斥便產生了。因為中國的商人都知道,一旦美國人的商品,諸如糧食等大量進入中國,那麼,中國本土的糧食價格,就會成為一個笑話。他們的利潤,便得不到保證。當然,除了糧食,其他的商品,除了筷子這種實在是因為風俗不同,而無法造成衝擊的商品外,都是如此。

餘生自然知道一九四八年正式生效的《中美商約》,對中國人而言,有多麼的不公平。雖然表面看來,這個約定廢除了美國人從清末以來,便和中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包括——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在望廈簽訂之中美五口貿易章程;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八日,在天津簽訂之中美和好條約;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八日。在上海簽訂之中美貿易章程說明;一八六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簽訂之中美續增條約;一八八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北京簽訂之中美續修條約和中美續約附款;一九零三年十月八日,在上海簽訂之續議通商行船條約;一九二零年十月二十日,在華盛頓簽訂之修改通商進口稅則補約;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簽訂之整理中美關稅關係之條約。

並且,表面條款上,中美雙方享有對等的權力。但是,中國歷經百年戰爭後,經濟和綜合國力都已經衰弱到了極點。中國人的遠洋運輸能力。還不如一些東南亞小國。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中國人在美國的權力,等於一紙空談。根本沒法實現,而美國人在中國的利益,卻被急劇放大。

在《中美商約》正式生效後,美國人的廉價商品如同不要錢一般湧入中國市場。而生產力相對落後的中國工業體系,幾近崩潰瓦解。老蔣為了四大家族,把中國賣了個乾乾淨淨。

不過,美國人低價的商品。也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傷人,但是也可以保護自己。如果不加選擇的引入美國人的商品,確實會讓中國的工商業體系崩潰。但是。如果只引入某一種產品呢?

最多隻會打亂這個行業既定的執行規則!不但不會破壞中國原本的工商體系,可能還會產生積極作用!倒黴的不過是那些囤積大量糧食,任由餓殍遍地,也要賺黑心錢的糧商和地主。

餘生的這一批低價的糧食到達上海灘之後。原本被地主和糧商把持的糧價,瞬間下跌。這些人倒閉與否,餘生管不著。當他看見眾多穿著破衣爛衫。額的皮包骨頭的老人和孩子,都在排隊購買他運送到上海灘的低價糧食時,他便覺得自己做的還算是正確。

當然,為了防止有人惡意購買,蓄意破壞。每個人購買的數量都有定額。玉米麵每人限購十斤,白麵每人限購五斤。不是沒有糧商找人砸場子。可是這批糧食,本就是軍統中人用來平抑物價,安撫民眾,為戴笠在老蔣面前邀功請賞的。哪裡會容人破壞。但凡是想動手的糧商,幾乎都到了黴。只有願意主動將利潤吐出來、把糧食價格降下去的糧商才有一息生機。

而不得不說,這個時代中國人的小農經濟的生產效率,實在是比不上美國人的大農場機械化生產。中國的糧價和美國人相比,實在是高的離譜,即便是餘生為了避免把中國的糧價完全擊垮,故意定了個利潤豐厚的價格和中國原本的糧價持平,仍舊在幾天之內,就將一船糧食全部售罄。賺了個盆滿缽肥。

此時的報紙上,已經有了關於餘生運糧的評價。評論的倒還算是公允。沒有抹殺餘生的功績,也沒有過多讚揚。只是評論道——這種求援於外的事情,並不宜多。做一次兩次尚可,一旦做的太多,或者超出糧食這個範疇,延伸到其他領域。很容易沖垮中國自己的工商業體系。

這一句話說得極是聰明。幾乎將《中美商約》施行後的情況一語道破。而中國的商人,也是極聰明的。餘生運糧,他們並不反對。低價的糧食,可以讓他們以較為低廉的薪水聘請工人。這些工人的工資,原本或許不夠一家人吃的。但是有了餘生的低價糧,不但夠養家餬口,甚至還會有些剩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這些商人也被報紙中的這一句評論點醒。在繼續支援餘生低價運糧的同時,開始自發的抵制外國貨。特別是價格極低的美國貨。這些企業家和商人看似力量遠不如四大家族,可是真的聯合起來後,卻可以與四大家族平起平坐。

《中美商約》原本是從一九四三年開始,老蔣和美國人秘密商談的合約。到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在南京簽訂。而這條約商談最熱烈的時候,就是一九四五年年末到一九四六年年初,戰爭剛剛結束,老蔣重新佔回南京的時候。

這些聯合起來的商人,關係和情報網極廣,手中又有財力,簡直就算得上是手眼通天。這個《中美商約》的擬定內容。和談判進度,很快便被這些人打探到。

這一來,便是捅破了天。這些聯合起來的商人和企業家,手中也不是沒有報社。大量的文章就此刊載出去。對《中美商約》的批判不絕於耳,對《中美商約》一旦實行後中國工商業前景的形容展望,刻畫描繪,簡直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然後便是舉國沸騰。其激烈程度,不亞於當年五四運動。

原本,老蔣也沒想著要這麼快將《中美商約》定下來。畢竟,這份合約意味著什麼他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只是慢慢和美國人談著。訊息一洩露,民意沸騰下,這合約算是暫時不用談了。而其後,國內風起雲湧,局勢變換。這一擱置,便是遙遙無期。

這份號稱“中國近代史上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的《中美商約》,便因為餘生的一船糧食,胎死腹中。餘生算是好不容易影響了一下歷史車輪的動向。

當然,這件事情。美國人是不會找餘生算賬的,畢竟餘生是在幫美國人賣糧食。並且,還賺了不少錢。完全符合美國人對自己國家產品在別的國家傾銷,並賺來大把鈔票的前景展望。

最不爽的是老蔣和戴笠。他們哪裡能想到餘生的一船糧食。居然能惹出這麼大的事情來。要找餘生算賬的時候,餘生卻已經不在國內。他的私人飛機已經帶著他和青小藝回到了美國。

他和哈默的投資,此時已經瓜熟蒂落。電影《香水》寫完劇本後,他就交給了黃宗霑。進行拍攝。他這個名義上的導演,便成了甩手掌櫃的。哈默砸重金找人研製的香水,也有了眉目。試驗品給青小藝和瑪麗蓮夢露用過後。這兩個文化背景與長相身材都不相同的女子,對這款香水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愛好。

這款香水分為兩個版本,一個是香氣濃烈的版本,適宜性格熱烈的年輕女子使用。香水的主題氣息,簡直可以讓男子心馳神搖。另一個是香氣輕淡的版本。主題氣息寧靜悠遠,適宜年紀已長和年紀極小、並不以色相悅人的女子使用。

這款香水與後世任何一款著名香水,都不相同。如果非要說相似,那麼有些像後世迪奧的那款同樣分為兩個版本的香水“毒藥”。不過,這個名字並不適合於電影同步宣傳。經過餘生和哈默的商議,這款香水被定名為“狂戀”——寓意電影《香水》中,經由十幾位女子體香混合而來,能讓人喪失理智,對他人產生愛戀的香水氣息。

而香水的售賣場所,並不僅僅在商場和名品店中。餘生和哈默商量之後,將狂戀的銷售地點,拓展到每一家上映《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的電影院中。當然,主要放映《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的電影院線,還是華納和米高梅。這兩個巨頭,如今和餘生的關係,算得上是蜜裡調油。有錢一起賺,誰不喜歡。

所以,餘生的絕大多數創意,都能夠得到這兩個巨頭的支援。

在一切準備停當後,《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正式上映。美國和歐洲同步。《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披著謀殺的外衣,但實際上,是在講述一個關於愛戀和人自我孤獨的故事。

與眾不同的格雷諾耶孤獨終生,他想用自己的方式獲取別人的愛戀,卻最終沒有成功。

正如後世的小姑娘們,幾乎每個人在看完微信公眾號上邏輯並不通順的心靈雞湯後,都會叫嚷著女人要獨立一般。這種對於自我的追求,雖然是一個人個性的實現方式,但是,並無益於合作。而與人的愛戀,實際上是一種合作關係。

如果能在各種思潮與心靈雞湯下,保持清醒,看清現實還好。一旦沉迷其中,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個性強烈的一塌糊塗,甚至有違人與人相處的最基本邏輯。只有別人順從她的意思,卻不允許自己對別人屈就。

這種性格,算是個性至極。但也必然會讓人感覺疏離。時間一長,只能成為剩女。其實,無論是中國的男女婚姻,還是歐洲某些國家已經合法的男男婚姻,或者女女婚姻,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本質,仍舊是妥協,只有相互妥協,才能獲得合作。經營日久,情感越深。

而在後世男多女少的情況下,為了獲得配偶,大多數男人們倒是很懂得忍耐與收斂個性。以至於一二線城市中,剩女的數量,居然還要多過剩男……

雖然剩女和剩男問題,和《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這部電影,看似毫無關系。但其中,探討的兩個極端的主題卻是相同——一個是獲得自己對他人與他人對自己的愛戀,一個是獲得獨立自我的個性。兩個主題如同兩個磁極一般矛盾,但又密不可分。無論是後世的剩男和剩女問題,還是電影中的格雷諾耶,這兩個密不可分的主題,幾乎貫穿每個人的生活與愛戀。亙古不絕。

這種映照,讓人在電影詭秘的氣氛中得以察覺,並趨於反省。而電影中,格雷諾耶每一次抽動鼻子的鏡頭,都彷彿真實。黑暗的電影院中,應和著格雷諾耶鼻子的抽動,有暗香浮動而起。讓人覺得電影恍如真實。

而無以言述和具象的香氣,以一種不可抑制的姿態,腐蝕著每一個人的心神,黑暗之中,銀幕的光影閃現。有什麼回憶,彷彿絕美。

這香氣並非是觀眾的錯覺。每一個上映《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的電影院通風口上,都會有整瓶的“狂戀”播灑出來,並隨著通風系統的空氣迴圈,在電影院中散播開來。等到電影情節點,格雷諾耶在刑場中,向圍觀的眾人播灑香水時,又會有一整瓶香水播灑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