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一個國家的誕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一個國家的誕生

“只有這麼小?”三人同時驚呼,他們沒想到看似廣大的北方土地,在這張地圖上只是一個不足巴掌大的地方,如果將其比照全世界的土地,實在太小了些。而那大片醒目的紅色表示著,朱聿鍵所掌控的封地早已達到了大明的數倍。這樣的敵人有多可怕,又如何是他們所能找惹得起的,三人頓時感到一陣無力。

朱聿鍵說道:“大明是不會讓你們立國的,但是非洲那片土地,我只掌控了南方一角而已。靠近南非那片地域的兩個色塊是大明的兩個屬國,其中一個是錫克教教徒建立的錫克國,旁邊那個是鄭芝龍建立的鄭國。如果你們打算去,也可以在那裡建立一個國家。有兩萬張獻忠留下來的精銳,也足夠你們在那裡拓展土地了。”

“為什麼要我們建國?”李定國抬頭看向了朱聿鍵說道。

“為了華夏人拓展更大的土地,如今我雖然擁有了廣大土地,但人口實在太少,難以繼續擴張了。而歐洲的勢力還很強,尤其在我將他們在亞洲的殖民地奪取之後,歐洲人開始轉而經營非洲。”朱聿鍵嘆氣道:“如果任由他們在非洲開發,慢慢依靠那裡的資源壯大起來,未來又是華夏的勁敵。現在我與他們訂有條約,不便直接出手搶奪土地,但你們如果立國卻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就算打了他們也無法想我抗議。”

“這麼說,我們豈不是成了王爺的馬前卒?”劉文秀問道。

“可以這麼說,不過你們應該是華夏百姓的馬前卒。再說那裡土地肥沃,有大量黑人可以作為奴隸,你們也不算吃虧。”朱聿鍵不怕他們不答應,因為條件實在太過優厚了:“只要你們前往,我會與你們建立貿易,讓你們可以利用那裡的出產換取更加先進的武器,能夠輕鬆的擴充套件土地。”

“好,我們幹了,還請王爺遵守諾言,讓義父的親眷一起去非洲。”李定國咬了咬牙,最終決定博一次否則就這樣老老實實的當百姓他不甘心。劉文秀和艾能奇也有同樣的想法,所以他們都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很好,我們會儘快安排你們過去,另外我先贊助你們三個月所需的物資,八千支燧發槍、十門千斤佛朗機炮和使用的的火藥鉛彈。”朱聿鍵說道:“不過你們不能鬆懈,這些物資耗盡之後,如果你再想要什麼,就要利用當地特產來換了。”

“不知道需要用什麼來換?”劉文秀問道。

“糧食、礦產,甚至是……奴隸。”朱聿鍵的眼睛盯著三人,讓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

朱聿鍵的話給了他們足夠的底氣,沒有加入唐軍的三人,最終決定輔佐張獻忠的兒子在非洲建立一個華夏人的新國家。因為是他們所能想象到最靠西方的土地,所以他們給這個國家取名大西國。歷史驚人的相似,甚至連名字都會重合,也讓朱聿鍵頗為感慨。

“王爺,李定國感念您寬宏大量,臨走之前我送王爺一個訊息,革左四營目前尚在大別山中。本來義父打算拉攏他們一同起事,只是這些人沒有答應,如今他們應該還有三四萬人,盤踞在大別山中對揚州府也是個威脅,還請王爺明斷。”

揮退了三人之後,朱聿鍵嘆了口氣道:“革左四營嗎?還真是個麻煩事,通知大漠保安公司的人,讓他們去處理這件事情,如果不行就讓近衛師將其剿滅。”

“王爺,這是北方送來的情報。”這一次來到揚州府短時期不會回去了,所以情報司的司長賀風也跟了來。他的情報司不屬於政務院,而是直接對朱聿鍵負責的部門,所以也不需要始終在寧波府辦公。

“什麼?拿來我看看。”朱聿鍵一直在等北方的情報,所以聽說有,他就迫不及待的要看看內容。

結果情報一看,果然是朱聿鍵始終等待的情報。布木布泰已經回到科爾沁部落,本來他是打算規勸父親吳克善脫離滿清,返回草原生活的,結果卻被大罵一頓。吳克善甚至將布木布泰重新晉獻給皇太極,希望能夠繼續鞏固雙方的關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布木布泰本來就是皇太極的妃子,雖然失蹤了這麼多年才回來,他也不會太過在意,只是皇太極如今身體已經積勞成疾被完全掏空了,兩人同房根本不可能。布木布泰重新進入皇太極的妃子行列,大多是因為一種政治關係的拉攏而已。

“她終於還是回到了皇太極身邊。”朱聿鍵看著情報嘆了口氣。

“怎麼?是布木布泰的訊息?”郝玉蘭皺著眉問道。

“是啊,她最終還是回到了皇太極的身邊。”朱聿鍵點頭回答。

旁邊的邢紅娘冷哼道:“布木布泰如此絕情真是該死,王爺如此喜歡她,她不但偷跑還跑回來皇太極那邊。”

“也不能怪她。”朱聿鍵神色黯然的搖了搖頭:“她是個奇女子,在個人愛情與部族興衰面前,她選擇了犧牲自己。”

“算了,不要在為這件事傷心了,只要活著總有見面之日。”郝玉蘭忍不住出言寬慰道。

“對,只要活著總能再見,既然布木布泰都能夠為了部族而犧牲自己,我們身為華夏男兒也不能落後。”朱聿鍵站起身來說道:“給宋獻策發電報,差不多可以收網了,讓他記住絕不能對敵人心慈手軟,不管他們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

“遵命。”旁邊的一名木蘭衛施禮後去傳令了,而這一道命令註定在大半個華夏掀起一場血雨腥風。這就是改革的陣痛,也是華夏擺脫王朝輪迴的怪圈,邁向新輝煌的必由之路,至於那些抱殘守缺,死抱著不正當利益的人註定成為華夏復興的墊腳石。

這次因為稅制改革而掀起的風浪,雖然在封地內愈演愈烈,卻始終在唐軍的掌控之中。那些聚眾鬧事的宗族和致仕官員也不可能得到好處,因為稅制是以法律法規的形勢頒佈,政府根本不會做出妥協,在許多致仕官員為了配合應天府的軍事行動,將和平抗議轉化為武裝暴動之後,妥協就更加不可能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