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時代之2010最新章節列表 > 95 來自四方的關注【求首訂,求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5 來自四方的關注【求首訂,求月票】

隨著頭條公司的逐步崛起,一些嗅覺敏銳的網際網路公司已經開始對它有了一定的關注,而因為曾經的【雙十一版權】出售,頭條公司也進入了bat三巨頭的視線。

只不過在大部分傳統巨頭的眼中,手機市場對他們來說只是電腦市場的一個補充,沒人會相信未來,手機會成為上網的主流,頂多也就是人們在不方便使用電腦的時候利用手機的功能來互補一下而已。

當得知頭條公司的幾款產品主打手機市場時,大部分公司也都並沒有在意,應用市場這種玩意,對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可能也就是十年前的hao123,看起來流量大,但本身價值非常低。

而因為手機的APP屬性,應用市場比起曾經的導航網站更有所不如,因為導航網雖然留不住使用者,但很多人每次上網仍然都會進入導航網站,哪怕時間很短,但也有了一定的日活。

而手機的應用市場呢?一旦使用者下載需要的APP,就再也不會點選應用市場了,這種雞肋的軟體,對於頭條這種新創業企業算是不錯的選擇,但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價值太低,有沒有都無所謂。

而頭條公司的第二款軟體,就是今日頭條,就更直接被忽視了,入口網站已經沒落,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在00年初,國內乃至國際上最強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就是入口網站,佰度最初的創業目的其實也就是為了給入口網站提供搜尋服務。

但05年之後,搜索引擎崛起,bat為首的巨頭開始打造生態鏈,入口網站徹底沒落,連網易,新浪都在想方設法的轉型。頭條公司逆流而上做內容業務,在很多人看來,的確是非常的不可思議。

而第三款軟體,也就是趣信,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雖然網際網路大佬們不看好同時也不重視移動網際網路市場,但眼光卓越的人還是能看出來,移動網際網路對於社交的影響會非常之大,而社交軟體並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流量。

這也是為什麼在bat之中,只有藤迅最早就就開發了針對蘋果與安卓的手機QQ版本,而很多人也都看出了趣信所帶的“陌生人社交”屬性與QQ逆向而馳,說趣信能夠威脅QQ,沒人會相信,但獲得一定的市場還是有可能的,就像曾經的YY,搶下了QQ的群體聊天市場。

而當趣信推出一款自身攜帶的小遊戲跳一跳之時,大部分公司並沒有在意,然而短時間之內,不少白領階層,學生都開始玩這款遊戲。

大量的人玩遊戲,算不了什麼,但遊戲透過復活可以拉攏使用者之間的聯絡,也可以拉攏新的使用者,排行榜又進一步刺激著遊戲的可玩性。最終,趣信的大幅度下載還是引起了不少公司的注意,而這其中,最為關注的,自然是社交巨頭藤迅公司。

深海市,藤迅公司內部的一間辦公室內,一群人吊兒郎當的做在沙發之上,正是以張曉龍為首的“kik開發團隊”。

kik,也就是利用手機通訊錄中的好友關係,將資料資訊匯入社交軟體的一種技術。

在PC時代,藤迅憑藉著無可攻破的社交鏈,形成了一個龐大壟斷的網際網路帝國,沒有任何人能夠威脅藤迅的地位,所謂的bat三巨頭,即使相互攻伐,也都是藤迅進軍搜尋或者藤迅進軍購物,而藤迅的根基社交,從來不怕被威脅。

但蘋果與安卓手機智慧系統的出現,讓社交軟體與通訊錄出現在同一款智慧裝置之上,每個人手機裡的通訊錄,其實也是一個龐大的社交鏈,在一定程度上,比QQ的社交鏈還要重要,而kik技術的出現,對藤迅帝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威脅。

因為任何一家公司,包括藤迅曾經的對手,他們可以直接利用技術複製使用者手機上的關係鏈,從而打破藤迅的社交壟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是一種可以威脅藤迅命脈的技術,而藤迅內部,第一個發現這種威脅的,正是張曉龍,也就是後世的微信之父。

張曉龍曾經負責的是藤迅的QQ郵箱業務,憑藉著腦洞大開的“漂流瓶”,QQ郵箱超過了網易郵箱,成為了國內的霸主,而在10年初,張曉龍就發現了手機市場之上,很有可能會有公司憑藉著手機通訊錄之中的社交鏈,來成立一款新的社交軟體,雖然過程肯定很難,但這種威脅足以傷到藤迅的命脈,於是,他提出了要做一款屬於藤迅的移動社交軟體。

創意是美好的,但藤迅這種級別的公司,內部有幾大事業部,部門內部的爭鬥也非常嚴重,特別是已經有了手機QQ的情況下,為什麼還需要重新開發一款軟體?手機QQ不能複製手機通訊錄嗎?

藤迅的流量是非常龐大的,但再龐大也是有限的,藤迅內部幾十個業務部門,都在爭奪最核心的流量,而培養一個新的社交軟體,必然需要海量的流量支援,更不用說著還會威脅到QQ在藤迅公司內部的地位。

經過了半年的努力,張曉龍才讓藤迅公司的高層同意推出專門針對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的社交軟體,而且同時有三款,三個部門負責,在初期,藤迅內部的支援有限,三款軟體靠各自發展,誰走到了最後,贏得了市場好評,就會再獲得藤迅的全力支持。

10年10月,張曉龍負責的微信專案正是立項,按照自己的理念,張曉龍開始打磨這款產品,然而想不到的是,在微信剛剛成立不久,一個名叫趣信的軟體出現,隨後小米推出了米聊,這兩款產品的風格都與他的理念非常相似,特別是前者,簡直就是他夢寐以求的頁面佈局。

後續,米聊的用戶量發展雖然快,但張曉龍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這些資料都是米U系統的自帶所引發,真實的軟體日活低的可怕,根本就沒有什麼使用者粘性。

而另一家,由一名大學生所創造的趣信,則是讓他萬分警戒,張曉龍作為藤迅公司的高層,自然知道藤迅曾經花了不少的錢從頭條公司手中買下了【雙十一版權】。

藤迅公司後續怎麼處理【雙十一】版權,張曉龍不感興趣,但周宇傑怎麼花那一千萬美金,張曉龍則十分關注。

不少關注頭條發展情況的人,知曉頭條花了大代價普及應用寶以及今日頭條,而趣信則是自由發展,因此認為頭條的核心業務應該是應用寶以及新聞業務,社交只是配套,與小米公司的米聊一樣。

但張曉龍經過分析,特別是趣信推出了附近的人之後,張曉龍斷定,頭條並不是不發展趣信,而是在穩步發展,不追求用戶數量,追求的是使用者的活躍度,如此經營之下,可以保證每一個新加入趣信的使用者,有著一定的可玩性,這樣才能夠留住新的使用者。穩步發展或許會很慢,但一旦到了一個爆發期,就會迅速發展。

而這一次,趣信推出了一款小遊戲,徹底改變了之前穩步的策略,趣信的使用者人數開始大幅度增加,排行榜更是刺激著使用者在不停的跳啊跳跳跳跳。

在張曉龍這種人看來,這種遊戲很無趣,但網際網路行業,本身就是得D絲者得天下,一群什麼都不懂,一點誘惑就能吸引他們飛蛾撲火的無數小白,才是最為龐大的使用者群體,而趣信,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擴張腳步。

熄掉了手中的香菸,張曉龍說道:“好了,先不扯其他的了,馬上微信就要釋出了,趣信突然推出了這一款小遊戲,在市場上迅速擴張,我們的微信只是一款新軟體,雖然背靠藤迅,但在初期,也只能靠我們自己,我們該怎麼進行第一步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