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草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三章 開歷史倒車的反動分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八十三章 開歷史倒車的反動分子

“夏靚是誰!?”

“是學生的老師,遊走天下,學富五車。”

“你老師信中說的東海夫子又是誰?”

“那是位聖賢,門徒滿天下,文韜武略之才濟濟,若是嶽將軍起事,他們定當來投。”

“怎肯定嶽超龍能反?”

“南面嶽將軍與大帥同是武穆後人,自是識大義的,這南北兩國都不得人心,心存大義,怎會不反?”

“就憑一封沒頭沒尾的書信,讓我怎麼信你?”

“學生所言,信上所寫,都是立於天地的大道,大帥該信的是天意,人言不過是載這天道,又何須深究來處?”

陝西巡撫西琳是滿人,似乎不願趟嶽鍾琪這趟渾水,託辭不來,就來了陝西按察使碩色,守在隔壁廂房,聽嶽鍾琪跟這個張悼交談。

此時張悼已經鎮定下來,跟嶽鍾琪百般周旋,就是不吐露真實來歷,讓嶽鍾琪也不得不贊這年輕人有膽識,或者說是有楞氣。

相比之下,張悼所獻書信,則更是膽大至極。

張悼的老師,自稱“夏靚”之人,在信上主要說了五件事。

首先是稱頌嶽鍾琪的先祖嶽武穆,指責嶽鍾琪事滿清是敗壞先祖之名,未守華夷之辨。夏靚認為,中國乃陰陽合會之處,只應生人,不生禽獸。居於僻遠之地之人為夷狄,夷狄之下為禽獸。當今朝廷乃塞外夷狄竊佔,已是夷狄之國,非守節之人臣所事。

這說法嶽鍾琪很不以為然,首先,自己是嶽武穆後人的說法,只是四川民人附會,他自樂得享受,也不去辯駁,就當作不知道。其次,他認同本朝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在滿漢事上的態度,“舜,東夷也,禹,西夷也,入華夏者華夏”,何來滿人入主,華夏就非華夏了呢。

接著夏靚就說到,滿人入主華夏,天地無光,日昏夜暗,神州災禍連年,甚至連曲阜孔廟都毀於火災。最近五星相聚,黃河清了,這等非同尋常的事,是上天在發警示。

嶽鍾琪也信天人感應之說,但在他看來,儒生就是一張嘴兩張皮,一件事是黑是白,就看那兩張皮怎麼碰。五星聚,黃河清,這是祥瑞嘛。至於其他天災,哪朝哪代沒有?

第三件事說到滿清入主華夏後,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不僅沒解決華夏無三百年國運的難題,還讓這惡勢變得越來越強烈,只有“東海夫子”看透了天道,若奉他為主,用他之策,驅逐了滿人,天下自當平定。

讓嶽鍾琪緊張的就是這個“東海夫子”,他在湖南呆過,聽得出這張悼操一口湖南鄉音,該是從南蠻來的。若是鼓動他投南蠻,這事就簡單了,可多出了個“東海夫子”,聽起來像是江南人士,還要他跟嶽超龍一併自立一國,這事粗聽荒唐,背後卻是國中文人反亂,自然是天大麻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四件事加重了嶽鍾琪的惶恐之心,夏靚接著痛斥當今聖上雍正,說他是謀逆篡位,不僅害了康熙,為遮掩罪孽,還對兄弟下手。在夏靚的信裡,雍正荒淫無道,無惡不作,是個標準的暴君。難怪上天發怒,鬼神哭號。滿清有這樣的暴君在臺上,將其跟著滿清一同反下去,那是振臂一呼,萬人響應的大好事。

最後夏靚也表達了對南蠻的深惡痛絕,他認為南蠻雖復華夏衣冠,卻是拔了華夏道統。南蠻皇帝跟雍正一樣,也是無道之君。他毀儒興商,荒淫好財,還窮兵黷武。南蠻嶽超龍已經準備暗中舉事,只要嶽鍾琪在北面響應,南蠻二嶽連兵,這天下自是一番全新局面。

嶽鍾琪是從這部分內容裡,認定了背後是一幫儒士在搞鬼,因為這般謀劃,根本就是空中樓閣,也只有那些喜歡清淡的儒士才幹得出來。起兵?還以為是演義小說呢?

以年羹堯那般威勢,也沒可能扯反旗,更不用說他嶽鍾琪是漢人,能升到這個地步,已是雍正極端信任。

至於南朝,他任四川提督時,跟龍驤軍一同進兵藏地,對南朝軍制瞭解很深。

南朝“行軍”,不得皇帝許可,樞密院特別軍令,絕不會用於內事。同時軍中上到軍司馬,下到各級將佐,都是以軍法行事,加上全員都是火器軍,更依賴補給輜重,要起兵自立,更是無稽之談。何況嶽超龍還不是行軍將帥,只是統領地方衛軍的湘西防禦使。

嶽超龍要造反,湖南巡撫,甚至常德知府喊一聲,那些湖南衛軍都能轉頭把嶽超龍先抓起來。

嶽鍾琪憂心的是“張悼”和“夏靚”所說的“天下人響應”,到底是什麼來歷,有哪些人參與,這些事不搞清楚,他就一刻不得安寧。如果這些人造出什麼大聲勢,到時他嶽鍾琪可是百口莫辯。

嶽鍾琪憂懼不已,對那“張悼”軟硬兼施,依舊沒讓對方吐露出有價值的資訊,不得已之下,飛馬急報雍正。他不敢將那封書信原樣遞過去,只重點說了鼓動他和嶽超龍南北並反以及“東海夫子”的事。

五月六日,嶽鍾琪的奏報就送到了雍正手上,摺子裡對此事所涉“東海夫子”的推測,讓雍正心頭一個大跳。

此時刑部剛雷厲風行地辦妥了查嗣庭案,朝廷漢臣一片肅瑟,無人敢吱一聲,讓雍正心中隱隱自得,認為此案已收到震懾人心的作用。

可嶽鍾琪那邊起了這麼一樁事,雍正忽然覺得,自己恐怕把漢人,特別是讀書人的心思,看得太簡單了。

這張悼雖是從湖南來的,屬於南蠻之民,同時還鼓動南北並反,不止針對他。但扯出的“東海先生”,卻該是出自江南,讓雍正頓時聯想到眼下的查嗣庭案。

難道是江南文人狗急跳牆了!?

這是雍正的第一反應,他在嶽鍾琪的奏摺上急急而就,“你可虛言試探,假裝信了他的話,定要他交代出背後之人,他的老師都還是小事,東海夫子及其黨羽具情如何,更為重要。為此行些忌諱事,說些忌諱話,都不必顧慮,朕自是信你的。”

雍正的支招還沒回到嶽鍾琪手上,嶽鍾琪自己就用上了,他不得不用,時間緊迫,萬一嶽超龍真反了,惹得大清治下那些東海夫子的門人也跳騰出來,牽扯上自己,那就是大禍臨頭。

於是他找來親信,將已打入監牢的“張悼”放了出來,讓他跟那親信住在一起,好酒好菜招待,軟了對方心防,再暗中會面,宣稱自己其實已被書信打動了,之前都是怕滿人忌諱,不得不作戲。

嶽鍾琪道:“我確是想反,可先生若是不合盤託出計劃,我一人還不要緊,數萬兒郎的性命就掛在這事上,豈不是兒戲麼?”

張熙之前已遭過一番拷打,靠著心中那腔熱血支撐了下來,此時從獄中出來,得了上賓待遇,已覺換了天日,心防已低了大半。加之嶽鍾琪此言也確實很有道理,你只說有人響應,沒證據沒計劃,人家怎麼信你?

張熙要嶽鍾琪賭咒發誓,絕不洩露秘密,然後才開口道:“學生真名張熙,老師曾靜,眼下在荊州聯絡南北……”

就在張熙吐露出實情的同時,湖南常德,沈在寬也交代了聯絡嶽鍾琪的人是誰。

沈在寬大言不慚,說北面嶽鍾琪也要反,此事涉及南北局勢,嶽超龍跟房與信必須問個明白,是誰負責北面之事。

曾靜和張熙家在湖南,沈在寬自然要掩護他們,嶽超龍撬他的口比侄子費力得多,因為他沒法學侄子嶽超龍那般裝作假意要反。沈在寬此人雖迂,卻還是一眼看出,自己的行動開初就已失敗,他咬緊了牙關,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就一個勁地說,等北面起事時,嶽超龍一定會後悔。

房與信只好將此事當作間諜案處置,把沈在寬交給了軍情司。

軍情司毫不客氣,先是一頓好打,再認定他是滿清細作,將他跟早前被砍頭示眾的徐善論為一黨,說他不僅沒有好下場,還將在史書上留下一抹微不足道的臭名。

沈在寬覺得格外冤屈,自己可沒想著要為滿清效力!他抱定死志,卻對名聲還很在乎,為了清白,他終於招了。

房與信、嶽超龍和軍情司的報告送到李肆手上時,李肆還覺得自己是眼花了。

“三娘,過來一下……”

他喚來了依舊在身邊充任侍衛的三娘,三娘不明所以,湊了過來,然後胸脯就被李肆把住了。見六車還在側廳整理文書,三娘緋紅著臉,擰上襲胸惡徒的腰肉。

李肆哎喲一聲叫,然後悠悠道:“沒做夢,是真的呢。”

歷史都已變成不成模樣,怎麼這曾靜還是跳了出來呢?

不過此時的曾靜,已非歷史上單純鼓動嶽鍾琪作反的曾靜,而是因時而變,居然要鼓動南北兩嶽並反,在南北兩面的夾縫中,光復一個他所認為的正統華夏,一個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儒生心目中最為理想的華夏。

以西元計,現在已是1721年了,這位老兄的腦子,還泡在福爾馬林裡麼?

不,不止是曾靜,北面大多數儒生,南面不少儒黨,都還抱著這般想法。

李肆沉吟著,原本他覺得,歷史已被自己改變,這樣的細節該是不會出現了,因此之前就根本沒想過,湖南還有個曾靜張熙師徒。

現在他們帶著沈在寬,依舊跳了出來,在給北面雍正攪事的同時,也在給南面自己攪事。此時一國人心,正因東西兩院而翻騰不已,之後小謝使團西行而得的眾多書籍,也將一一翻譯出來面世,人心更會有劇烈的變化。沈在寬這一案,背後關聯的是那些腐儒的人心,如何處置,看來還得花上一番心思。

接著怕是雍正要去刨江南呂留良的墳吧……

李肆這麼感嘆著,然後腰間再是一痛。

轉頭看去,三娘眼含秋水,聲若蚊吶地道:“昏君,還不放手?”

四娘還在江南呢,李肆笑道:“這事,我可不能放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