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帶著工業革命系統回明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六十六 馮如與飛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六十六 馮如與飛機

飛行器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可以分為航天器、航空器、火箭和導彈。無論哪一項,都是遠超於這個時代的創造發明,突破了人們的想象。

因為和西方開始正式接觸的原因,東西半球之間的距離過於遙遠,讓楚雲動起了發展航空技術的念頭,尤其是最為實用的飛機,可以極大地縮短不同區域之間的距離。不然楚雲無法想象自己要前往歐洲一趟需要多長的時間,或者他不敢將自己的性命賭在漫長的海上航程之上。

這一座研究飛行器的工廠位於郊外,剛剛成立不久,可以說資金不足、人手短缺、也沒有特定的生產目標。但是這裡孕育著超乎想象的未來科技。

工廠裡面只有十多個人,他們見到楚雲親自帶人到來,紛紛起身。

其中一個人穿著西裝,打著領帶,黑色的短髮梳得油光錚亮。他見到楚雲的到來,更是激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馮如,可有適應這裡的生活?”楚雲看到這一批人,同樣很是激動。

這一批人是清末民初相交之際的技術人才,被楚雲透過系統召喚過來。在楚雲眼中,這些人可都是寶貝。

馮如,中國航空之父,在紐約的一家工廠學習機械制造,後來又在華僑的資助下在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飛機製造廠。在他設立飛機製造廠的第二個年頭,他所在的工廠就被楚雲給召喚到了這個世界,成為楚雲旗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

楚雲本著想要先行開啟飛行器技術的研究,孕育個十幾二十年以後,也許能夠出現實用的遠端飛機。再過三四十年飛機的效能就能夠變得可靠,最終能夠保證飛機的安全性。

“這裡畢竟是故土,雖然古老了一些,不過很快便適應了。有了官府的支援,我們飛機製造廠將來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製造出一批可靠的飛機了!”馮如莫名其妙地來到這個世界,系統清除他對原本的世界的眷念以後,他覺得這裡給他發揮的空間更加廣闊。

“當初我得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以後,也心血來潮想要製造出更加可靠的飛行器。有幾個華僑大力資助我,我的得以成立一個小公司。後來第一次試飛失敗,廠房失火,工廠的材料、裝置全被焚燬,我陷入了困境……只好找了一個只有80平方英尺的屋子作為廠房。在如此窘迫的情形下,軍主您就將我們召喚了過來,給了我們廠房新的生機。”馮如說道。

“沒有想到你們當時如此困頓……”楚雲耐心地聽完馮如講述他與飛機之間的交集,深感他們第一批研究飛機的人之不易。

“若是軍主大人以為我們到來便能夠生產出真正的雙翼飛機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我們也不知道能不能夠真的製造出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一般的飛機。”馮如對於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那是他所在的年代普遍的擔憂,在西方技術已經遙遙領先了幾個層次的背景下,能不能夠模仿他們的技術甚至超越他們的技術。

“放心吧,你們只是缺乏時間的積累和金錢的支援。我們目前對於雙翼飛機的需求不是很大……雙翼飛機能夠在空中進行偵查雖然極好,不過我們的兵力太強,甚至不需要進行空中偵察……”楚雲讓馮如等人慢慢研究。

馮如考慮的是能不能仿造出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並進行超越,而楚雲所要考慮的是飛機的實用性。造不造得出是一回事,實用還是不實用又是一回事。

最開始的雙翼飛機並沒有實用性。

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留空時間59秒、飛行距離260米,可以看作是有動力的“滑翔機”。兩年以後製造的“飛行者三號”留空時間38分鐘、飛行距離38.6千米,才有一些實用價值。

這種實用價值還不能體現在運人或者運物上,而是在軍事領域進行偵查,爭奪“制空權”。

然而楚雲沒有這個需求啊。這個時代還沒有制空權的概念。他手下的火槍、火炮部隊組成的兵團,如果不惜一切代價發動強攻的話可以摧毀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偵察機的出現只是錦上添花。而且沒有機場、燃料不足、缺少飛行員、飛行距離有限等等,都嚴重束縛了飛機的運用。除非是到了二戰前期出現的全金屬張臂式單翼布螺旋槳飛機、噴氣式客機才真正有了實用價值!只是波音公司的波音247運輸機出現的時候,距離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已經過了30年。

楚雲現在開始稍微投資航天領域,主要是為了後代著想。他可能到了很久以後才能夠享受到飛機帶來的福利,但是這片土地的百姓在30年以後,肯定是有一批人能夠享受到這樣的福利。

“我們會儘快研製出可以飛行幾十公裡甚至上百公裡的飛機!”馮如還以為楚雲對他們工廠信心不足,不由有些著急。

他知道如果有楚雲的支援,他的工廠很有可能製造出有用的雙翼飛機。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飛行在藍天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明朝的萬戶就是這樣的先驅者,我當然想著能夠快點出現實用的飛機。只是很多先進的技術都需要技術積累和沉澱,不是著急就能夠造出來的。”楚雲解釋道,“比如你們飛機使用的發動機,就需要內燃機技術的支援。還有羽翼的比例、結構就需要空氣動力學的原理。飛機的材質又涉及到了材料學的領域。到了未來飛機可不是木質結構,而是全金屬結構,需要使用到合金、超合金。數量越來越龐大的基礎科學像是搭積木一樣搭建起來一個大廈,才形成一個個偉大的工業品。”

馮如聽楚雲描述飛機的未來,眼神中充滿了熱切。他是最早研究飛機的一群人之一,而楚雲的眼光卻貫穿了飛機百年歷史,能夠看清楚飛機的發展趨勢,讓馮如聽的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