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六十三章 滲透烏斯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六十三章 滲透烏斯藏

四川只有六百萬人口,因為地方閉塞又較為窮困,無法消化這麼多的貨物。更何況四川道路崎嶇,如果只是以馬幫運送成本太高,唯有鐵路才是唯一的選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聿鍵曾經向田見秀透露過他對四川的興趣,這實際上是朱聿鍵對明末四川的慘狀而動了惻隱之心,希望能夠有所改變,另外他對四川在華夏中心位置的重要性,也有深刻的理解。如果能夠讓四川四通八達,可以對華夏最繁華的江南、中原之地、北方各省、烏斯藏甚至是中亞都形成輻射作用,這對唐軍今後的作戰態勢有著巨大的好處。

這一次田見秀被迫在四川修鐵路以打通閉塞的商道,也兼顧著朱聿鍵的這個想法,他以楊嗣昌的詭計為獻禮,果然贏得了地方官員的好感,從而為唐軍插手四川奠定了基礎。

南陽府的鐵路建築隊迅速開赴萬縣,修築四川第一條鐵路,與此同時已經逐步掌控準噶爾之地的唐軍,也從西北方向修築起新的鐵路。

自從擊敗準噶爾之後,鐵路局就開始修建新鐵路了。這條鐵路從北方大鐵路中段的納利姆開頭,經過託木斯克和庫茲涅茨克,從阿爾泰山口進入準噶爾地區,如今已經延伸到了與四川搭界的松潘衛所。這條鐵路本來是朱聿鍵打算用來改善此地物資運輸環境,以便大量駐軍威脅兩翼的哈薩克汗國和蒙古諸部的,沒想到現在卻派上了新用場。

在田見秀將鐵路修建計劃,以及四川官員支援鐵路修建的立場交到鐵路局之後,基建司立刻拍板決定兩側鐵路線一起開始修建。在萬縣鐵路剛剛開始奠基的時候,北部鐵路線已經開始了從松潘衛所到成都的鐵路線修建。

與此同時唐軍四處出擊,開始大量吞併和碩特部、吐魯番部、葉爾羌部和青海土默特部的地盤,派兵試探性的進入烏斯藏地域,一點點蠶食其領土。唐軍採取了先易後難的戰略,先對烏斯藏海拔較低的地區進行佔領,以便戰士們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再逐步向著其他地區推進。

劉體純率領的部隊很快打到了唐古拉山下,並轉而向東南方向進行,著手吞併整個昌都地區,將海拔低於三千五百米的區域全部佔據。

如今的烏斯藏屬於大明朝廷管轄範圍,大明在這裡設立了俄力思軍民元帥府,以及烏斯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但是隨著明末國力日衰,這些地方對烏斯藏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弱。更兼烏斯藏地廣人稀,本來就有大量土地沒有主人,所以唐軍滲透並未引起大的抵抗。

隨著唐軍的逐漸深入,新的鐵路線也在延伸,從松潘衛所的鐵路線上再引出一條支線,直接通往昌都地區。昌都地區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流域,地處烏斯藏東部海拔三千多米的區域,也是茶馬古道的交通要地,歷來是烏斯藏最繁華的地方。佔據了此地之後,整個烏斯藏大半人口和經濟就被控制了,再進攻烏斯藏西部地區也非常容易。

對於這些地方的控制也非常容易,唐軍並未亮明旗號,他們直接以地方武裝的形勢,建設大量官府並不管理的山寨,並招募當地百姓進行屯墾。因為唐軍財大氣粗,大量設定山寨開墾土地,同時對佃農的政策相當優厚,吸引了大量人口,勢力在迅速擴充。

因為沒有八賢王這塊招牌,當地勢力也曾經眼紅這些山寨,集結當地土兵進行攻打,結果卻是損失慘重,自家城寨都被拔除了好幾個。大明實行的是粗放管理,尤其對烏斯藏這些邊窮地區,更是沒有多少精力,至於那些當地人的械鬥,官府是完全不管的。

劉體純就藉助這個漏洞,指揮唐軍在當地大肆清理地方勢力,逐步將除衛所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同時將鐵路線修到已經被唐軍掌控的東籲地區,徹底連同北方和南方各地的通道。

這條鐵路的修建時間必然耗時很長,即使有大量奴隸的投入,也不是兩三年內能夠修通的,所以在此地的作戰算是長期低烈度的軍事行動。崇禎七年的剩餘時間裡,劉體純指揮的西部攻略始終在進行之中,這也是唐軍在亞洲大陸上僅有的作戰方向了。

實際上除了大明內部的混亂之外,這一年全世界都顯得非常平靜。歐洲的戰事被迫停了下來,四個主要殖民國家將自身精力全都集中到重建海軍的工作中,希望能夠儘快打敗唐軍,恢復自己的殖民地。

四大強國沒事精力去理會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事,瑞典和波蘭也要防範沙俄,除了法國感覺自己的戰略壓力在逐漸增大之外,整片大陸總體上還是平靜的,只有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普魯士王國境內,一股新興勢力正在崛起。

湯若望在接受了部分朱聿鍵的思想和行政經驗之後,對國家的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他滿懷著為祖國盡力的想法,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個時候的普魯士還遠非後世那個震驚歐陸的大帝國,它雖然處於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卻是個奉波蘭為宗主國的一個小公國,其全稱為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作為勃蘭登堡選帝侯國和普魯士公國的集合體,這裡還是歐洲最保守最封地的地區之一。他們嚴格遵守著路德教義,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內部不多的新教國家,因此他們也與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大多數公國多次交戰。

作為勃蘭登堡選侯兼普魯士公爵的腓特烈?威廉就以首鼠兩端的個性,在三十年戰爭中聞名。1634年的時候,他剛剛透過簽訂《布拉格和約》退出了這場戰爭,打算埋頭發現公國內部的經濟。只不過他的思維依然停留在中世紀,所謂的發展也只不過是大力推行農業生產,修建各地灌溉渠以保證收穫罷了。在靠近歐洲北部的普魯士境內,這樣的做法根本無法彌補小冰河期對農作物的侵害,所以他的新政成效並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