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盜墓:父親的筆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章 玉塞九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章 玉塞九竅

“喂,站著幹嘛,過來幫忙。”齊雨箬叫道。

我的思路被打斷了,走過去他們幫忙。

“不是叫你,是叫啞巴。你還是管好自己。”老周毫不客氣地說。

啞巴停止了用礦燈對著牆上殘破的圖案的掃動,走過去用撬棍幫他們啟開棺材蓋板。

開啟棺蓋以後,齊雨箬和老周的臉簡直可以用喜上眉梢來形容。

在棺材的底部,黑色的不知名的汙泥中,可見美玉瑩瑩微光。有些玉石之中含著大量的磷在微光中會發出隱隱的綠光。面對著明器,齊雨箬他們就算再喜形於色,也不會徒手去拿那些陪葬品。

來這裡的時候,車上閒著無聊,齊雨箬就給我講過一些他們以前遇到的事情。說的是以前在盜墓的隊伍裡遇到的一個斷去一臂的中年男人。這個中年男人以前也是這方面的好手,因為在一個周代的古墓裡一時見財起意,用裸手去觸碰泡在棺材的汙泥中的隨葬品,結果回去以後當天手就疼得不能動彈。第二天早上,發現手臂爛了許多指甲蓋大小的窟窿,最後四處求醫問藥也治不好手上腐爛的洞。只能擷取了一整只右手。

這些棺材裡的所謂黑泥,不止塵土那麼簡單的,是從粽子身上褪下來的髒東西,就是為了替粽子保護那些隨葬的寶物,你要敢亂動,它就要你好看。

“這些都是寶貝啊。”老周讚歎道。

齊雨箬說:“那是自然,不過也算不上是最頂尖的,一等的隨葬品應是珠子,二等的才是這些玉石,普通人家用的都是壓口錢。這些個統稱叫做‘押舌’。”

“押舌”,指的是古時候放在死者口中的東西,《周禮?天宮天府》中記載有:“大喪共含玉。”

“押舌”除了玉、珠、錢以外還有貝殼和玳瑁等等,因為死者的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含玉,多為蟬型,所以又叫做“玉蟬”。以玉蟬作為死者的含玉,漢代居多。

“珠子,什麼珠子,珍珠百十來年就化血不見了,能有玉石值錢?”老周問。

“大概是鮫人的珠子,鮫珠這一類世間罕見的寶物,也可能是夜明珠,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因為有化學微量放射性元素,所以才導致黑暗處發光的地下礦石圓形的珠子。”我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齊雨箬說:“哪能是那些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的夜明珠,我說的珠子是鮫珠,鮫人泣珠聽說過沒有?就是鮫人的眼淚,那些鮫人的淚水滴落在地上自然就會凝結成珠子,在黑暗中閃閃發光,這些珠子價值連城。不是你說的礦石夜明珠。”齊雨箬想到這些寶物一臉的陶醉。

我說:“說的好像你親眼見過一樣。”

齊雨箬說:“你別不服氣,我們倒鬥的人中就流傳著南海的鮫人小明珠,還有土夫子親眼見過隨葬的鮫人屍骨,人首魚尾。”

老周不願意聽我們打嘴仗,迫不及待的用探陰爪去摸棺材,勾出一對玉豬。

這玉豬就是隨葬的玉握,和玉琀一樣都是寄託了古人暫死復生的幻想,祈求屍體不腐。

玉豬,也就是玉豬龍,死人握在手裡的豚型玉器,在漢代至魏晉南北朝中常常可見。

老周探陰爪勾出來的玉握造型很簡單,就是兩個豚型的彎彎的形狀,主要紋飾都在豬龍首和魚尾上,白色的玉上還有一些像魚的鱗片交叉的花紋。造型和紋飾都很簡單。據說是出於巫術的原因,死者手上才要一直握著這一對玉豬。

我往棺材裡面看了一眼,黑色的棺材底部還留有一些短圓型的祭祀玉器,它們正安靜的躺在裡面,一如千百年來所做的一樣。

“這裡面的玉塞怎麼少了?”我問。

齊雨箬用手清點著裡面的東西。

“這還用說,玉塞本就是塞在粽子身上的,剛才一陣亂,粽子身上的一些玉塞、九竅玉落進棺材裡,那些少了的必然在粽子身上。”齊雨箬說。

九竅玉是指堵塞在死者身上九竅的玉器。

“九竅”,是指人的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孔,一個嘴,以及生殖器和排洩部位。

“九竅玉”即塞在這些部位的玉器:眼塞、鼻塞、耳塞各兩個。口塞、肛塞、生殖器塞各一個。

其中,眼塞又稱眼簾,圓角長方形;鼻塞略作圓柱形;耳塞略作八角稜形;口塞如新月形,內側中端有三角形凸起,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與“玉琀”不同;肛塞為椎臺形,兩端粗細不同;生殖器男性為一短琮形,一端封閉,女性為一短尖首圭形。

晉代葛洪的《抱朴子》一書中說明古人為何使用九竅玉塞的原因:“金玉在九空與,則死人為之不朽。”這便是,金玉在人的九竅中,那死者就可以永遠都不腐朽。

看著老周用探陰爪扒拉著東西準備都帶走,我忍不住問:“椎臺形和短尖首圭形的玉塞,你們也要帶走嗎?”

“什麼?”老周顯然沒有聽懂我的話,但是齊雨箬是懂了,他說:“當然要帶走了。否則費那麼大的勁做什麼?”末了,還扭頭衝我壞笑。

我說:“你上回還和我說,你們有行內兩不取,三香三拜吹燈摸金的規矩,現在這規矩都作廢了是不是?”

這行內兩不取,三香三拜吹燈摸金的規矩指的是:兩不取,指的是不能夠取完死者的所有明器;不能損壞屍體。三香三拜,指開啟棺材取物價前,先要在棺材前點三炷香拜三拜,用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吹燈不摸金,開棺取物前必須在墓室東南角點燃一根蠟燭,如果蠟燭熄滅了就表示死者不樂意,就不能拿陪葬物,得按照原路返回。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你看,‘兩不取’裡的不能破壞墓主的屍體,可是剛才那一架,屍體都讓我們毀的差不多了,如果不打架毀壞屍體,那麼我們現在都成粽子嘴裡的爛肉了,是吧?”齊雨箬說。

他接過老周用探陰爪勾上了的隨葬品,小心的裝進牛皮紙裡面。

“實踐出真知。我們要與時俱進。”老周用兩句話包庇了自己和齊雨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