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偷天換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一章 偷天換日

此時的日本,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的道路,都已經被美國人給管制了起來。畢竟,當年日本人號稱要本土決戰和一億玉碎來著。而且,硫磺島和沖繩島的陸地血戰,也讓美國人驚悸不已。如今的美國駐軍,雖然看似強大,但是也害怕日本人聚集起來,對他們突然發動襲擊。

以日本人狠厲的、不把自己小命當回事的尿性。一旦不顧一切的發動攻擊,美國大兵的死傷,便不可計量。相對於陸路而言,美國人反而對海上的事情管得較少。日本有遠洋能力的船隻,不是在戰爭中被炸燬了,就是在戰後,被美國人給接收了。如今,日本能出海的船隻,要麼是民用的運輸船隻,每次不過能運送百十個人而已,要麼就是近海捕撈用的小船。

這些小船,對如今光航空母艦就以兩位數計數的美國海軍而言,毫無威脅。而美國人也不願意要一個遍地餓殍的日本,所以,雖然對日本進行經濟封鎖。但是,漁船在近海捕撈,還是允許的。而以這些漁船和運輸船的航行能力,最多就是繞著日本海岸線走一走。

而美國人沒有注意到的是,在日本這個國家,等級制度其實是森嚴的。當年,明治維新後,日本普通民眾才有了正經八百的名字。而此時的日本平民,見到日本貴族,還是要退身避讓施禮致敬。

所以,財閥和貴族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力和滲透很深。近海漁業也不出其外,畢竟,這些財閥掌控的日本工業中,便有造船業一項。和幾個魚老大有關係,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有了大河內正敏這個日本貴族牽頭,幾大財閥共同出手,很快便找到了數十艘漁船。這些漁船沿著日本海岸緩緩移動,將這幾大財閥收集來的古董集中到船上。然後,這幾大財閥,便讓這些漁船向東京的港口聚攏來。

並打算將聚攏來的漁船上的文物集中到東京一處幾個財閥攜手護衛的安全所在。以保萬無一失。

按理說,幾大財閥的計劃著實不錯,有了漁船做掩護,並在悄無聲息中進行,美國人很難察覺。可惜的是,他們的計劃全然被陳天和餘生所知。

幾天後的一個黃昏,有幾十輛卡車陸陸續續的到達東京港。此時的東京港中,遍佈美國人的軍艦。日本人的船很少,且都是小型的捕魚船。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美國盟友的船隻。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不一而足。這些船隻大約都是遠洋運輸船,船上的船員較多,船上燈火輝煌,完全不同於日本小漁船所用的煤油燈在昏暗中顯現出來的死氣沉沉。而兩者之間。也少有交流。

駛入港口的這幾十輛卡車,已經被美國大兵檢察過無數次了。這幾十輛卡車,幾乎每個周,都會到此。從約定好的漁船上拉上一卡車海魚,送到東京城內。在日本如今的饑荒年代中,這幾乎是日本人唯一的肉食了。

人與人之間熟悉,都是個漸進的過程。一個人在眼前晃盪的時間長了。總會熟悉起來,即便是美國人和日本人之間。這幾十輛卡車和駕駛卡車的司機,在被守衛的美國大兵檢查過無數次後。也和經常負責檢查的美國大兵熟悉了起來。

這些老司機非常熟悉美國人的檢查流程,也非常配合。這些負責檢查的美國大兵在數十次檢查後,也有些厭煩了。和這些日本司機,比劃著手勢,交談一番,例行檢查程序後,便直接放行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美國人的軍事思想,是以武器作為重中之重的,似乎武器與技術便代表一切。而從來不已軍紀嚴明聞名於世界。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後世,美國大兵駐紮海外時,閒來無事禍禍當地姑娘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而且,飢不擇食。餘生穿越到這個時空前,便聽說有一個二十歲的美國大兵,把一個四十多歲的日本中年婦女給禍禍了。也不知這位是怎麼想的。

這幾十輛卡車進到港口之後,這些老司機便將車停到事先預定的位置。這幾十輛卡車看似停的毫無順序,實際上卻在有意無意之間,圍成了一個圈子,阻擋住別人的視線。車子停下後,其中的幾輛卡車亮起燈來。卡車上有人呼叫。

片刻後,停泊在港口中的漁船上,也亮起燈來。彷彿是作為回應一般,其中幾艘漁船上的燈,接連閃了三下。幾十個卡車司機中,當頭的那位,微不可查的舒了一口氣。知道計劃至此,至少完成了一半。雖然為了任務的保密,他們這些司機和漁船上的人並不相識,但訊號什麼的完全正確。

隨後,港口便忙碌起來,大量的海魚、蝦蟹和其他各種海獲,被源源不斷的送上港口。為了儘量多的裝載。幾乎每一種海獲都用巨大的筐或者網給收攏在一起。裝上卡車。有些珍貴些的海獲,還會用一個箱子盛裝。

日本這個地方,雖然地域狹小,且多自然災禍。但是海產,卻極為豐富。日本近海漁場,因為有洋流交匯於此,又有海底劇烈地殼運動帶來的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是後世世界著名的大漁場之一。經濟魚類有七百種之多。盛產沙丁魚、鱈魚、青花魚、鮁魚、馬哈魚等等魚類。

這些捕撈上來的海獲,會有一部分留給美國人,作為“禮物”。剩下的大部分都會在日本上層消化掉。只有一小部分會流入黑市,然後被飢腸轆轆的人們,迅速的消化掉。這種常例,在日本戰敗後的短短一個月便形成了。

美國大兵們見怪不怪,為了避免魚腥味將自己燻到,大都離得遠遠的。卻忽略了在裝載的過程中,有一個個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封口箱子,被悄然塞進卡車。這些封口的箱子,顯然不可能運送海獲,是在漁船上便已經包裹好的。

裝載進行的十分順利。日本人協作的非常順利,不過兩三個小時,幾十艘漁船上的海獲,便全都被裝上卡車。然後。幾十輛卡車按照平日走慣了的路線,迅速離開。這條路線由東京港開始,一直延伸到東京市中心一個隱秘所在。此處是東京少有的逃脫了美國人大規模轟炸的水泥建築。原本是日本上層的世家門閥聚集之處,如今也並不荒涼。即便有人跟蹤至此,也沒人會覺得詫異。

日本上層數萬人,消化一些海鮮,還是很正常的。即便是將這幾十卡車全都包圓了,也不是什麼大事。

如果陳天在此,會認出此處有川崎家的家主,如果餘生在此。會認出此處有許多名留後世的日本甲級戰犯。大河內正敏,鯰川義介和中島知久平赫然在此。這幾個家主的心思,全然不在這些肥美的海獲上。他們的注意力完全都在那些已經封了口的箱子上。

當最後一口箱子被找到的時候,川崎家的家主輕舒了一口氣道:“每輛卡車上,都有至少五個箱子。一共是三百四十二個箱子。和預先傳來的數目一樣。”

鯰川義介道:“雖然我們幾家議定,這些東西要在時局好轉之後才進行分配,但是如今箱子安全運到,我們總要開箱驗視一番,和事先送來的清單對比一下。才好入庫。”

幾個財閥的家主都表示同意。大河內正敏便叫來一個心腹手下,讓其開啟其中一口箱子。幾位家主屏氣斂息,等待寶物面世。畢竟,按照事先傳來的物品清單。這些趁著饑荒換來的寶貝,都是一些連他們的府庫中都沒有的珍品。

第一口箱子開啟,期待中的珍貴文物絲毫不見蹤影。出現在幾個甲級戰犯面前的,是一箱碎磚頭和一看就是隨手從海邊挖的沙子。沙子中還有乾癟失水的海藻。和破碎的貝殼在。一隻被誤傷的沙蟹從沙土中鑽出來,看著面前幾個人,耀武揚威的揮舞了幾下鉗子。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躲到一個角落裡,消失不見。

幾個財閥的家主氣的面色鐵青,預感到不妙,大怒道:“八嘎!這是什麼東西!給我把所有的箱子都開啟!”

旁邊的手下們也意識到事情不對,紛紛答應道:“哈伊!哈伊!”然後手忙腳亂的將所有的箱子都開啟了。果不其然,這些家主的預感完全成真。這些箱子中雖然不是和第一口箱子完全相同的磚頭拌沙土,但也沒有任何一樣值錢的東西,大多是隨手撿來湊數的垃圾,破碎的木頭,已經鏽蝕的不成樣子的器皿和海底的淤泥,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弄來的。

幾個財閥的家主,包括大河內正敏在內,紛紛破口大罵。貴族氣質什麼的早已經被這個從小便接受高等教育的物理天才拋到了九霄雲外。而幾個家主手下的近百家臣們紛紛大驚失色,跪倒在地,叩首不止,請求家主原諒,並請家主息怒,不要氣壞了身體……

帶頭的那個司機,是鯰川義介的家臣。此時鯰川義介臉色半紅半白,而且白裡透青,很是好看。一怒之下,對那個老司機道:“為了證明你的忠誠,你自己做決斷吧!”

這個老司機二話不說,拔出隨身帶著的肋差,兩膝蓋分開跪地不起,大喝一聲,便將肋差刺入腹中。橫著一劃,就此剖腹,自盡而亡!

老司機這一死,鯰川義介便對眾人有了交代。日本人所謂的盡忠,在顯示剛烈的同時,又有些極端。指望這些從來都把自己的小命不當回事的人把別人的小命當一回事,並溫和相處,實在是有些為難。

不過,這種剛烈極端,也並非完全不值得提倡。中國人的文化向來講究忍辱負重,講究好死不如賴活著,講究只要一息尚存,便會有希望。但是,這種忍辱和求存,有時候未必不是懦弱。

一九四五年,天皇宣佈日本戰敗投降,美國人開始逐步接管入駐日本後,日本民間和高層自殺殉國者不計其數。其中並不只是受天皇洗腦的下層人士,許多只要存活下來,日後必然仍居高位的日本高層軍官將領,乃至文職人員,在知道日本戰敗後,紛紛殉國。死法大多剛烈果決,剖腹自殺者有之,開槍自絕者有之,吃毒藥的,上吊的,跳河的都有之。

有此與敵偕亡的精神,也難免美國人不敢直接登陸日本。而反觀之數年前被日本人攻破的南京。在南京城破之前的月餘,老蔣和一眾高層便攜帶家眷去了重慶。南京城破時,與敵偕亡的將領不是沒有,但比例實在是低得可憐。大部分將領都從下關渡江,逃之夭夭。文職人員更是樹倒猢猻散,能不投敵做漢奸的,已經算是很愛國了。

聽聞國都城破,自殺而亡者,從未聽說。而日本人進城後,除了少數軍人能拿起武器各自為戰之外,大部分軍人毫無鬥志,放下武器,任人宰割。如果這些放下武器的人拿起手中的武器和日本人在南京進行巷戰。且不說他們自己不會被屠殺,就是南京大屠殺也不會出現,三十萬中國人也不會沒有絲毫反抗的死亡。

以南京城當年的人口計算,哪怕就是一百萬頭豬,一人一顆子彈,也能將日本軍隊淹沒。城破兵敗並不丟人,但是這種失敗的方式實在讓後人覺得羞愧。所以,沒事自殺固然不可取,一味苟且偷生也不算是什麼光彩之事。

在幾個財閥的家主去商量該如何處理後續的事情,和如何調查這近萬件古董哪裡去了的時候,陳天已經在餘生派駐澳大利亞的那群少年的船上清點收穫了。這批古董的消失,自然是陳天動的手。在他知道日本人的計劃後,和餘生商量許久,才商量出這樣一個計劃。

這幾十艘漁船集結的時間,到其和卡車隊見面的時間之間,有兩個小時的間隙。而這兩個小時,便是陳天的動手時間。陳天預先到了餘生名下的船上。在看到這些漁船後,便帶著人悄然下水,從水底潛過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