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零三章 炮擊科倫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零三章 炮擊科倫坡

與其他國家擁有多處殖民地不同,英國雖然也參加了四國聯盟,但它還是殖民帝國中的後起之秀,殖民地的面積還比不上西葡尼三國的一個零頭,在南亞次大陸上,他們只擁有蘇拉特和金奈兩個港口,駐軍人數不足六百人,不過因為其艦隊司令羅伯特?布萊克見機夠快,他們是唯一將艦隊儲存下來的國家,儘管如今他們所擁有的也不過是四艘護衛艦而已。

英國人不與另外三國協同防守,其一是因為自己兵力薄弱,就算協防也用處不大,自己僅有的殖民力量還容易變成炮灰。

其二是英國人與莫臥兒帝國前任皇帝賈汗吉爾關係非常緊密,與現任皇帝沙賈汗也是關係密切,如果到了危機關頭,他們還能得到莫臥兒帝國的庇護。當然如果那位痴情的,正在阿格拉城為已故皇后修建泰姬陵的皇帝陛下,有時間管他們的話。

其三就是英國人了無牽掛,他們在這裡的根基很淺,放棄也沒有多麼心疼,如果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他們可以拋棄兩個港口,將人員物資都送上商船,由四艘護衛艦保護著撤回國內,也不會有太大危險。

英國去留皆可穩如泰山,東面又有許多尼德蘭和葡萄牙人的殖民地阻隔,這才是他們安穩等待的原因。

四國這些動作,始終都在夜梟的眼皮子底下,根本不懂現代國家概念和運作方式的莫臥兒帝國,完全沒有防間諜的思維,所以這個國家猶如漏勺一般,被夜梟滲透得相當徹底。

在考慮到印度洋已成關門打狗之勢,張名振決定先難後易,主力艦隊首先進攻錫蘭島的科倫坡港,以消滅兵力最多的西葡軍隊,這才有了葡萄牙人的警訊。當葡萄牙人完全進入戒備狀態,炮兵進入港口炮臺準備防禦的時候,三艘龐大的三號戰船已經一字排開,與六艘四號戰船和十艘五號戰船形成了對炮臺的聯合打擊之勢。

在一千米的距離上,唐軍首先發起了炮擊。海上作戰不同於陸戰,因為海洋的不穩定性、艦炮的佈置高度過低、以及火炮倍徑的差距,讓他們的作戰距離通常比陸戰要短上許多,即使以艦炮型的8公斤和10公斤艦炮,其射程也難以與陸軍6公斤攻城炮相比。

海軍的近距離炮擊,通常讓陸上炮臺佔據很大優勢,但幸好這次他們要面對的是葡萄牙炮兵,一群固執的堅持使用佛朗機炮的傢伙。高射速的五千斤佛朗機炮,即使安置在炮臺裡,其有效射程也僅僅一千米出頭而已,雙方在這樣的距離上射擊,幾乎都在各自的最大有效射程上,炮擊局面看似勢均力敵,但結果卻恰好相反。

射程相同的火炮並不一定會打成平手,因為唐軍的三號戰船一側就擁有四十門艦炮,四號戰船一側為二十七門,五號戰船為二十三門火炮,這樣統計下來,唐軍三個戰隊的一起齊射,就是四百多門火炮的齊射,而葡萄牙人在科倫坡城附近的四座炮臺加起來,也只有四十三門火炮而已。更何況炮臺是擺在那裡被人打的固定靶,海軍的艦船卻是移動炮臺,打中的機率並不算大。

戰艦的齊射掀起了大片淡灰色的硝煙,幾乎將炮擊的船隻側舷完全覆蓋,明唐海軍的攻勢由此拉開了序幕。硝煙覆蓋的面積雖大,卻不會遮蔽很久,因為如今明唐海軍的艦炮已經全都用上了無煙火藥,火炮的硝煙沒有黑火藥那麼大,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消散。

早已習慣了海上生涯的艦上水手,擅長於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打移動靶,如今換成了固定式的敵軍堡壘就更加簡單了。反觀陸上的炮臺,火炮都是固定在炮座上,火炮只能在很小的角度內調整。葡萄牙炮手要想命中外海軍艦,他就必須抓住軍艦經過的一剎那間開炮,才有最大的機會。

“開火,集中火力攻擊右側炮臺。”張名振明白要分而殲之,所以選擇了一側集中打擊。見到明唐海軍發起炮擊,炮臺上的葡萄牙炮手也紛紛開炮。

二十多門佛郎機炮發出怒吼,將炮彈傾瀉向海面上高大巍峨的寧波級鐵甲艦。最新一艘的寧波級三號艦廈門號衝在最前面,將其高達一千八百七十七噸排水量的龐大身軀橫在水面上,露出了一側的四十門10公斤艦炮。

三層火炮甲板依次發射,密集的炮彈向著葡軍炮臺砸去。因為火炮型號統一又是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加上唐軍早已開始使用非常精準的定裝紙包發射藥,所以炮彈落點非常接近。

這就是工業化生產的好處,發射藥和炮彈的重量都是標準化的,這有利於火炮齊射形成彈幕。反觀葡軍的炮兵在發射時,火炮裝藥都要看炮兵的經驗,彼此之間相差很大,甚至有超過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差距,加上炮彈大小不一,射出的炮彈自然有遠有近,比起明唐海軍火炮發射的效果要差上許多。

明唐海軍的炮彈首先落在了炮臺附近,因為是成片發射,落點都相當接近,三層火炮甲板的炮彈,打出了三排並不算整齊的彈幕,但這在當今火炮齊射中,已經相當厲害了。

廈門號上的第二層火炮甲板齊射,直接命中了炮臺,成排炮彈打在炮臺側面上,激起了大片的碎石,炮臺一角直接塌陷,一門火炮和三名士兵隨著坍塌的磚石落入了海中,整個完整的炮臺出現了好幾個寬達一指的裂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與此同時,葡軍發射的炮彈也落在了廈門號周圍,激起了漫天的水花。因為炮彈散佈面相當廣,有兩枚炮彈擊中了廈門號的側舷,但葡軍運氣不好,炮彈並未射入炮門,而是打在側舷的鋼板上被彈了出去。

因為上次馬六甲海戰中,海軍發現炮彈在撞擊側舷鋼板後,衝擊波會對後面固定的木頭船板有所損傷,所以在後兩艘寧波級鐵甲艦製造的時候,進行了大幅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