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四十七章 通貨緊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四十七章 通貨緊縮

這麼高的製造成本和如此慢的製作速度,讓侯恂頭疼不已。他算了一筆賬,就算依照唐王銀行的方法,讓銀元的含銀量只有九成,戶部打製銀元也是虧本的買賣。為了能夠扭虧為盈,戶部不得不將朝廷銀元的含銀量降低到了七成,這才讓戶部有了些盈利,可是這樣一來民間卻又不幹了。

民間多年來流通銀兩交易,百姓們最擅長分辯銀兩的成色。以前唐王銀行的銀元雖然也不足值,但相差不多而且製作精美,同時因為唐王銀行保證可以兌換足額白銀,信譽是有所保證的。

戶部發行銀元含銀量只有七成,而且不允許將銀元兌換成銀兩,結果民間根本不予支援。即使朝廷強制推行,並將官員的俸祿全都換成了銀元,民間也絕不承認。那些官府家奴都是何等人,少不得一些強買強賣的事情發生,朝廷銀元結果變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

一些人被官員家奴強塞了銀元的,還希望用之在唐王銀行兌換成白銀或者是唐王銀行發行的銀元。對此銀行早有對策,自己發行的銀元足額兌換,但朝廷發行的銀元只按照成色兌換。

賺來的錢憑空少了三成,百姓們自然不幹,結果這些銀元由透過稅收的形勢迴流國庫了。收稅官員很快發現了不對,侯恂立刻宣佈交稅禁止使用朝廷發行的銀元,這下子卻捅了馬蜂窩。朝廷發行的銀元自己卻不承認,這如何能讓人心服,民間群情激奮相繼出現了抗稅風潮,官員們也是怨聲載道,鬧得京畿之地滿城風雨。最終崇禎只好下令停止發行銀元,改為使用唐王銀行發行的銀元。

崇禎不知道製造銀元也會有巨大的利潤,他以朝廷製作銀元為標準,自認為推廣朱聿鍵發行的銀元自己非但不會虧本,還會讓朱聿鍵每年拿出許多利益來造幣,間接削弱了八賢王的財力。可是他卻不知道利用機器的大規模衝壓銀幣成本低廉,其中利潤雖然不多但畢竟是有的。朝廷使用唐王銀行的銀元就是在交納鑄幣稅,這筆錢每年積累起來,比給朝廷戶部進獻的三百萬還要多一些。

只是崇禎皇帝這樣的烏龍命令,現在卻朱聿鍵痛並快樂著,一方面是隨著銀元的全國流通,財政司賺得盆滿缽滿,甚至以如今鑄幣廠三十臺水壓機日夜不停的工作,也難以滿足需求。

另一方面同樣是因為銀元的全國流通,造成銀元數量嚴重不足,通貨緊縮的情況初現,市面上的銀元價值甚至水漲船高,有升值的趨勢,這一點金融研究所已經在警告朱聿鍵了。

銀元升值就是貨物在貶值,這很容易造成市場上的價格混亂。更何況通貨緊縮的問題朱聿鍵也非常清楚,後世蘇聯解體的時候,俄羅斯就是以銀根緊縮的休克療法,結果造成全國經濟遭受巨大破壞,結果整個俄羅斯一蹶不振,再也沒有翻過身來。

儘管並不是很懂金融,但朱聿鍵很清楚適量的通貨膨脹可以活躍市場,刺激經濟的發展,而通貨緊縮的情況確會造成貿易規模萎縮,工廠成本高昂不得不縮減經營規模,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一旦大明市場上真的出現大面積通貨緊縮現象,必然造成經濟的雪崩式塌陷,甚至會出現工廠大量倒閉的現象,這比西方資本主義過度通貨膨脹的經濟危機還要危險。

現在的情況比較特殊,後世的通貨緊縮很少出現,出現的情況大多數也是政府為了限制過度通貨膨脹而減少貨幣流通量造成的。但是如今貨幣的信用不存在問題,因為銀元本身就是足值的,只是製作速度跟不上貿易流通擴大速度問題嚴重。

因為沒想到崇禎的改革政策推行如此之快,造成財政司事先沒有準備庫存,現在市場突然擴大了數倍,無論鑄幣廠如何加班加點也無法生產足夠的銀元,面對這種情況就必須另闢蹊徑了。就在朱聿鍵左右為難的時候,一個好消息讓他看到了曙光。隸屬於唐王財團的台州造紙廠,研制成功了一種特殊的紙張。

這個造紙廠就在台州城外,是唐王財團內級別最高的一個造紙廠,甚至其專門配備有一個小型研究所和試驗車間。早在封地建立之初,朱聿鍵就下令要求設立這個造紙廠,開始研製更好的紙張。

說起這個小型研究所雖然不起眼,也的確研製出了不少改良的造紙工藝,並在其他造紙廠進行了推廣。如今封地內所製造的紙張堅固耐用光潔度高,就是經過多次試驗改良的結果,以至於華夏出產的紙張,都已經成為了歐洲搶購的商品。

這次造紙廠生產的,卻不是平常意義上的紙張,而是一種朱聿鍵特別關注的水印紙。

原來當年朱聿鍵曾經給他們下過命令,要製造一種耐磨耐揉搓並有特殊水印的紙張。經過多年的研究,這種紙張的製作都不成功,後來經過化學和生物實驗室的原理研究,研究員們認為紙張要想耐磨耐揉搓,就要找到即長又堅韌的植物纖維。

恰好在西域落入唐軍手中之後,那裡開始種植從南美洲剛剛找到了優質棉花。因為西域陽光日照長乾旱少雨,又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是最適合棉花生長的優良環境,結果第一季就種出了纖維極長的長絨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造紙廠聞訊後,購買了一批西域出產的優質長絨棉,將其與麻纖維混合起來,終於製造出一種即耐磨又耐揉搓摺疊的紙張。後來又進行了改良和工藝最佳化,工人們用一種特製的網籠過濾紙漿。讓紙漿比重不同的各種成分分佈沉積,再用水壓機加壓之後,就形成了各種圖案的水印。

水印部位因為紙漿的疏密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層次,造成在強光下能夠顯現立體成像效果。後來又經過幾次工藝改進,終於在規模化生產中完全能夠控制水印的姿態和樣貌了。一張新製成的紙張,就被送到了朱聿鍵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