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旱情嚴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一章 旱情嚴重

朱聿鍵得知這個訊息以後,又派了兩個鍾表匠去冶煉廠指導彈簧的煉製,並對所有製造的四輪馬車進行改造,將來四輪馬車的減震系統使用壽命將會大大提升了。

磨鏡工在歐洲也是稀缺的工匠種類,這不光是因為磨製鏡片對技藝的要求很高,主要還是需求問題。在這個時代對鏡頭需求最大的照相機尚未發明出來,磨製的鏡片只能用於製造單筒望遠鏡,這樣的需求量就少了許多。朱聿鍵現在就需要單筒望遠鏡裝備水師,這些磨鏡工解了燃眉之急。

朱聿鍵將他們送到玻璃廠,專門設定一家鏡片磨製車間,讓他們專門製作望遠鏡同時帶徒弟。朱聿鍵不僅僅要將望遠鏡裝備水師,陸軍也要大量裝備,以華夏陸軍的數量規模,只要裝備到營級,就是個恐怖的天文數字。因為有著龐大的裝備缺口,朱聿鍵專門派人當學徒學習磨製鏡片,以備擴大生產。

有了這一批工匠補充之後,朱聿鍵終於讓自己的工業體系完備了起來,至少對於這個時代而言,所有能製造的產品,他都可以製造了。就在朱聿鍵為自己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而欣喜的時候,一件預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崇禎二年的春季,從一開始似乎就預示著什麼,開始春耕以後就沒下過雨。大地因為缺水而龜裂,就連江南的各條河流的水量也在急劇減少。負責農業部的孫鉁非常著急,他剛剛擔任農業部的部長,沒想到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為了能讓百姓們多收糧食,他與農業部的官員們四處檢視災情,指導百姓們引水澆灌,同時要求所有不靠近河流的水稻田停止耕種,全部改為抗旱的土豆和紅薯作物。有孫鉁提前預見到了的大乾旱,加上冬天的時候各地水利工程已經修建完善,雖然沒能趕得及讓各個水庫蓄水,但憑藉河流自身水量,為各處農田引水還是沒有問題的。

朱聿鍵也知道乾旱的情況有多麼嚴重,在得到了孫鉁的報告之後,他也親自前往農田視察,檢視各地災情。這一次朱聿鍵雖然沒有穿便服,卻也沒有擺唐王的儀仗,而是騎馬帶著木蘭衛去寧波附近的農村勘察情況。

城市裡並無農作物種植,也沒有多少綠色,所以還看不出旱情有多麼嚴重。但是出了城門之後,朱聿鍵的眉頭就皺了起來,水泥路兩旁原本茵鬱的草地沒有一點綠色,除了去年的荒草胡亂的堆積著,竟然看不到新的草芽冒出來。

越往前走情況就越嚴重,就連本該異常茂盛的樹林此刻也是滿目蕭條,雖然這些樹還都活著,卻一個個蔫頭耷腦,葉子也是有氣無力的垂著,大多數都因為極度缺水而捲曲。幸好浙南五府經過一年多的治理,家家都有餘糧,還不至於到把人餓的吃樹皮草根的情況,所以這些樹木還都比較完整。

沿著官道走出十幾裡路,兩旁開始出現了阡陌齊整的農田,本應該整齊排列的農作物此時稀稀拉拉的,彷彿剛剛被人鏟掉了一般。朱聿鍵翻身下馬,走到農田之中看了看,他發現被刨去的都是水稻苗,很顯然這是有人故意為之。他隨手抓起一把土來輕輕捻動,那些土立刻變得細碎從他手心裡滑落,感覺不到一絲溼氣,很顯然這些土早已乾透了。

旱災的情況非常嚴重,甚至比朱聿鍵幼時在家鄉看到過了任何旱災都要嚴重,在後世的那個年代,至少還有生產隊的抽水機從遠處的河道裡日夜不停的抽著水,這些不算豐富的水量透過灌溉渠被引入田地,至少不會讓農作物渴死。可是在這裡,寧波城外的土地上,卻看不到河流的蹤跡,農民只能靠天吃飯。

朱聿鍵站起身來向四周眺望,看到了一個老漢和一個青年正在工作,老漢在前面拉著耕牛,青年則在後面扶著犁艱難的耕作著土地。見到有人朱聿鍵大步走了過去:“老丈請問一下,你們為什麼將水稻苗都鏟掉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唐王千歲。”見到朱聿鍵身上的坐蟒袍,這一老一少被嚇壞了,他們也顧不上耕牛和犁,連忙在田裡跪了下去。

朱聿鍵上前扶起兩人道:“兩位不必多禮,趕快起來吧。”

“殿下來小老兒的地頭,實乃……那句話怎麼說來著?”老頭說了半截卻轉頭去看那青年。

青年趕忙道:“是三生有幸。”他顯然在上夜校,已經能夠運用成語了。老頭子嘿嘿笑道:“反正我記得有個三,你小子上了夜校那是王爺的恩典,不像我到老也是個睜眼瞎。”

老頭子絮叨著,忽然想起來王爺還在旁邊,連忙又要下跪,卻被朱聿鍵攙住了。“老丈不需要磕頭,本王下達的《民法》不是規定了嗎?人生而平等,誰也不用跪誰,今後在浙南五府見面只需要抱拳行禮即可。”

“是,是,我聽村東頭的張秀才說過,王爺真是個好人啊,事事都為了我們小百姓著想。想當年啊可沒有這樣的好事,那時候我才二十多歲……”老頭子繼續絮叨著。

年輕人害怕朱聿鍵不耐煩,連忙阻止道:“爹,王爺在這裡,別總說你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王爺問什麼你就答什麼。”

“對,對,王爺您有何事?”老頭子顯然年紀太大了,腦子有些糊塗,不過朱聿鍵並沒有絲毫不耐煩,而是笑著繼續問道:“本王只是想要問問,你們為什麼把這麼好的水稻苗都鏟掉了?”

老頭子點點頭卻不說話,似乎腦子還是有些轉不過彎來,他兒子連忙代答道:“回稟王爺,這是民政司下得命令,讓我們這些不靠河的土地鏟掉水稻苗,全部改種紅薯和土豆。今年看來是要大旱的,這樣做免得顆粒無收。”

“怎麼?附近沒有河嗎?”朱聿鍵感覺長江以南似乎到處都是河,為什麼這裡卻如此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