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 文心肝膽(第一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七章 文心肝膽(第一更)

“據鄙人所知,在日本的情報機關有一項計劃,被稱為——煙土戰略。而煙土戰略的主要針對物件,便是中國。這項戰略有極強的目的性和完整的政策措施。整個工作由軍部、特務機關,以及政府下屬的興亞院負責實施,要在中國建立一個種植和專賣煙土的完整系統!”

“土肥原賢二率先提出使用煙土作為武器征服被佔領國人民。土肥原賢二曾斷言——中國只要有百分之四十的煙土服食者,那中國必將永遠是日本的附庸國。”

“所以,這是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所有販賣煙土的煙館,所有的宏濟善堂!這場戰爭沒有痛楚,沒有呼喊,也沒有鮮血淋漓,一切都進行的不知不覺。日本浪人建立起完備的聯絡網,擔當了輸送煙土的主力軍。透過煙土的輸出,日本侵略者一方面瓦解了中國國人的意志,另一方面還獲得了暴利。”

“日本人每佔領中國一處,就會廢止中國政府原有的、有關禁止煙土的法令,並建立煙土專賣機構,專門從事煙土貿易。自今年開始,興亞院總部每年都會召開關於中國煙土問題的供需會議,並決定每年煙土的種植數量和供需渠道等事宜。對中國人民進行腐化,成為興亞院的一項基本國策。”

“據鄙人推算,侵華日軍腐化機構——宏濟善堂在華開館不足五年,便盈利約十億日元,若用此款項建造日本最新型的翔鶴或瑞鶴級航空母艦,可以建造十二艘之多!在座的諸位可能不太清楚這種級別航空母艦的威力,這種級別的航空母艦,設計載重兩萬五千餘噸,可搭載飛機八十架左右,每艘造價八千萬日元!而這,幾乎相當於日本海軍所有航空母艦的數量了!”

餘生不知道朱惺公從哪裡得到的情報和資料,竟然和後世他所看過的相差無幾!而在座的眾人,聽朱惺公講得真切,細想來不禁毛骨悚然。滬光大戲院中,鴉雀無聲。

朱惺公說完情報,緩緩道:“此事盡皆為真,雖然本人借評點《萬里長城永不倒》之際,對上海眾多名流說出此驚世駭俗的訊息,對餘先生有所不敬。但,抱歉,不吐不快。還請餘先生和張先生見諒。”

張善琨滿頭黑線,餘生哭笑不得,陳天怒氣勃發。但還真就無一人責怪朱惺公。只不過,朱惺公就這麼直愣愣的下臺去了,難免讓人覺得不圓滿。於是,張善琨又請了一位滬江大學的中文教授,來為《萬里長城永不倒》點評。經過劉湛恩在文藝匯演時的邀請,和後來的追悼會,餘生已經和滬江大學的高層熟識起來,想必,這個中文教授並不會再給餘生難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是,張善琨這個善於以油滑處世的商人,顯然不能理解文人的思維方式。這個時代的文人都講究個吾愛吾師,但吾猶愛真理。換句話說,就是我知道幹這事很傷人,但是我就要去幹。

這位滬江大學教授名不顯於後世,學問卻還不差。

“這部電影嘛,確實是比以往的電影精彩許多。特別是武打動作,簡直就是炫目無比。且,餘生和卜萬蒼兩位導演設計的劇情刻意延長了對霍元甲少年時代的表現,配樂也巧妙的化用了《少年中國說》,算得上是才情非凡,意氣風發。不過……”

這一聲不過說出來,張善琨便覺得心頭一憋。

“不過,鄙人觀《萬里長城永不倒》中,盡是對傳統禮教的繼承與讚美,竟然並無一絲批判。可是這些思想,才是導致中國落後於西洋的原因。所以,從教化之用上來說,鄙人並不看好這部電影。”

“另外,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之所以有如此的創意和風格,大都和餘生導演脫不了關係。所以,鄙人十分好奇,餘生導演的文藝理念到底是什麼呢?”

張善琨已經無力吐槽,餘生也覺得大開眼界。若是放在後世,在這樣名流雲集的場合,兩人平素又沒有宿怨,總該說些恭維的話才是。正所謂花花轎子人人抬,一般來說,是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的給自己樹敵的。

而餘生知道,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還是和後世有些不同的。書呆子會多一些,有真性情的人也會多一些。這些學問通達的人,並不以理順身邊的人際關係和升職加薪為追求。這些人追求的唯一東西,便是自我的實現。所以,都有極強的個性。

並且,成就越高的人個性越是強烈。所以有魯迅的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所以有精通九種語言獲得十三個博士學位的辜鴻銘仍舊留著被視為落後的小辮。所以有一代狂哲熊十力動輒自稱“熊十力菩薩”,也有和熊十力因學識分歧而辯駁不休甚至拳腳相加而交情不損的廢名。

相比這些大牛,這個滬江大學的中文教授不過是給電影提了一些不同的意見而已。且評論並不一味的偏頗,已經算是很溫和了。不過,既然此人的問題已經出口,那麼餘生便要應答。

餘生走上臺去,對眾人道:“餘某自幼讀書,並不認真。國學功底沒法與諸位相提並論。不過前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心,餘某不敢或忘。”

“其實,自一八四零年以來,皆是西方文化衝擊我中華,將我中華文化一一解構批駁,以至於眾心迷茫,不知所從,於是道德之事混亂淪喪。然而,我中華有五千年文明,有五千年民族,這五千年的先聖祭奠出的哲思,難道不如西洋三百年麼?”

“為何非要是用西方的文明體系與價值觀念來解構批駁我中華文化,難道西方文明便批駁不得?解構不得?我今欲以中華之五千年文明與西方三百年文明,兩大體系相互解構,相互融合,構建出一個新的價值體系、新的哲思道德出來,又有何不可?縱然是不成功,就此一試,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