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輿論準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輿論準備

看著各地送來的情報,茅元儀緊皺著眉頭,情況似乎越來越危急了,如今整個封地掌控的南方地域,除了以前的浙南五府和福建兩地之外,只有揚州府的駐軍足夠多又是近衛師和血狼團坐鎮,沒有鬧出什麼大動靜來,其他地方簡直是遍地烽煙。

“王爺究竟要做什麼?這麼做豈不是自毀長城?”茅元儀焦急得說道。

旁邊的宋獻策卻是老神在在得笑道:“不給對方足夠的希望,他們怎麼會跳出來給我們藉口,讓我們全部消滅。如果不能消除這些隱患,一旦我們在進攻清軍的時候爆發,那才叫真的首尾難顧了。”

“可是就算如此,也不要鬧得如此之大吧。大明朝廷的根基就在地方,朝廷歷來以宗族掌控地方,藉以拱衛國家。如今我們引得宗族全都反對我們,這地方還如何管理?”茅元儀反倒開始為宋獻策擔心了。

沒想到宋獻策對此卻是毫不在意,他冷笑道:“朝廷之所以孱弱,連建奴那樣的小邦都難以擊敗,其癥結就在地方的宗族。這些宗族勢力盤根錯節,他們以血脈關係將大量百姓牢牢拴在土地上,又透過官員彼此勾結起來挖空朝廷財賦。這些宗族在大明土地上就是國中之國,他們對底層百姓搜刮殆盡,自己取得了實際利益卻讓朝廷背黑鍋。平日裡鬧得民怨沸騰,戰時卻無法與國家形成合力,只盯著自己的那點眼前利益,這樣的宗族要之何用?”

“就算宗族無用,我們這樣做能打垮他們嗎?”旁邊的胡銳濤皺著眉頭,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這一點可以放心,我們的陸軍雖然表面上看兵力薄弱,但實際上浙南五府和福建的特警都已經枕戈達旦,只要想要我們可以在五天內利用預備隊徵召起二十萬大軍,並透過鐵路在三天內投送到封地任何一個地方。”戚成友解釋道。

“現在我們是否可以收網了?”茅元儀看向了宋獻策,朱聿鍵離開之前已經確定此時以他為主,所以茅元儀這次也要聽命於政務院總理了。

“不,還差了一點,我們要先在宣傳上下功夫,讓對方輸在道義上。然後以順誅逆,大勢之下將無往而不利。”宋獻策笑道。

“但願如此,不過這件事情必須儘快,武進城和萍鄉城兩地的守備團兵力太少,如果這樣堅持下去非常困難。”茅元儀說道。

“以總參謀部的估算,他們能夠堅持多久?”宋獻策問道。

“大概兩個月,如果時間再長,彈藥恐怕供應不上。”茅元儀回答道。

“好,就兩個月,足夠我們造勢了,到時候有你打的。”宋獻策笑道。

在兩路大軍攻入封地內之後,各地唐軍並未向著兩個方向增援,他們似乎被各地層出不窮的叛亂絆住了,很難遠途進行增援,就連靠近浙南五府和福建的地區,也爆發了大規模的衝突。

在這個時候,《寧波日報》作為政府喉舌,發揮出了其應有的作用。被法院抓獲的那些反叛者也不少,很快他們的審訊實錄遭到了披露。這些人也沒有什麼硬骨頭,各種違反法令欺行霸市,以及多收租稅迫害百姓的事情,他們全都做過。

除此之外,這些人此次的動機也有記述,大部分都將矛頭指向了致仕官員們。這些人挑動各地對政府仇恨,並僱傭各地無業地痞流氓圍攻政府各個機關,其中必然有人幕後操縱云云。

這些報紙對於幕後操縱的問題寫得相當隱晦,但若有如無的暗示都隱隱指向了應天府朝廷和建奴。報紙並未直指朝廷的陰謀,因為這樣做很容易讓皇權依然根深蒂固的百姓們反感,至少在那些新進併入封地的地區,皇權的至高無上依舊深入人心。不過當應天府這個即無先帝遺詔,也不是皇子登位的南明政府,與北方肆虐的建奴聯絡起來,其中的含義就耐人詢問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自從崇禎二年,建奴突入關內開始,《寧波日報》始終不遺餘力的宣揚建奴是多麼殘暴,其所到之處殺人盈野無惡不作,江南的百姓們早已對其深惡痛絕,甚至比北方百姓尤甚。

如今這個似乎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政府,隱隱與建奴相勾結,企圖顛覆最有希望光復大明的八賢王,這個訊息就有些耐人尋味了。當初在唐軍佔據各省的時候,為了做好輿論造勢,《寧波日報》曾經刊印過“崇禎遺詔”的內容,上面明明寫著將大片江南之地封給八賢王作為封地,並任命其為監國,統御唐軍收復失地將建奴趕出大明。

白紙黑字寫著又有皇上的御印,說明崇禎皇帝希望八賢王能夠掌控大明力量,儘快消滅入侵的建奴,那份詔書上可沒有什麼弘光帝繼位之類的東西。兩廂對比之下,似乎八賢王的監國位置更加名正言順。更何況許多被政府出資辦起的小報,也開始在報上大量刊登南宋皇帝趙構的生平,更是惹人遐想。

南宋皇帝趙構這個故事的隱喻很深,因為當初金軍南下一舉攻克北宋都城汴州開封城,掠走了北宋的徽宗和欽宗兩位皇帝,而南宋高宗趙構就趁勢在南方建立了小朝廷。當時趙構的皇位始終名不正言不順,再加上岳飛矢志要打回北方,接回徽宗和欽宗,結果犯了趙構的忌諱被害死。

這樣的情節很像如今的情況,八賢王矢志為崇禎皇帝復仇,接回皇子登基為帝。朱由崧卻出兵攻打八賢王,為得是阻止他接回北方已經失去聯絡的皇子。這個比喻更絕的是在北宋末年,宋朝也曾經聯絡金國一起進攻遼國,後來遭到金國這個盟友的偷襲,而皇太極領導的滿清正是以金國後裔自詡的。

這樣的隱喻非常陰毒,雖然報紙上沒有寫任何自己的評論導向,但人們已經不自覺的將如今情況看成了歷史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