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扶植老國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六章 扶植老國王

朱聿鍵還在江華島上與光海君討價還價,卻接到了陳永疆打報告,漢城攻克了。聽到這個訊息的朱聿鍵一愣,他記得是讓陳永疆迎戰朝鮮水師,怎麼轉眼之間連漢城也被攻克了。

一問之下朱聿鍵才知道,朝鮮水師太過菜鳥,僅僅一個照面就被全殲,根本沒有提起大家的勁頭,戰鬥就結束了。陳永疆對此非常不滿,所以才將怒火發洩在漢城身上,結果嚇跑了李倧。

朱聿鍵得到訊息之後,立刻帶著光海君和張名振前往那裡,並命令陸軍接手漢城的防務。第四師以最快速度登陸,配合海軍陸戰隊將漢城的所有朝鮮軍隊繳械之後,控制了城中各處要點並宣佈戒嚴。

那些並未與李倧一起逃走的大臣,都是因為家中人口太多,實在捨不得拋下,就只有聽天由命了。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們與國王不同,國王如果不跑很容易被殺死,他們卻只是官員,對誰效忠都是一樣的。只要對方想要儘快控制朝鮮,就必須利用他們,這就是活命並繼續保持富貴的不二法門。

攜帶刀劍和火繩槍的士兵控制了漢城之後,立刻挨家挨戶搜查大臣的住所。事先駐守江華島用來監控光海君的那些朝鮮士兵被俘後,朱聿鍵想他們宣傳了大明朝廷的“旨意”,聲稱自己被派來撥亂反正,讓光海君重歸王位的,那些人自然立刻表示了忠心。

大明朝廷在朝鮮人的心目中地位極高,甚至比他們的大王還要高,這也是為什麼李倧在叛亂登位之後,幾次三番向朝廷請示,要求得到冊封的原因。蓋因沒有明朝的冊封,朝鮮這個藩屬國的王位就坐不安穩,因為從官吏到百姓,都會認為你不是正統的。

有這五十名歸順的朝鮮士兵帶路,大臣們的家自然是熟門熟路,很快所有大臣就都被集中起來帶到王宮。這些大臣被荷槍實彈的士兵帶走,一個個嚇得瑟瑟發抖,他們還以為自己要被槍決,無不後悔沒跟著李倧離開。

讓大臣們意外的是他們並未遭到槍決,驅趕他們的士兵雖然帶著火繩槍,態度卻頗為和緩,這讓他們內心的驚懼稍稍平復了一些。很快大臣們就被趕到了銀安殿,看到一身戎裝站立在大殿柱子下的張名振和劉體仁,以及殿內密佈的刀盾手,他們的心再次提了起來。

張名振環顧四周,看看人都已經到齊了,他對著門外喊道:“恭請唐王殿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恭請唐王殿下。”外面的傳令兵將訊息傳了出去,一會兒工夫在眾多朝鮮大臣的注視下,一個年輕得有些不像話的青年邁步走入了銀安殿。只見他身穿深紫色坐蟒袍,頭戴杏黃冕旒冠,一副明朝藩王的禮服打扮,看得眾多大臣一陣眼發直。

大明朝廷來朝鮮冊封,大多都是官員而已,頂天來個二品的尚書級別人物,已經很了不得的。他們雖然知道大明朝廷的禮制,坐蟒袍只有藩王級別才能穿帶,卻還是第一次見到,因為就連朝鮮國王也不敢穿坐蟒袍,以表示自己對明朝皇族藩王的尊敬。

一位擁有皇室血統的明朝藩王抵達朝鮮,這比將原子彈投在漢城還要令他們震驚,當然如果他們知道有原子彈這個東東的話。可以說如果朱聿鍵在這裡宣佈,朝鮮從此作為他的封地,併入大明國土,這些朝鮮大臣非但不會憤怒,反而還會彈冠相慶。但是朱聿鍵是不可能這麼做的,在這個需要上下團結共抗外敵的時候,他不可能給自己找麻煩讓崇禎懷疑,因為這樣吃虧的只能是大明朝的百姓。更何況李倧的殘餘勢力還很大,他也不能給對方藉口叛亂,這會牽扯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力。

朱聿鍵不想讓崇禎不會懷疑自己造成內耗,要讓後金放鬆警惕性,以便合適的時候進行偷襲,同時也要給朝鮮一個緩衝的時間,讓他能慢慢滅掉李倧的勢力。隱藏實力在遼東後方埋下一顆釘子,給後金以最為沉重的打擊,這是朱聿鍵已經考慮成熟的策略,至於這個策略如何執行,他已經胸有成竹了。

站在大殿的中央,朱聿鍵露出了儘量和煦的笑容:“諸位朝鮮國的官員們,本王是大明朝廷皇帝親自冊封的唐王,此次來到朝鮮純粹是為了撥亂反正,誅除逆黨。”

“王爺如何撥亂反正?似乎我王已經逃亡外地了。”一個官員戰戰兢兢的問道。

“不,你們的大王並未逃亡外地,逃掉的只是偽君而已,大明朝廷從未確認過他的身份。”朱聿鍵說道:“你們的真正大王乃是受過正式冊封的光海君,他才是真正的朝鮮大王。”

朱聿鍵此言一出滿場皆驚,眾人這才知道明軍打過來是什麼意思。朱聿鍵不等有人反駁,對著後面一揮袖子道:“來人,請光海君重歸王位。”

此話一出,銀安殿的側門開啟,兩名朝鮮宮中的侍女扶著顫巍巍的光海君走了進來。因為光海君雙目以盲,必須被人攙扶著才能勉強移動,所以他們走得很慢,直走了五分鐘才讓光海君做到了正中的王位上。

在這五分鐘的時間裡,大臣們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光海君作為前朝國君,是否應該擁戴。如果擁戴光海君,以他當年執政時所展現出來的殺伐果斷,這些從逆的官員都不會有好下場,可是如果不擁戴也於事無補,有明軍在此鎮壓,他們誰敢反對恐怕當時就會被抄家滅族,這同樣是個死而已。

當光海君坐回王位的時候,大臣們的思想鬥爭卻依然沒有結果,不過朱聿鍵沒有給他們再想下去的機會,他直接說道:“大王已經就位,你們還不拜見?”

“拜見大王。”張名振和劉體仁知道利害關係,立刻配合的跪了下去。

“拜見大王。”那些刀盾手也不失時機的跪地呼喊。

如今有人帶頭,誰還敢直戳戳的站在那裡,大臣們也慌亂的跪倒,參差不齊的喊著拜見大王。一時間整個銀安殿內到處都是跪倒高呼大王千歲的人,只有光海君和朱聿鍵一坐一站,依舊沒有低頭。看著所有大臣都拜了下去,朱聿鍵露出了滿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