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發現菸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八章 發現菸草

實際上朱聿鍵現在要去的這個仲宣樓,在歷史上卻是大大有名。據說東漢末年劉表治下的荊州相對安寧,有大批文學之士投奔襄陽,著名學者王粲也投奔了過來。但是他在此居住數年,卻始終得不到重用,鬱郁不得志的他便在此讀書作詩,寫成了歷史上著名的《登樓賦》。

後人為了紀念王粲,就在襄陽城東南角的城牆之上修建了王粲樓。萬曆年間,襄陽知府周紹稷從新翻修此樓,以當時王粲居襄陽為據,更名為仲宣樓,並派人到京城請朋友王世貞作《仲宣樓記》。如今這裡可是與黃鶴樓、晴川閣、岳陽樓並稱為“楚天四大名樓”的地方,所以襄王朱翊銘為了表示隆重,才在這裡設宴招待朱聿鍵。

朱聿鍵不知道這麼多典故,但他也看得出來,這座仲宣樓位於城牆之上,其雙層重簷莊重而不失華麗,整體格局大氣磅礴,又能藉助城牆的高度遠眺,對城內城外的美景一覽無餘,絕對是名家巧匠手筆。能夠在這裡宴請賓客,恐怕也只有襄王這樣級別的大人物了。

拾級而上步入樓內,此地已經佈置好了宴會場地,太監和侍女們來回忙碌著,擺上各種幹鮮果品,其中數人坐在案几前,正在低聲說著什麼。見到趙太監將朱聿鍵帶入殿內,他們齊齊抬頭看去。

居中一人首先站起迎了上來,隨後其他幾個人也都起身上前。趙太監連忙搶前幾步,對著中間那個人施禮道:“回稟王爺,唐王千歲駕到。”

那個人自然是襄王朱翊銘,他揮揮手讓趙太監退下,自己上前施禮道:“王弟到此鞍馬勞頓,本王未能遠迎失禮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翊銘是燕王一脈,絕對的正統皇族,其祖上的第一代襄王正是協助明英宗復辟的朱瞻善,與皇帝血緣關係很近,當今天子朱由撿比他低了兩輩,所以其正好與唐王一脈的朱聿鍵平輩,只不過他年歲大了許多,所以才叫朱聿鍵王弟。

臨來之前朱聿鍵也做過功課,知道這位襄王的身份血統,他連忙施禮向朱翊銘施禮口稱不敢。朱翊銘卻是相當熱情,連忙給他介紹旁邊的幾人。原來那幾個人也都皇族出身,而且都是朱翊銘的兒子,分別是貴陽王朱常法,福清王朱常澄和進賢王朱常淦。三人都是口稱王叔,與朱聿鍵一一見了禮。

眾人都認識了一番這才紛紛落座,朱翊銘則將朱聿鍵讓到了自己身邊的位子,與他聊起天來。一會兒工夫,各種菜餚就端了上來,襄陽以湖北菜的襄隕菜系為主,席間多是以河魚和肉食為主,什麼武當猴頭、八寶甲魚、鍋貼鱖魚、蜜棗羊肉、拔絲獼猴桃等應有盡有,尤其是一道神農熊掌更是美味,吃得朱聿鍵胃口大開。

朱翊銘等幾人按照祖宗立法,不許離開封地,所以普遍對外面的世界很嚮往,席間自然多是詢問各地風景。朱聿鍵雖然這一世走的地方不多,但後世那些美景他在網上也都見過,反正這幾個都是沒出過門的死宅,他就發揮自己的口才神侃一通,把什麼古今中外都連在一起,聽得幾人直發呆。

“王叔見多識廣,小侄佩服之至啊。”福清王朱常澄聽得雙眼發直,不禁羨慕起朱聿鍵來。

朱聿鍵嘆氣道:“其實我去的地方也不多,無非是南陽府、京城和浙南數地之間而已,大多數訊息還是從他人口中聽來的。浙南如今發展航運,各地商賈雲集,所以這訊息自然就多了。”

“說起來王叔領地內的東西還真是好用,像那個香皂、還有大塊的玻璃鏡,都是上品。”進賢王朱常淦也不禁讚歎,如今他在王府裡已經用慣了這些東西,都感覺非常方便。

“那些算什麼,還是這個最好用。”貴陽王朱常法說著拿出來一根紅木製成的杆子,這根杆子有食指粗細,一頭是黃金製成碗裝彎頭,另一邊則是上等和田玉做得嘴子,中間還有用金絲掛著的一個蘇繡小口袋,看上去雍容華貴。

只見朱常法不慌不忙將金色碗狀的一頭在蘇繡袋子裡挖了挖,等拿出來時上面已經多些金色的片狀碎屑。他將那些碎屑壓緊,然後從懷中掏出一盒南陽化工廠出品的火柴,直接擦出火來點燃了那一段,緊接著他吧嗒吧嗒的抽起來,又極其享受的吐出一股青煙。

對於這個東西朱聿鍵一眼就認了出來,這正是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旱菸袋,估計那個年代在現實生活中,只有非常偏遠的地方還有人用了。朱聿鍵不禁心中狂喜,他曾經在浙江一帶尋找過這個東西,但是沒有找到。

根據他以前在歷史課本上學來的知識,菸草原產於南美洲,但什麼時候穿入華夏他並不清楚,當時他還以為菸草依然沒有傳入,還打算以後派船去那邊尋找,沒想到今天偶然得見。

實際上朱聿鍵沒有考慮到,古代任何東西的傳播速度都非常緩慢,浙江見不到菸草卻不等於全國其他地方沒有。實際上根據歷史所述,菸草傳入華夏大概是萬曆年間的事情,據說傳入有兩條路線,其一就是來自於南方。

因為西班牙的緣故,菸草早已在呂宋島有所種植,後來跟隨水手被傳入廣西,慢慢開始在當地盛行。在這個時空菸草已經在福建培育種植,但價格比較高普通人根本抽不起。當初吳城等船匠抵達象山的時候,吳城就有這樣一個旱菸袋,只不過朱聿鍵當時只顧著造船,並沒注意到。

另外一條路線則是從朝鮮傳入到後金,當時後金各個王宮貝勒都很喜歡菸草,視其為必需之物。

當時對菸草的吸食只不過是個開端,大家的方式五花八門,北方人經過研究,慢慢都開始使用旱菸袋這樣的工具,南方則多竹子,許多人因陋就簡使用粗大的毛竹,只需稍微加工就能作為水菸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