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三章 糧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三章 糧食

這些重點產業部門之中,排名第一序列的,便是煤炭、鋼鐵和肥料。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煤炭。這樣的傾斜生產,不僅僅是在貸款方面的優待,而且是在生產資料和工人生活上的全面傾斜與優待。

由於這種集舉國之力的重點傾斜,一九四七年,成為日版本歷史上煤炭行業增長最快的一年。增長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三點二。一舉扭轉了日本工業生產負增長的局面。

日本經濟,就此算是緩過一口氣。開始了實際上的復甦。

當然,美國人對日本的改造,並不止於工業。在拆解日本的世家財閥時,美國人便開始了對日本人農業的改造。

日本人的農業關係,受中國影響,在千年以來,都是上層對下層的分封關係,都是地主和佃農的關係。雖然受西方影響,日本人的改變比較早。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一八七二年,日本明治政府便開始了土地改革。

這場改革中,日本明治政府承認了土地私有權,根據土地的實際支配權確定土地所有權——由農民世襲租種的土地,歸農民所有;農民短期租用的土地,歸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歸受押人所有。

到了一八七三年,日本人又頒佈了地稅改革條例。

不過,這樣的改變,並沒有太多作用。地稅改革後由於租佃和地稅相當於全年收穫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地主和農民的關係,還保留著原本的關係。農民的土地問題根本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所以,大量的日本人,仍舊維持著租佃與耕種的生活方式。與經濟獲得方式。這些人根本就沒有能力進入工廠和城市。這種勞動力在產業上的偏移,使得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未能出現象西方國家原始積累時期那樣,源源不斷地出現大量離開農業生產流入城市勞動市場的產業後備軍。

由於勞動力的缺失,和低層次經濟體系的運作使得普通民眾消費能力的缺失。日本人根本沒有太大的國內市場可言。這使得日本人的經濟,在原始積累的時期,便只能另尋出路。

想要發展,外國的市場和外國的資源必不可少。日本人為了發展經濟,只能從外界掠奪財富。美國人很明確的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允許日本人恢復經濟的同時,也著手於拆解日本原本的農業生產方式。因為這才是日本對外擴張與掠奪的根源。

從一九四六年十月開始,一直到一九五零年,根據美國人制定的農地改革法案,在鄉地主土一町步(約合十四點八市畝)以上的出租土地中的一百九十四萬町步。被美國人以戰前的土地價格強行收購,並轉賣給四百二十萬戶普通農民。

由於戰後日本經濟崩潰,日本的通貨膨脹極為嚴重,所以,購買一件東西的價格,是戰前的百倍之多。以戰前的價格在戰後購買土地,簡直就等於是強行掠奪。而所謂的購買土地,簡直就等於是白送。

所以,這樣的改革。非常受普通民眾的歡迎。在美國人的監督下,日本各地迅速成立了“農地改革委員會”。人數明顯偏少的日本地主們,在美國人的槍口下,毫無反抗之力。土地迅速的被他人瓜分完畢。

由於美國人對日本的農地改革。日本農民們種地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在這個前提下,種地的產出也明顯提高。這使得日本人在進行了農地改革之後,逐漸擺脫了戰後經濟崩潰後,飢餓的陰影。

而且。當人數眾多的農民穩定了自己的生活之後,日本戰後浮動的人心,也終於完全安定了下來。正如經濟評論家西忠雄所言:“富庶的農村是日本社會長期穩定。經濟不斷發展的最根本原因。”

不過,美國人這麼做,其實也沒安什麼好心。雖然,對日本的農地改革在最初緩解了日本人的飢餓。但是,後患也不小。

日本耕地的面積本來就小的可憐。一旦分割成數百萬份,每一份就更是小的可憐。而按照人本性而言,無論什麼東西,一旦被分散到每一個個體手中,再想聚合起來,就會難比登天。

想要重新凝聚,至少會有數百萬人的利益,需要調和。這在不使用暴力強迫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可能實現。因此,美國人對日本人進行的農地改革,實際上阻斷了日本人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可能性。

而美國人生產效率高、農產品價格低的秘訣,就是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人失去了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可能性之後,日本人農產品的價格,自然會比美國人高。而產量卻不會很高。

這樣,日本人的糧食供應,便不得不依賴於國外。而由於其糧食價格太高,日本也會自然而然的成為美國農產品的傾銷地之一。時間越長,這個效應越明顯。

在日本農地改革的黃金時間過去後,一九六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給率是百分之七十九,而到了後世一九九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給率已經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如果按照卡路里計算,日本人有百分之六十六的食物,需要依賴進口。

但是,在後世,日本人為了保持自己農產品的競爭力,又不得不將農產品關稅維持在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小麥的關稅是百分之二百一十,大米的關稅是百分之四百九十,花生的關稅是百分之五百!而某一種魔芋的關稅,竟然高達百分之九百九十!

由於農業的產量和生產率上不去,大量日本人不得不在後世的商業社會中,選擇其他的行業去做。農業從業人員日益下降,從一千四百萬,降到二百八十萬。而對於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在後世的二零零二年,作為基礎行業的農業,僅佔百分之一。

與此同時,後世的日本由於大量的人不能從農業中獲得高利。土地荒廢非常嚴重。日本四百八十萬公頃的農業用地中,有將近一半。處於荒廢狀態。

跟據原日本農林水產省官僚、現產業經濟研究所的山下一仁計算——現在日本的四百八十萬公頃農地,只有全部用來種土豆,才有可能養活日本人。萬一發生如二戰等緊急情況,全日本每人每天的口糧要削減三分之二才能應付。

日本戰後餓殍遍地的情況,將會重現!

而日本農業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後來多次參與世貿組織談判的資深官僚小倉武一,更是對日本糧食的自給率憂心忡忡——“在國際輿論中留下這麼壞的印象,在世界自由貿易中付出了被深深孤立的代價,終日生活在莫名的恐懼之中,生怕輸入稻米農民就將毀滅,主食供應會完全讓渡給外人之手……”

“日本今天的現狀。真令人憂慮。一些人以食物安全保障為藉口反對大米輸入,但在自己生產的稻米比國外貴七八倍的情況下,還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看似繁榮。其實只需要封鎖其糧食進口,只需要月餘的時間,日本的經濟就會重新崩潰。社會秩序也將大亂。所以,在後世的日本人重新解讀美國人對其進行的農地改革時,普遍認為其不過是“佔領軍的絕對權威和知識官僚誤解情熱”相結合的產物。

作為時空管理局的疏漏,穿越至此的餘生。當然知道這件事情。既然美國人有此計劃,餘生不妨推波助瀾一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九四七年,在美國人開始對日本進行農地改革,進行的最嗨的時候。餘生悄無聲息的增加了一條,從美國運糧食到日本的船。並且,不再控制向日本運送糧食的量。這個時候,餘生目的不再是讓日本人餓死。或者掏空日本人。

經過一年多的搜刮。夜無光已經帶著一幫滿清的遺老遺少,將日本各地的黑市搜刮的差不多了。如今,這些黑市上已經少有寶物現身。即便有人想要出手。也會直接聯絡夜無光派駐在這些黑市中的人。只要東西是真,自然會獲得一個比較理想的價格。遠比擺地攤,被人收攤位費要來得簡單,省成本。

餘生這個時候的目的,是儘量佔據日本人的糧食市場。即便不能全佔了去,也要佔據半壁江山。

而在如今的日本,既有美國人的庇護與縱容,又有雄厚的資金和確定的貨源,並有與日本地頭蛇的合作的人,只有餘生一個而已。當餘生將大量的糧食運抵日本後,自然有大阪商團的人負責銷售。

大阪商團在日本精英數百年,銷售網路與人脈遍佈日本。分銷糧食根本不成問題。雖然美國人對日本進行了農地改革,但是,日本糧食產量大規模的增加,還要等兩年。一九四七年的日本,糧食仍舊是統制商品。

所以,餘生根本就不用發愁糧食的銷路。透過黑市,只要價格夠低,幾天之間,餘生就能將運來的一船糧食賣的一乾二淨。此時,第二條運糧船,又將到日本。

這種事情,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都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日本政府不可能故意讓自己的民眾餓死,而美國人,要的只是拆解掉日本原本的農業經濟運行方式。

至於日本的糧價會不會迅速拉低,則不在美國人的思考範圍內。並且,餘生在美國人眼中,也算是半個美國人了。比之讓日本人有自給自足的能力,美國人更願意看到日本人的糧食市場,操縱在美國資本的手中。

如此一來,日本人的命脈便被美國人掌握住了。至於這個人是不是餘生,並不是非常重要。

在這種默許下,運糧船很快從兩條變成了八條。日本的糧價迅速下降,而美國因為糧食過剩而發愁的農場主們,也視餘生為救世主。不知不覺之間,餘生便迅速掌握了日本糧食市場的半壁江山。

而且,為了減少競爭,餘生和大阪商團又商量出了一個點子。那就是引導這些手頭已經擁有土地的日本農民,種植經濟作物,而不是糧食。

在大阪商團將糧食銷售網路鋪開的同時,也將收購各種經濟作物的渠道鋪開。在低價傾銷糧食的同時,高價收購各種經濟作物。無論是茶葉還是菸葉,只要是經濟作物,那就來者不拒。通通以高價收購。

這一來,即便不用大阪商團宣傳,這些農民也會算出,自己一年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到頭來,還賣不到同樣生長週期的經濟作物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錢。這樣一來,在美國人進行農地改革之後,大量的日本農民,選擇種植的便成了經濟作物,而不是水稻之類的糧食。

而且,餘生和大阪商團為了讓此事板上釘釘,更是採用了預訂的方式。在用鈔票攻勢,讓大量日本農民心動的時候,便和這些日本農民簽訂了合約。約定其手中的土地種植什麼樣的經濟作物,以及收購價格。並預先支付了一部分的訂金。

這樣一來,有許多日本農民,便沒有了反悔的機會。一旦反悔,便要賠錢。如果沒錢,就要用剛到手的土地抵押。

而日本上層,也無法拒絕這種經營模式。一九四七年的日本,出口額只是戰前的十分之一。如果能出口一些經濟作物,以換取出口額的大幅增長,則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極為耗費時間。餘生整整用了半年的時間,去操作這件事情。等到一九四七年初秋,日本糧食的產量被統計出來的時候,餘生看著報表一聲長笑。

雖然因為有了餘生運來的糧食,日本人不再有餓肚子的擔憂。但是,其糧食產量,居然還不如一九四六年。甚至總量還沒有餘生一年之中,從美國運到日本的糧食多。

至此,餘生算是佔據了日本糧食行業的半壁江山。只要餘生願意,隨時可以讓日本人再嚐嚐餓肚子的滋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