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脈相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脈相連

這個時候那名酋長也衝了出來,大聲對所有族人宣佈,他的兒子已經得救了。聽到這個訊息,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就連那名巫醫也不再鼓動他人了。將酋長兒子救治好了以後,這些印第安人徹底放下了戒心,將陳子龍等人當做了好朋友。

印第安人非常熱情好客,甚至將房子讓出來給陳子龍等人住。陳子龍等人也是給予豐厚的回報,那些從船上帶來的肉罐頭和餅乾等食物,成了印第安人非常喜歡的食物。對於船上廚師製作的華夏菜式,更是讓他們驚為神物。

船上的廚師自然是敞開供應,唯一讓他頭疼的是船上攜帶的材料不多,只能使用當地的物產。而奇瓦瓦島上的印第安人食物品種並不多,只有仙人掌、玉米、番茄、火雞、羊駝等數種食物,逼得船員們不得不開始在當地種菜。

雙方的感情越來越融洽,這個部落的酋長很快將他們介紹給周圍的同族人,很快在奇瓦瓦半島上居住的殷福布族人都知道來了這樣一些人,他們聲稱是來自天國的人,是幫助他們擺脫紅發魔鬼(紅頭髮的西班牙人)侵擾的。

聽到這個訊息的殷福布族人都彷彿看到了希望,他們很快串聯起來,決定集合所有酋長,在陳子龍最初登陸的這個部落開辦一次部族大會。那位酋長相當高興,立刻熱情宣佈準備大量豐盛食物,為各地酋長們準備大會場地。

陳子龍也感覺這是個好機會,應該可以讓他的殖民進度加快,因此他可謂是傾其所有,讓伙房置辦了豐盛的食物。五天之後,部族大會順利召開,屬於殷福布族的上百名酋長都來到了此地,參加這次盛況空間的大會。

此時酋長兒子的病情已經完全好轉,在大會開始之前,酋長已經拉著自己的兒子,在眾多酋長面前,講述起這些天國人神奇的醫術,以及那些美味至極的食物。很快食物都被送了上來,酋長們大快朵頤吃得不亦樂乎,經過這樣真實的感受,他們算是徹底信服了。

陳子龍帶著劉宏來到場中,與酋長們進行了一番交流,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取得各個酋長的支援,以便能夠在奇瓦瓦半島站住腳。經過陳子龍對本國內部情況的一番描述,其中一個大酋長站了出來,他對著陳子龍躬身施禮說道:“如果你說得是真的,說不定我們真的是來自於華夏。”

“你有什麼證據?”聽到酋長話裡有話,陳子龍透過劉宏詢問了一句。

這位酋長說道:“先介紹一下,我的名字叫做牛科裡,牛是我的姓,我們名字的構成是一樣的,與那些西班牙人完全不同。”

這位牛科裡酋長顯然很有文化,竟然能夠找出互相之間名字的共同點。他繼續說道:“實際上在我們族內有著一個數千年的傳說,據說我們來自一個叫做殷商的地方,我們就是殷商人的後裔,所以我們才叫做殷福布族。根據故老相傳的記憶,我們是3000年前,從天國經天之浮橋島來到這裡的。”

“不會吧。”陳子龍大吃一驚,他沒想到朱聿鍵連這種事情也能判斷出來,這不是成了神人嘛。儘管陳子龍並不迷信鬼神,他也不得不向這個方向想了。

經過這位牛科裡酋長的述說,他們才知道原來不光是阿茲特克帝國,就連更南面的瑪雅帝國,也有同樣的傳說。據說在瑪雅帝國的領土上,生長這一種神奇的涕竹,這種植物被他們稱為生命之舟,他們當年就是以涕竹為舟,跨越了天之浮橋。

陳子龍傻了半天,這才反應過來對方所說的意思。他們的傳說可以證明,美洲的印第安人是無意中到來的殷商人,而涕竹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其主要分佈在福建和廣東。載去二節剖為兩半即可為舟,甲骨文中的"舟"字,便是涕竹舟的樣子。

牛科裡酋長回憶道:“我們的部落曾經是最初二十五族的其中一族,所以知道其中許多秘辛。據說3000年前,我們是一個叫做殷商的國家中,戰力非常強大的正規軍,當時我們受到一位叫做侯喜的將軍統帥。為了打擊敵人,我們乘著涕竹舟漂洋過海,卻流落到了這片大陸上。當時我們有二十五族,為了生存下去,我們共尊侯喜將軍為王,二十五族會師盟誓,相約用為兄弟之族,我們還流傳下來一首歌,叫做《侯喜王歌》。”

“哦?有這樣的歌?能不能唱一唱?”陳子龍對印第安人的這段歷史非常感興趣,當即詢問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牛科裡酋長笑著說道:“實際上這首歌流傳很廣,在坐的酋長都會唱的,來咱們大家一起為天國的客人們唱一次。”

“好啊。”眾多酋長應和著,部落內的印第安人拿來類似於戰鼓的一種樂器,在這種樂器的敲擊下,眾多酋長端著酒杯,唱起來一首雄壯的歌曲:“二十五族為呀兄弟,跟著侯喜過天之浮橋,途中艱難不能忘,分發麥黍眾相親,兄弟莫將兄弟辱,天國再逢冬復春。”

這首歌唱得蕩氣迴腸,配上隆隆的鼓聲,儼然是一首軍歌,很顯然這應該是侯喜率領的殷商軍隊,利用本來軍歌的旋律,將他們來到美洲大陸的艱辛路程編入了歌裡。

其實早在1590年,法國學者阿科斯塔就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從亞洲透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的亞洲人,白令海峽即《侯喜王歌》中的“天之浮橋”。

在後世的1752年,法國學者歧尼甚至進一步提出華夏古籍中的“扶桑”就是美洲的墨西哥。英國學者梅德赫斯特在翻譯華夏古典文獻《尚書》時,提出周武王伐滅殷紂王時可能有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風被吹到美洲。

1863年又有一個名叫布?德?布林的學者在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歷史學院檔案館,發現300年前蘭達主教所記載的許多瑪雅人的傳說。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島上居住的瑪雅人,他們自稱是3000年前由天國乘經天之浮橋諸島,到科沈河畔種豆麥黍粟的農民。這種種的跡象,都表明了印第安人與華夏的關係,這也是朱聿鍵敢於冒險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