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清國傾城之攝政王福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節 王府密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節 王府密道

莫非那枚玉佩已經被他遺失了?似乎不太可能。我只知道那枚龍形玉佩對於多爾袞的意義是非同小可的——這是天命十一年時,努爾哈赤出征寧遠,在誓師大會上當著眾多兄弟子侄的面親手交給多爾袞的。要知道,這枚玉佩上的行龍是五爪的,只有君主大汗才可以使用,努爾哈赤的用意也可想而知。只不過努爾哈赤沒有想到的是,當初對多爾袞的殷殷厚望,居然鑄成了這個兒子接下來許多年的磨難,饒他一世英雄,也始料未及。

這枚龍配一直被多爾袞視為珍寶,愛惜有加,是不至於因為疏忽而丟失的。假如真的是丟失,以他對這龍配的珍視程度,一定會讓所有的奴才們找尋遍皇宮的每一個角落,否則決不會善罷甘休。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疑惑雖然產生,然而我卻猶豫著沒有問出口。估計沒有我想象得那麼嚴重,否則多爾袞絕對不會如此若無其事,隨便找了另外一枚玉佩來代替,這個男人的想法,有很多時候我根本猜測不透。

儘管小家夥剛剛出生才一天,然而胖乎乎的小手已經會做簡單的抓握動作了。只見他興致勃勃地抓著玉佩,好奇地想要舉到眼前來看,無奈兩臂施展不開,所以"啊""啊"地抗議了兩聲。我連忙將手臂鬆開,他這才心滿意足地玩弄起來。

多爾袞對這孩子很是歡喜,他立即稱讚道:"別看他這麼小,脾氣卻不小,有那麼一股子不肯服輸示弱的勁頭,將來肯定不會是庸庸碌碌之輩,我看呀,這孩子將來肯定比他阿瑪要有出息!"

多鐸撇了撇嘴,不以為然:"呵呵,你說這話就是不給我留面子了,要說起領兵打仗來,我還自認眼下大清除了你之外,還沒有能比我更有能耐的,我就不相信這個小兒將來還能在這方面勝過我去。"

"你還別不服,你小的時候,兄長們還說你這麼愛哭,將來肯定是個膽小鬼呢,現在還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再說了,等到這孩子長大時,說不定大清已經一統天下,再也用不著像咱們這兩三代人一樣風裡來雨裡去地在沙場上吃苦了呢。但願他能做個治世能臣,將來輔佐我的東青開創大清盛世呢。"多爾袞說到這裡時,眼睛中洋溢著對後輩的期望,正如每一個慈愛的父親。

我問道:"十五叔,這孩子取名字了沒有?"因為我忽然想起,由於我的介入使這個歷史的細節都發生了變化。歷史上的伯奇福晉後來改嫁給了多爾袞,並沒有再次生育;而現在成了多鐸的側妃,又這麼快就生了個男孩,的確算是改變了歷史。和東青一樣,他是又一個新增出來的人物,這個在原本歷史中沒有的人物,將來會不會成為一代名臣或是一代名將呢?果真如此的話,那麼他的名字,的確要好生思量一下了。

"呃...瞧我都高興得差點糊塗了,竟然忘記為孩子取名了!"多鐸說著,一拍剃得溜青的前額,"唉,這事兒弄的...該琢磨個什麼樣的名字才好呢?"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樣。

伯奇福晉笑道:"我看這樣吧,你平日裡最懶得讀書,能取出什麼有學問有意思的名字來?既然皇上這麼喜歡咱們兒子,就不如請皇上給咱們兒子賜個名字吧!"

其實,滿人取名字也是非常隨意的,隨便看到什麼器物,就以此給孩子命名,所以會產生很多匪夷所思,甚至是粗鄙好笑的名字來。別的不說,單他們兄弟倆的名字,就實在不怎麼樣,太沒水平了。

果不其然,在取滿文意思的名字時,多爾袞也沒有表現出有什麼多高的水準來,"這孩子現在排行第八,出生時又有八斤重,乾脆就叫'嶽代';[滿語數字]吧!"

多鐸也沒有什麼意見,正在點頭時,我忍不住想笑:這嶽代就是"老八"的意思,如果將愛新覺羅V嶽代翻譯成漢文,不就是"金老八"嗎?居然和我在現代時看過的一本小說裡的馬匪頭子同名,難道叫這孩子將來也當個"鬍子"?又或者可以解釋為"八斤",這不是和著名文學家巴金諧音嗎?

見到我忍俊不禁的模樣,多爾袞立即把球踢了過來,"看你這副模樣,好像有什麼更好的想法?不妨說說看。"

"如今咱們進了關,將來就是要統治整個天下,到時候為大清效力的漢人越來越多,倘若仍然直呼這類滿洲名字,感覺總是有那麼點奇怪。不如乾脆就取一個漢文意思的名字吧!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把這個詞的前後兩字調換一下,改成'岱嶽';不就好了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哪個'岱';?是泰山的那個'岱';字嗎?"多爾袞略一沉吟,明白了,立即點頭同意,"嗯,這麼改最好,岱嶽就是泰山,的確是個最能體現男人力量和氣魄的好名字。"

我補充道:"是啊,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就要有頂天立地的氣勢,有泰山一樣的穩重,有東海一樣胸懷..."

多爾袞忽然來了靈感,用灼灼的目光注視著我,"這個寓意好,咱們下一個兒子,就乾脆叫'東海';好了,簡單直白,卻最大氣不過!"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旁邊的多鐸已經爽朗地笑了起來:"哥,你還真是未雨綢繆啊!這第二個兒子連半點動靜還沒有呢,就忙不迭地準備起來了。不過這名字確實不錯,很有氣魄。我的兒子叫岱嶽,你的兒子叫東海,還正好登對兒!泰山永固,東海橫流。說不定將來他們之間的兄弟情分,還能成就一段千古佳話呢!哈哈哈..."

我的額頭幾乎冒出冷汗,真佩服這哥倆的創意,難道就不能取個更有學問點的名字來嗎?這下好了,我的孩子們,東青、東莪、還有不知道哪年出生的東海,還真是漢化的模範,成了個"東"字輩了。不知道如果下一次生的是個女兒,是不是要叫作"東濱"呢?只要不叫東山,就阿彌陀佛了。

這個哥倆說得高興,盡情地構織著兩個孩子的未來藍圖,已經完全忘記了徵詢我們這兩個女人的意見。我只得和伯奇福晉同病相憐地相視一笑,然而無可奈何地低頭欣賞著小岱嶽正不知厭煩地玩弄著那塊毫無瑕疵的玉佩。

多爾袞今天心情很好,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意思了。很快,就到了日頭過午,他又毫不客氣地留下來吃飯,還叫多鐸將那些個福晉們統統找來一起用膳,熱熱鬧鬧地一大桌子,好生體會一下久違了的家庭樂趣。

宴席間,兄弟倆把酒言歡,喝得很是痛快,我在旁邊也插不上嘴,於是悄悄地離席,到外面透透氣。

此時的花園,已經是繁華落盡,遍眼枯黃。哪怕是傲霜怒放的秋菊,也徹底凋零,殘留的枯葉,似乎在靜靜地等待著第一場冬雪的來臨。天空陰沉沉的,鉛色的雲猶如低垂的幕布,讓人的心情難以明媚。

正覺得心思蕭索之間,忽然聽到身後有了動靜,我轉身一看,居然是多鐸。他正站在花園的月門前,注視著我,依舊是一臉慣有的疲懶笑意,邪邪的,沒個正形。

"我說怎麼才一轉眼的功夫,就不見嫂子的影子了,原來是跑來這裡賞落葉來了。"

"怎麼,十五叔莫非覺得和皇上飲酒還不夠盡興,於是偷了個空當溜出來,也來賞落葉了?"我懶洋洋地說道,"單獨把你哥哥扔在一群女人堆裡,你就這麼放心?"

多鐸笑道:"我當然放心,我哥哥的眼界甚高,我的那些庸脂俗粉的,他肯定看都看不上。不過他要是發現你我同時消失了這許久,指不定要放心不下了,呵呵呵..."

我不禁莞爾,"你還真是膽大無畏,頂風作案哪!你不害怕,我還害怕呢。你要賞葉就留在這裡賞葉吧,我可得趕快回去了,不然又要害得皇上東想西想了。"說罷,轉身欲走。

多鐸反剪著雙手,昂首挺胸地擋在我面前,"呃,別著急嘛!我悄悄出來,就是想找個難得的機會,單獨給你瞧一件秘密的。"

看著他神秘兮兮的模樣,我倒也不得不起了好奇心,卻表面上裝作漠不關心,"你就繼續賣關子吧,我可沒有功夫在這裡跟你耽誤。"

"你跟我過來,看看就明白了。"

穿過花園的正門,來到一座基座甚高,頗具規模的建築前,多鐸伸手指了指門楹上剛剛取下牌匾的痕跡,"瞧著沒,這座大殿,在明朝時叫作'洪慶宮';,是原本明英宗所居住的南宮正殿,我也是剛剛搬進來之後,檢視了南宮圖紙才知道的。"

我點了點頭,"嗯,長見識了,想不到十五叔對這些建築土木方面還頗感興趣嘛!"我不明白,在這座明朝遺留下來的舊宮室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讓多鐸還特地介紹給我來看。

"你跟我到這邊來。"說著,多鐸在前面引路,徑直朝大殿的東南角走去,我好奇地跟在後面,想要看個究竟。

終於,他在三座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塑像下面停住了腳步。我抬頭望去,只見這是分別是麒麟,駿馬,貔貅,高約兩丈,下面是大理石的基座。正中的麒麟雕像所用基座是方形的,兩側的雕像基座則是圓形。上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人物像,我仔細看了看,原來都是峨冠博帶,寬袖烏紗的明朝人形象,看著新舊程度,大概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看來這很有可能是當年明英宗在此居住時所建造的。

我用目光詢問著多鐸,想知道他帶我來看這幾座並不怎麼特殊起眼的雕像來做什麼。

他不緊不慢地走上前去,伸手撫摸著麒麟身上的鱗片,悠悠道:"這個秘密,居然被我無意間撞破了,可謂是巧合至極。否則就算在這裡住一輩子,也未必能發現這其中暗藏的玄機呢。"

說話間,多鐸用手指衡量著鱗片之間的距離,從下到上數了第三排之後,猛然在一片上按下。我驚訝地看著那應聲而陷的石鈕,心中大叫詭異——小說中的密室機關之類,原來不完全都是虛構的呀!

接下來,出現的一幕更令我大開眼界來:只見那看似毫無縫隙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居然緩緩地出現一條縫隙,然後慢慢地自動向兩邊敞開,越來越大,直到足夠容納兩人並肩進入後,方才徹底停止了移動。

我的心禁不住怦怦亂跳起來,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寶庫,密室,還是什麼神秘的墓葬?曾經居住在南宮七年之久,最終復辟成功的太上皇英宗,究竟在這裡留下了什麼秘密?強按捺著巨大的驚愕,我走到近前,向下探去,卻見是個黑黑的洞,到底有多深,誰也不知。

一股陰冷的氣息從地下傳來,讓我驀地打了個寒戰,不敢再向下探查,"這下面究竟是什麼?你有沒有派人進去探查過?"

多鐸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我當然已經探查仔細了,否則又怎麼會迫不及待地令你知曉?"

接著,他隨手按下了機關,那兩扇大理石的入口石門,又漸漸合攏了,仍然是嚴嚴實實,看不出任何縫隙,讓人不得不感嘆工匠那出神入化的高超手藝。看著石門徹底關閉,多鐸就向後走了幾步,身手利落地一個翻身,就穩穩地站在了駿馬的雕像上。然後向我伸出手來:"來,你也上來,站在這高處瞧瞧就明白了。"

我稍一猶豫,但也沒有拒絕,還是搭上了他的手。他用力一拽,我就順利地站在了雕像的基座上。此處本身就地勢甚高,因此向北邊望去,整個紫禁城的鳥瞰圖,幾乎盡收眼底。看著看著,我的心裡突然明白了什麼。

"這莫非是通往紫禁城的秘密通道?"想到此處,儘管北風寒冷,我卻仍然有汗流浹背的衝動。

"嫂子果然聰明,一下子就猜中了。"多鐸眯縫著眼睛,迎著風朝不遠處的紫禁城望去,"我已經探查清楚了,這條密道的方向,正是衝著乾清宮而去的,卻不知何故,只挖掘到旁邊的交泰殿附近就停住了——這密道的盡頭,距離坤寧宮只有區區十二三丈遠,只要再挖上五六日,就可以在坤寧宮開個出口,直接抵達內院了。"

我心中的謎團漸漸解開了:莫非因當年的"奪門之變"?明英宗被從瓦剌部迎回來之後,被弟弟景泰帝尊為太上皇,軟禁在與紫禁城只有一牆之隔的重華宮,也就是眼下的這座王府裡面。七年之後,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政變,明英宗就是從這裡走出去,堂而皇之地重新登上皇位的。莫非,這條密道就是他在韜光養晦時期,派人秘密發掘,打算一直通到宮裡去,搞個突然襲擊,裡應外合的?否則如何解釋這密道一直通向明朝皇帝所居住的乾清宮呢?

看著那大片大片巍峨的宮殿,我猜測著,為何這密道沒有挖掘到乾清宮就中止了呢?哦,記得明英宗是碰巧趕上清侯石亨,徐有貞,宦官曹吉祥等人的秘密政變,被直接撞開宮門迎接入紫禁城復辟的,所以這密道還沒有徹底竣工,就提前失去了用場。估計隨著知曉這條密道的人陸續死去,這個天大的秘密就徹底地埋入了地下。現如今,倒是機緣巧合,偏巧被多鐸發現了。只不過,我疑惑著他是不是另有打算,準備利用這條密道作什麼文章呢?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