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背黑鍋的朝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背黑鍋的朝廷

“就算你們不投靠官府?難道還能有其他出路嗎?躲在大別山中?恐怕在八賢王徹底掌控江南之後,已經沒有這樣的可能了。”馬守應攤開了雙手:“就算你們依仗大別山的地勢,讓唐軍無法攻入那又如何?今後唐軍封鎖大別山,什麼物件也不許送入山內,光是食鹽一項你們就難以堅持。”

“我們可以打出去。”藺養成揮了揮拳頭。

馬守應卻搖頭道:“從大別山中打出去?你們還能強得過八大王張獻忠嗎?連他都已經戰死當場了,你們今後又會是個什麼下場?”這句話卻將眾人噎的不輕,在高迎祥死後,張獻忠被認為是與李自成齊名的,農民軍中的兩杆大旗。誰又能想到擁兵數十萬的張獻忠先是被盧象升打得四處躲藏,又被唐軍一舉剿滅,他本人也落得個身死當場。想到連張獻忠都死了,賀一龍等人的心情黯淡了下來,他們已經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了。

馬守應說道:“其實我知道諸位兄弟心中所想,投降進入唐軍畢竟不如自己為王自在。更何況大家的斤兩都清楚,說不定在唐軍中無法立足,出了軍營卻又不會營生。”

這句話算是說到了大家的心坎裡,四人都是臉上一紅。馬守應又說道:“實際上我這次來,已經得到了八賢王的允許,今後你們四人如果歸入唐軍,可以在我的屬下,咱們兄弟合兵一處也做一番大事業。”

如果繼續由馬守應牽頭,四人的心裡有了些把握,只是藺養成還有些不肯定:“如果我們離開大別山之後,八賢王反悔怎麼辦?”

“反悔?你將八賢王當成什麼人了?”馬守應叱道:“張獻忠兵敗身死,王爺都能善待他的家眷和三位義子,他們不願意從軍,八賢王就允許他們前往一個叫做非洲的地方立國自保,難道還會對你失信嗎?”

“什麼立國自保?”四人都是驚呼一聲,他們在大別山中消息閉塞,雖然隱約知道張獻忠兵敗身死,卻不知道具體情況以及善後的問題。馬守應當即將朱聿鍵的禮遇說了一遍,又將李定國等人所去的非洲描繪了一番,這些情況主要都是朱聿鍵告訴他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哥見多識廣,竟然連這個什麼非洲的地方都如此清楚。”劉希堯不禁歎服道。

“什麼見多識廣,這都是王爺親口告訴我的,實際上大哥我也打算開創一番事業,希望諸位兄弟幫忙。事成之後,咱們兄弟五人開創一番事業,同樣建立個國家又何妨?”馬守應笑道。

“什麼?建立國家?”四人再次驚呼。

馬守應點了點頭:“華夏王朝更替,只要上位者的意識有所波動,回華兩族就會出現大量傷亡,這是很難避免的,所以八賢王給我出了一個主意。他說只要我幫助大明完成一個任務,回族將擁有自己的國家,我就是這個國家的皇帝。如果四位兄弟肯助我,未來自己建國也好,或是與我共享富貴也罷,總好過當個流賊頭子吧。”馬守應隨即將自己要擔當的任務說了出來。

“哦?大哥如今有多少人馬?”賀一龍最是精細,當即詢問道。

“暫時有兩萬多騎兵,如果加上幾位兄弟的四萬步兵應該可以成事。此外西域的維族各部也加入了進來,其實我麾下的百姓已經超過了百萬,我們可以再徵兵五萬,組成十萬大軍幹這一票。”馬守應看著幾人說道。

“好,這次兄弟幹了,為了咱們今後能夠安安穩穩得享富貴,兄弟們就將性命交給大哥了。”賀一龍代表幾個兄弟說出了心聲。

“好兄弟。”馬守應激動的上前,用蒲扇般的大手拍在了賀一龍的肩膀上,其他三人也都走了過來,五個在戰場上結成的兄弟,終於又將手緊緊握在了一起,而他們也註定將成為華夏新的傳奇。

馬守應拉攏賀一龍等人,回革五營再次合流,成為了一股令任何人也不敢小視的勢力,朱聿鍵卻在寧波城的王府內哈哈大笑。自從與朝廷撕破臉之後,他就不再需要繼續留駐揚州城防備朝廷問責了,為了方便與宋獻策等人商討政務,他就返回了寧波府,結果還讓趙光抃多跑了一段冤枉路。

拿著趙光抃從應天府帶回來的聖旨,朱聿鍵對宋獻策說道:“看看如何?有了這個我們就能與馬士英等人平分權力,今後行事更加方便了。”

“我還是認為這樣做多此一舉,李自成、江北四鎮、乃至清軍都不是問題,我們為何要保留這樣一個小朝廷?”宋獻策搖頭道。

“這你就不懂了。”朱聿鍵雙眼注視著聖旨搖頭道:“你以為我留著那個小朝廷,只是為了安撫各方勢力嗎?當然不可否認,我有這一方面的想法,這不光是能不能打贏清軍的問題,還有儲存華夏百姓的問題。畢竟如今我們的國土過於廣大了,人口少了根本無法掌控,這就需要我們的人數加速增長,不能浪費一絲一毫。”說到這裡朱聿鍵不禁有些感慨,後世都談人太多地球難以負擔的問題,誰會想到人少了同樣令人頭疼。

朱聿鍵又看了宋獻策一眼道:“此外大明積弊已深,如果想要迅速革除弊端發展壯大,必然會損失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這部分人大多數都是士族。如果由我們釋出這樣的命令,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從這次田賦改革造成的叛亂,我想你也看得出來。”

“這是自然,田賦改革的確惹惱了士林不少人。”宋獻策說著眼前一亮:“難道王爺打算讓朝廷背黑鍋,我們得實惠?”

“不錯,你終於想到了。今後我們有什麼過於激烈的政策,就以朝廷的身份釋出,那些怨恨著指揮將矛頭指向應天府,我們則悶聲發大財。只有那些於民有利的政策,採用王府的名義釋出,此消彼長之下全國百姓都會聲討弘光帝的。”朱聿鍵一揮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