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雄起澳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 黃金效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七章 黃金效應

黃金的魅力是毫無質疑的!

就像是一塊磁性超強的大鐵石,牢牢的吸引著懷著發·財夢的各國人·民,奔赴大明。

以致希望城的港口,天天塞滿了船隻。上面擠滿了各種不同膚色的人,有身材高大,金髮碧眼的歐洲人。還有一些膚色較黑,個頭較矮的土著人。更有很多黃皮膚、黑頭發的華人。

他們幾乎全來自南洋,範圍涉及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婆羅洲、馬來半島、蘇拉威西島以及菲律賓群島等所有殖民地或獨立國家。

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靠得近,腿腳也快一些。

使得南洋各地的人口,突然出現急劇下跌。尤其是青壯年,他們是移民的主力,所以下跌得更加厲害。

像荷蘭就發現自己的殖民地裡,都快找不到做事的人了。因為勤快的華人跑·光了,稍稍使喚得上的土著人也走了,就連那些來自本土的荷蘭人也追逐黃金去了。

使得留下的要不就是有權有勢的大爺,要不就是一堆懶·癌·晚·期的土著人。就算將搶指在他們的腦門上,這些土著人也懶得挪一下身子。

只是荷蘭人發現得太晚了!

誰叫他們之前根本就沒想過管控人口,又對殖民地的人們橫·徵暴·斂,不事生產,只顧著一味巧取豪·奪。

吃相這麼難·看,誰能受得了呢?

起先他們反抗不過,還能默默忍受。但現在有大明這麼個好去處,當然不會留在荷蘭人的統治之下了。

於是短短個把月的時間裡,人們就競相趕往大明。

等荷蘭人發現過來,勤快人幾乎都去大明發家致富了!

這也促使大明共和國的人口再次出現暴增。

當然,大明肯定不會讓這麼多人都去挖礦的。

所以在淘金者們到達之初,大明會以清查人口、便於管理的藉口,弄清楚他們的身份。然後根據他們原來的技能,送進各個名義上的文明技·校。

而且在官方表態中,也說得非常好聽。比如挖礦是個技術活,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才能挖到好的礦產。就像挖金子一樣,當瞭解到金子的相關特性,那挖起來,也就簡便得多。

何況金礦總是藏在地下,極容易出現塌方、透水等風險。所以瞭解一定的安全防範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文明技校的建立,就是為了讓淘金者們安全又快樂的挖到很多很多的金子。

世界上,也只有大明這種以人為本的國家才能做到這一點。

如此漂亮又好聽,還句句在理的話,立即就贏得淘金者們的交口稱讚。無論是哪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都誇獎大明心懷仁義。

只是在上了第一堂課後,他們就傻眼了。

因為教他們的老師講的全是大明官話,也就是漢話。這對來自五湖四海的淘金者們來說,完全就是雞·同鴨·講啊!

可是大明有規定,如果沒有透過技校考試,那就領不到曠工證。沒有礦工證,挖礦就是非法。被查到,不但要繳納罰款,還要遣送出境的。

於是一開始,淘金者們就在積極的學習大明官話。

不過大家都知道,漢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的字詞用法,極端複雜。不是從小就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短時間內,是很難熟練使用漢話的。

這樣一來,花費的時間就長了。

當然,大明也不是聖母,不可能讓他們在文明技·校白吃白喝。

所以,等他們適應了一個星期後,就得交學費了!

只是來淘金的,大多都是變賣家產,才能買上一張船票的窮人。就算有點餘錢,也是過得緊巴巴的。哪有錢交學費呢?

這時候,善良的大明又體現出偉大的人文關懷精神。允許他們在學習期間,進入大明各個工廠礦地做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

而且,他們也可以在工作的過程中,學到很多實用技能。

雖然薪水只有大明普通人的一半,除了吃喝,一時間根本就湊不夠學費。但大明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允許他們用分期還款的方式,繳清學費。只是要收一點利息,但也不高。

這樣下來,完全就足夠他們生活了。

事實上,這根本就是大明的圈套。自他們進入文明學校的那一刻起,就按照大明的步驟,一步步踏上早就為他們安排好的崗位。

在內閣的計劃中,除了只能挖礦,其它的事都幹不了人,才可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拿到礦工證。也是為了豎立典型!

不然那麼多淘金者來了,卻沒人走出文明技校,也沒人挖到金子。那海外各國百姓,就會質疑大明黃金的真實性。

這也會引發淘金者們的懷疑,認為大明是有意將他們留在文明技校。

而現在好了,典型有了!淘金者們也就不會懷疑大明黃金的真實性。

但大部分人仍然只能相信而已,因為沒個三五年,大明是不會讓他們從文明技校畢業的。

就連那些同文同種的華人,也在過了語言這一關後,被其它課程給卡住了。

並且大明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會給出恰當的理由,也能出示實實在在的證據。讓那些文明技校的學員,心服口服。

何況在他們做工的時候,工資是一直有規律的連連上漲。待的時間越久,做的年限越長,工資就能拿的越高。

特別是透過了語言這一關後,他們只要願意,就可以自動成為大明共和國的國民。在待遇上,也和大明人差不多。

很多人在發現大明的生活那麼好,自己也過得越來越不差後,就慢慢覺得,淘金也不是唯一的去處。特別是大明的教師們,總會在教授課程的時候,大講特講淘金的複雜、辛苦、危險,反正不是如來佛、耶穌、真主保佑,就別想挖金致富了。然後又會大肆炫耀做為一名技術工人的好處,將相關優待如數家珍的抖·摟出來。

要知道,這些教師們在上·崗之前,都是經過一定的心理培訓的。將傳·銷洗·腦的那套手段,幾乎照搬照抄了過來。

這對從沒經歷過傳·銷的淘金者們來說,完全就沒有任何抵抗力。再加上教師們每天上課,都會有意無意的重複數遍。就像和尚唸經,心裡暗示也就慢慢顯現出來了。

最終很多淘金者都改變了主意。退出文明技校,不再考那個難度極高,時間漫長的礦工證。轉而進入大明工廠、礦地等場合工作,賺取現成的工資。

看到這樣的結果,總統府的內閣成員們,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同時大明也將一些淘金者致富的訊息四處宣揚,並積極鼓勵他們還鄉。畢竟沒什麼比眼見為實更有作用了。

只是在大明境內,宣揚的訊息卻恰恰相反。廣播臺每天都會播報淘金者們失敗的遭遇,說得那是極端悲·慘與可·憐。讓那些改變主意的淘金者們,更感覺自己是對的,瞬時產生一種快意十足的優越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在海外,當一個個穿金戴銀的土·豪們衣錦還鄉後,頓時引起爆·炸性的轟動效果。使得很多人不顧當地的人口禁令,偷偷出海,逃往大明。

致使大明的影響更大了。

以致很多年後,大明這兩個字,都成了黃金的代名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