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雄起澳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糧之策(二)文山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糧之策(二)文山縣

首先是兵力,文山縣有總兵一名。旗下共設了四個營,分別是中營、左營、右營、後營。其中左營右營各設都司一名、守備一名、千總兩名、把總四名、外委六名、額外外委四名。中營後營則各設遊擊一名、守備一名、千總兩名、把總四名、外委六名、額外外委四名。

加起來,四營共設馬戰兵一百三十名,步戰兵一千一百四十二名,守兵一千四百七十四名。所有兵力,則是兩千七百五十名。

之前和邊防軍接觸,開化府的左營和後營,都被大明消耗殆盡。所以文山縣城的清兵,可能只有一千多人。

而監視他們的邊防軍,卻有兩千多人。在裝備、士兵質量上,都比紀律性奇差的清兵,要好上數倍。因此南峰心下,頓時產生了邊防軍小題大作的不好印象。

正在通報的指揮官,也知道這一點,就解釋道。這裡的駐軍,還防著廣南府和廣西州的清兵。其中廣南府有八百清兵,廣西則有七百八十五名。再算上被召集的青壯,人數可能要多上數倍。

雖然邊防軍在武力上,並不怕他們。但小心使得萬年船!很難說這些清兵將領,會突然頭腦發熱,來偷襲明軍。

且這也不是沒有先例!

像邊防軍剛駐紮在城外的時候,城裡的清兵,就妄想著趁夜偷襲。只是明軍在營地周圍,設定了許多陷阱。尤其是在火藥上,讓偷襲的清兵,吃了不小的暗虧。

在血的教訓下,清兵們才乖乖的縮在城內不出。

通報完兵力後,指揮官又向南峰通報流民情況。第一個是人數,和前段時間相比,流民人數,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峰。之前從文山縣透過的流民,每天大約一萬人左右。而現在,已突破了兩萬人。並且流民的來歷,也從廣西、廣南、開化等府,轉變到稍遠一些的曲靖、東川、武定等地。並且廣西、貴州方向的流民,也呈逐漸遞增的態勢。

根據對路過流民的盤問,很多地方,並不是戰爭原因。而是當地的兵丁,都被抽走。使得境內盜·匪猖·獗,治·安惡化。不少村寨,都遭到了洗·劫。再加上通行不暢,造成白蓮教南下的謠言,越傳越盛。使得許多不明就裡的百姓,都人心惶惶。

為了躲避兵災,很多人都背井離鄉,進入越南。也是雲南各地的官府,為了避免混入奸·細。所以緊閉城門,使得很多逃難的人,不得不一路南下。

剛好遇到聽從白蓮教遷移的教民,所以抱著從眾心理,跟著進入了越南。

正是在這些因素下,本來還算安定的雲南,也人為的亂了起來。進入越南的流民,也越來越多。

南峰瞭解到這些訊息後,又在衛兵的護送下,走訪了臨安府的蒙自、阿迷、建水、石屏州等地。和開化府境內的流民相比,這些地方,要少上幾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也是邊防軍,只在臨安府的河底江以南活動。而蒙自、建水等城,都在河底江以北。再加上當地山高險阻、激流河灘眾多。使得流民,被複雜的地理環境阻隔。

於是只能沿著河底江一線,進入開化府。

在切身實地的瞭解到這些資訊後,南峰心下,也有了計較。只是這個計劃,還僅是他腦海中的一個想法。因此還需要下面的人,進行完善。便不再逗留,返回越南。

經過老街時,流民的進關速度,已大大加快。滯留在邊境的流民,也大為減少。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街一側,已營建了十二個營區。按照每個營區四萬人的最大容量算,十二個營區,最多可以容納二十八萬人。

再算上之前已收容的十三萬多人。整個老街移民接受站,就達到了四十多萬的規模。

而清越邊境,可不只有老街一個移民接受站。像臨安府南邊的萊州、開化府盤龍江下游的河陽、緊鄰廣西鎮安府的保樂、太平府的鎮南關等地,都設定了移民接受點。

當地的流民,也不比老街這裡少。所以據估計,此次流民的規模,最少可以達到四百萬。

這還是保守估計!

因為雲南省的人口,已是五百多萬。貴州省的人口,則是七百多萬。廣西省的人口,也達到了八百萬之多。三省加起來,都突破了兩千多萬人。

這還不算湖廣、四川等地的流民!

所以四百萬的保守估計,只多不少。

因此所需要的物資供應,也是海量。

儘管南峰從南洋那邊,帶了四萬多擔糧食,以及棉毯、衣物、鞋子等生活物資過來。但在這麼多人的平坦下,每人也領不到一點。何況這些物資,大部分是暹羅、真臘、邁索爾、馬拉塔等國‘自願’送的‘貢’品。

以這時代的交通條件,一時還不能全部送到南洋。

所以眼下的物資,估計也供應不了多久。

本來南峰也非常發愁,但在開化、臨安等地走了一遭後,他突然想通了。那就是大明沒有的東西,這些清國城池內,可能有不少的儲存。就算清國官府的糧倉儲存不多,那些地主富戶,可藏了不少。

因此他的想法,就是從這些地方,弄來眼下緊缺的物資。反正這些地主富戶、縣官老爺,也不會將糧食拿出來供給流民。與其讓他們藏著掖著,還不如大明自己來取。

之前邊防軍不動手,一個是兵力有限,另一個是考慮到後勤供應。現在有了這些城池的糧草,物資供應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便當著隨行的南洋海外領官員、越南當地特區官員的面,將自己的想法,托盤而出。其實在座的,有不少人有這個想法。只是顧忌到清國百年的積威,又有些畏首畏尾。

如今南峰既然有了這個決定,那他們,就只需要執行。但那些行政人員,卻還是提出了不少疑問。第一個就是清軍如果執意和大明開戰,那緊鄰的越北,就很可能生靈塗炭。

如果這裡都是越南人,那在場的大明官員,也不會在乎。可惜這裡盡是新安置的移民,本質上,他們都是大明的子民。所以他們的生命安全,還是要考慮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