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草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七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七十七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

“陛下,那她們……”

李肆扯來朝鮮輿圖,捏著下巴沉思,劉松定心神鬆弛,猶不知死地再問了一句。

“再不滾就交給你養著!”

李肆從牙縫裡蹦出這麼一句,漢堂松三字輩都是李肆一手帶大的,另有明字輩如今也該年滿二十,即將奔赴各業,李肆待他們更多如待子侄,罵起來自然不留情面。

劉松定臉肉都快抽筋了,趕緊啪地一個踏步軍禮,再大步流星,倒退出門,轉身的時候,背上衣衫顯出一道明顯的汗漬。

劉松定跑了,李香玉又戰戰兢兢湊上來了,“陛下,那對姐妹……”

李肆還想罵人,可聽到那惶然無依的哭聲,心火也終於熄了。

“去找你師父安排,好好待著,但不能留在宮中。”

這處置讓李香玉有些意外,她還以為李肆會“吃”了和順翁主呢,寶音娘娘不就是這麼進了後園的麼?那還是搶的,這可是朝鮮國王奉上來的呢。

“別滿腦瓜子齷齪!我是那種人嗎?”

見李香玉撅嘴蹙眉,很不解的模樣,李肆的怒氣又翻騰起來。李香玉乖乖屈膝萬福,退下去安排那對姐妹,心中卻道,分明是皇帝大叔你齷齪,手下人才有樣學樣,到處幫你搶女人……

本以為消停了,中廷通政使李燦又來添亂了,“官家,兩院的諫議案還等著回。”

李肆手裡一個哆嗦,差點把輿圖撕爛。

“深呼吸、別動氣,想想龍頭山,你可不想老來去那裡待著……”

低低唸叨著蕭拂眉的叮囑,李肆幾乎要猛跳的眉頭終於鬆弛下來。

龍頭山是個登山野遊的好去處,就在黃埔東南,山的東面是黃埔醫學院和國醫院,靠山處立著一棟棟小樓,隱在高冠大木和紅花綠草中,再被晚春活躍的鳥禽鳴叫裹住,不必針藥,人的精氣神都要好上三分。

這處被稱為“寧宜居”的場所也就是療養院,小樓星羅棋佈,樓間還有花園綠地,將這些屋舍連成一體。

一處花園裡,一圈小車繞著,小車上坐著的人都一身淡青褂子,閒閒地侃著大山。

“當時我離那堆硫磺不到兩丈遠,陸鬼子尖聲驚叫的時候,我才聞到味道,暗道不好,抱著腦袋就朝前一撲,還沒忘了收緊兩腿,這可是關鍵。傷了腿沒什麼,要傷了根子,那可就大大地蝕本了。”

“結果就是這樣,沒怎麼炸,燒得厲害,連褲子帶腿毛都燎沒了,腳板更是燒爛了大半皮,去去!就你關心咱家吊毛,我老張才不喜你這類貨色……”

一人噴得唾沫亂飛,周圍一圈人都呵呵笑了出聲,其中兩人的笑聲特別突兀,一個是桀桀如貓頭鷹,一個是嘿嘿如寒谷冷風,其他人該已習慣了,都沒怎麼在意。

“那個什麼底火,就這麼弄出來了?”

那桀桀笑著的大個子問,此人四十出頭,身材高大,沒坐在車上,而是推著一輛小車,車上之人正是那個嘿嘿笑的半老頭子。兩人不僅笑聲出眾,腦袋上都還戴著一頂瓜皮帽,在這群裹幞頭戴烏紗的人裡鶴立雞群。

那老張搖頭:“哪能那麼容易?不過這一燒還是有好處的,咱們羅浮已能定論,硫磺這路子不對,還只能在銀汞上作文章。陸鬼子再百般不願,也得交卸了組頭,乖乖跟著我老張幹。”

“硫物都這麼不穩,銀汞豈不是更沒指望?”

一個聲音在人群後方響起,眾人都訝異地轉頭看去。

“黃機關,你怎麼跟鬼似的,悄無聲息就蹦了出來?咦……你這車子有古怪!”

老張說出了眾人心聲,他們這是在草地上,小車都還是鐵木輪子,轉起來老遠就能聽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坐車上的瓜皮帽板著冷臉,眯眼捻鬚,一口京腔再純正不過:“輪子有古怪,難不成是皮子墊了棉花?”

一輛小車擠入圈子,車輪套了一圈褐黃物事,就是這古怪東西,不僅讓輪子轉起來聲響小了許多,推著車子的醫工也面帶輕鬆,不像其他醫工那般費勁。

車上的中年人嘿嘿笑道:“瓊州的橡樹出膠了,我們機械局拿來制閥墊,我用在輪子上,行車就如行舟,暢活十倍啊。”

“憑什麼讓你黃機關獨佔,咱們的車子也得加這東西!”

“橡樹的樹膠?那該是我們羅浮先拿去琢磨的東西,怎麼被你們東莞機械局給拐走了?不行,得找田知事告狀!”

“小黃啊,這玩意也能用在船上吧?不給咱們黃埔船廠,當心你的高壓蒸汽機再炸了哦。”

眾人義憤填膺地討伐著,聽他們言語,竟是來自東莞機械制造局、羅浮山化學研究院和黃埔造船廠的要人。這些部門經常出意外事故,傷者在這龍頭山寧宜居裡從沒絕過。

鬧了一陣,醫工送上來一疊新到的報紙,粗粗一看,眾人又激動了。

“西院這幫王八羔子,還想在國內種罌粟,良心都讓狗吃了!”

“東院也都是居心不良之輩,居然敢趁火打劫,找皇帝討法權!?”

“年羹堯胃口這麼大,想吃了整個朝鮮?早知他是這貨色,當日在江南就該作了他!”

“這時局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怎麼又亂成這樣?”

大家紛紛議論著,可這幫人都是理工科,不怎麼吃得透報紙上的訊息。

有人看向冷麵京腔瓜皮帽:“老尹,你懂時政,來給大家說說唄。”

兩個瓜皮帽正對視著,神色很是彆扭,似乎在極力壓著歡快的笑意。被眾人盯上,趕緊正了臉色。

冷麵瓜皮帽道:“哎呀,皇帝此番怕是要頭痛了……”

“年羹堯入朝鮮,是想竊權藏勢,自外於南北,另造一個格局。朝鮮不過是他的助力。朝鮮雖小,也有大才,能看出這根底。那李光佐跟年羹堯志同道合,也想藉機扶朝鮮自立,如昔日大越那般,自為中華。”

“年羹堯和李光佐是否能如願呢?關鍵還是北面大清的態度。若大清主政之人還清醒的話,定會樂見其成,甚至還要幫一把?為何?年羹堯怎麼也不可能奪大清帝位,南北之間本就無他立足之地,放他去掌住朝鮮,反而能立一面屏藩。牽動南……本朝之力。所以,年李所謀,定能成功!”

“本朝?是啊,本朝當然不會坐視。朝鮮是華夏藩屬,聖道既以華夏正朔自居,自不敢坐視不理,否則就失了人心大義。我看啊,聖道早就在朝鮮下了釘子,伺機而動。北洋水師……哦,艦隊反應那麼快,肯定是得了聖道密諭。說不定那朝鮮國王,已經獻質入國了,當然,多半是被迫的。”

“可年羹堯插手之勢太烈,聖道行事太恣意,搞出兩樁事來,絆著他向朝鮮伸手,我看呢,聖道在朝鮮是打又打不得,入也不得其門。而且還是想打也有心無力,處處被動。”

“一就是鴉片,之前那範四海把鴉片傾入朝鮮,朝鮮有識之士,以範四海代這一國,莫不視英為寇仇。即便朝鮮國王有心聯英,也被這層民心阻著。不在官面上對鴉片之事有個交代,大軍入了朝鮮,怕要把大半人趕到北面李光佐那。儘管那人是逆臣,卻是逆君衛道,自能得朝鮮民心。”

“其二呢,更麻煩。想必大家都沒注意到,西域之事雖無全貌,但零碎細節拼起來,我已看出聖道的西域之策。安西都督那邊跟喀爾喀蒙古未有大戰,兵鋒止於蘭州,並不是畏難不進活著糧草不濟。最近國中泥石磚瓦業幾家公司得了大單,股票大幅上揚,我看就跟西域有關。安西都督多半提出了穩步向北,修路架橋,百里設堡的方略,要自蘭州一路向北,重建北庭。這個方略若被聖道全盤允了,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十數年裡,國策都以西域北庭為主,每年軍資開銷也必須要以此為重!”

“就算還有餘力,安南之事還懸著,不管是並還是維持現狀,都要耗費鉅萬銀兩。加之江南還虧著錢糧,此時真要興兵朝鮮,我看啊,幾乎就要應了窮兵黷武一語。”

這冷麵瓜皮帽目光犀利,一下就分析透了年羹堯、朝鮮叛臣李光佐、朝鮮國王李昑以及英華這四方的處境,將朝鮮局勢明明白白擺在眼前。而他對聖道皇帝頗為不尊的語氣,以及極力貶低英華的說辭,眾人似乎已經習慣了,都不怎麼放在心上。

“老尹啊,你就該找家報紙說說這些話,讓國人都冷靜冷靜……”

黃機關,也就是發明蒸汽機的黃卓皺眉嘆道,他對這番話是這麼理解的,讓那冷麵瓜皮帽額頭微微暴出青筋。

還有人不服道:“仿南洋舊例,以公司組民軍入朝鮮就行啊,就像當年在江南龍門,行營一紙公文,就聚攏一支強軍!”

冷麵瓜皮帽車子後的大個子瓜皮帽嗤笑道:“所以江南才亂成那般模樣!到現在還不得不軍管。真要縱民軍入朝鮮,燒殺掠虐,壞事都要幹絕!不把朝鮮人殺絕,自此朝鮮就是南……南面的死敵!別瞧我?那範四海不就不把朝鮮人當人,徑直賣鴉片害人掠利麼?”

說到鴉片,眾人話題轉向兩院。報上寫得明白,西院叫喊鴉片無罪,貿易自由,東院叫喊傷天害理,必須嚴管,這又是一樁紛爭。

聽眾人也在爭到底該不該禁鴉片,冷麵老尹不屑地搖頭訓著眾人:“你們啊,太膚淺!鴉片不夠是個由頭,工商想得利,士人想奪權,兩面都是借題發揮而已。聖道怕也是焦頭爛額,不知該怎麼按平兩端吧,呵呵……”

說到後來,似乎聖道皇帝的愁苦模樣就在眼前,那冷麵老尹忍不住低笑出聲。

還在說個不休,監護他們的醫嫂出現了,巴掌一拍:“諸位道爺老爺們,休息時間到了,各回各處吃下午茶吧。”

醫工們推著小車散了,眾人紛紛嘟囔著這日子過得生不如死,就跟囚徒差不多,可臉上卻不見一絲哀怨。

“這幫傢伙身在福中不知福,渾不知我才是真正的囚徒。”

離得他人遠了,那冷臉京腔瓜皮帽幽幽嘆道。

“主子莫介懷,咱們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活著,活得比那家夥還長,見得他起高樓,見得他樓塌了,現在不就有這跡象了麼?兩院紛爭,看李肆小兒這一國就此列作兩瓣……”

大個子在背後推著車,走路還一瘸一拐。說這話時,下意識地回頭看看,還怕兩個押後監視的“醫工”聽到。

老尹的笑容卻漸漸淡了:“兩院相爭,李肆是要頭痛的。可只要他不是傻子,就該知道讓兩院面對面地爭,自己坐山觀虎鬥。這兩院的格局……妙啊,雖限了他皇帝之權,卻就此能握大義,能卸責於外,國中再亂,他手裡還有足足的牌。”

他話語深沉,滿含無盡的悲哀:“我們看了這兩年,其實都明白了。這南蠻國體已固,怎麼也難自己塌掉。別看他一國內爭不止,卻總有瀉禍於外的路子。鬥得調和不了,這一國就興兵他國,奪外人之利來平內爭。範四海引鴉片入朝鮮,我覺得,不定還是那李肆心知鴉片之害,故意促成此事。”

車子進了一座獨門小院,院門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尹真”一名。周圍有一隊黑衣警差守著,還真是個大人物。

停車後,大個子抱起“尹真”,他還在緩緩搖頭道:“這一國真要分崩,那也得周邊再無能食之國……”

進了門廳,兩人迎上,大個子和尹真都呆住了。

“叩見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兩人恍惚了片刻,彈著並不存在的馬蹄袖,跪伏在地,蓬蓬磕頭。

“見得萬歲龍體漸復,臣心那個歡喜啊……”

“萬歲身子正好,奴才就放心了。”

兩人一邊磕頭一邊哭訴,大個子失聲道:“李紱!李煦!”

“別磕啦……徒讓外面的小子們笑話,我再不是什麼萬歲。”

“尹真”自然就是“胤禛”,在龍頭山療養,受多方名醫診治,靠著針灸推拿和良藥,原本頸椎以下的癱瘓,居然已降到了胸口以下。除了行動還得靠李衛扶持外,自己已能進食和讀書寫字。

“李衛、李紱、李煦……我這輩子,成也李,敗也李,都被你們李家人給包圓了。”

這三人都姓李,胤禛生起無限感慨。

朝鮮漢城景德宮,一個少年驚慌地道:“這、這是篡位啊,我怎能受這位置!?”

“商原君,你也是李家人,怎麼就不能坐這位置?”

一人在下首陰惻惻地道,正是朝鮮領議政李光佐。

“你不坐,難道還要我這個李來坐麼?”

李光佐再一句話砸出,商原君呆了片刻,身軀頹然無力地落在了王座上。

“先就王位,待時機成熟,再就帝位。”

李光佐的話如臘月寒風,颳得少年身軀蜷成一團。

“時機?什麼時機?”

“朝鮮只有一李,可現在,南北都各有一李。”

少年問話時就已知道答案,再由李光佐確認,痛苦地閉眼流淚,他不清楚那一李的未來,但已清楚自己這一李的下場。

聖道十二年五月四日,大清朝鮮事務大臣參贊左未生在漢城宣詔,稱前任國王李昑縱容鴉片入國,毒害蒼生,已失君德。大清扶商原君李晽即位,重定朝鮮王政。

五月十日,李昑率一班文武在光州頒佈討年檄文,宣稱年羹堯矯詔,禍亂朝鮮,商原君乃偽王,天下人共討之。為匡扶大義,朝鮮將遣使分往大清和英華。去大清的一路是求大清主持公道,懲治年更要,去英華的一路則是處理鴉片事務,李昑宣稱,只有他才有資格代表朝鮮,與大清和英華接觸。

時勢之潮滾滾而下,浪頭之猛,已由不得任何一方再穩坐釣魚臺,各守之前的國策。(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