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大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八十五章 廣播電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八十五章 廣播電臺

唐王財團新建立的電業公司很快接受了這個業務,並開始在所有通電的城市佈設電網。因為還未研製出電錶,所以各家以燈頭作為收費單位,每個燈頭每月繳納三個銅元。

能夠將家中照亮,又是如此廉價的比燈油還便宜的電費,大家也願意出這筆錢。尤其是那些富戶和各種茶樓酒肆等公共場所,夜晚有電燈可以更好的招攬客人,利潤比電費可是要高多了。

很快百姓們也紛紛跟進,隨著封地的日益發展,知識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學習好的人能夠進入研究所領取高薪,如果能研究出來有用的東西,更是能拿專利費。就算是學一些工匠技巧,也能提高自己的等級賺更多的錢,晚上是不能浪費的學習時間,無論家中的大人還是孩子都如此。

以前各家都點油燈,可是燈油錢比電錢要貴許多,而且還不夠亮,大家自然願意換成電燈。對於電氣化的推進,朱聿鍵是樂見其成的,在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標誌的蒸汽機普及之前,他已經將一隻腳邁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之中,這有利於解決成本,避免重複建設。

要想激發起電氣化普及的熱潮,除了工廠裡的電動機和百姓家中的電燈自然不夠,朱聿鍵要求宋應星儘快研究更多民用電氣設備。很快一種新的電氣設備就出現,那就是廣播電臺。

廣播電臺的產生相當有戲劇性,它是宋應星在研究無線電發報機時的副產品。從初中物理書和朱聿鍵的描述中,宋應星知道了許多電學的基本規則,包括線圈的訊號放大,以及赫茲這個最基本的頻率單位,只不過這一次赫茲的含義不再是發明人的名字,而是發明人朱聿鍵的特造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根據線圈的訊號放大原理,宋應星很快發明出了長波電臺。長波電臺的發射頻率在三千赫茲到三萬赫茲之間,因為波長很長,貼地發射時能夠繞過各種障礙物,所以它的傳播距離能夠達到五百公裡左右。這種訊號衰減小,能夠全天候使用不容易受到干擾,只是因為頻率低所能攜帶的信息量也少,只能作為傳送簡單訊號的電報使用,直接通話尚不可能。

長波電臺出現之後,還需要實驗室和軍方的多重試驗和定型,才能最終工業化生產並裝備部隊,這種事情不是宋應星所願意去管的,他更願意去拓荒。在將長波電臺的除錯和完善交給學生之後,他又開始了新的研究,那就是對資訊載荷量更大的中波電臺。

中波電臺和長波電臺的原理相同,只要增加線圈和電子管數量,加大功率以產生更高頻率的無線電波即可。很快宋應星就得到了超過三十萬赫茲的中波,而這也成了廣播電臺的開端。

中波的波長更小,能夠攜帶更多的訊息,甚至在進行電訊號還原之後,還能夠載入聲音,這就成了廣播電臺的雛形。但是中波也有問題,因為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時存在,而且波長越障能力不如長波,因此易受到天氣干擾,同時傳播距離也更近,如果是在地面發射訊號,基本上只有三四十公里的傳播距離。要想增加傳播距離只有一個辦法,加高訊號發射的高度,這就要花費巨資建立訊號塔。

研制成功以後,宋應星一度認為中波電臺使用效果不大,畢竟訊號塔的成本過高,而長波電臺承載的資訊軍方已經足夠用了,中波看上去優勢不大,但是這個訊息被朱聿鍵知道以後就不一樣了,他很快想到了後世的廣播電臺。

後世在電視機出現之前,廣播電臺是個非常興盛的宣傳陣地,因為不需要識字基礎,它比報紙的宣傳面更廣,也更加生動易於接受,如果能夠製造出廣播電臺,對百姓的思想宣傳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朱聿鍵很快下令建立中波電臺用於廣播,同時建造高大的電視塔,電力研究所也投入全部人力,進行麥克風和音箱的研製。新產品很快就出來了,同時出現的還有礦石收音機,這個目前最廉價最簡單的收音裝置。

礦石收音機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算一件電器,因為它是不需要供電裝置的,它只是一個被動的訊號接收機。這種收音機也很簡單,只需要一塊底版,一個纏上線圈的圓筒,一個可變電容和一個普通電容,一個陶瓷揚聲器,一塊用於檢波的礦石再用導線連接起來即可。

此外礦石收音機有一根天線,必須架設到五六米的高空中,一根地線必須接地,只要利用可變電容調節接收頻率,陶瓷揚聲器就能將接收到了微弱電信號轉化成聲音。

這種礦石收音機非常廉價,僅僅需要一個銀角子就能購買,它首先在寧波府進行了發售。發售當天新建設的寧波廣播電臺就開始播音了,這個廣播電臺被設定在新寧波府城最高的十二層樓工業大廈的頂樓,在樓頂上建設了一個高達六米的鐵架子作為信號源,這也是將信號源高度提高以增加傳播距離的最節約資金方法。

礦石收音機這個新事物,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而有了廣播訊號之後,發售現場就能直接調頻,讓大家聽到廣播的神奇。為了提高效果,礦石收音機旁邊被放上了麥克風,並用高音喇叭對外播放,以便吸引更多的人。

新開設的寧波廣播電臺只有一個頻道,它不但有新聞時事,還有戈陽腔、崑曲等戲劇,快板、鼓曲等曲藝專案,每一個都透人心絃,吸引著大批大批的聽眾。

很快礦石收音機就脫銷了,寧波周圍的人都開始購買,而寧波廣播電臺的節目也固定了下來,每天早上是一個小時的新聞節目,上午一般都是戲曲,中午會有法制宣傳時間,下午多半是曲藝,晚上則是評書專案。

為了增加收聽效果,廣播電臺聘請了大量藝人駐站,每日為大家表演各種曲目。以前坐在茶館裡看這些節目,一次表演最多能有幾十個觀眾而已,現在每次演出都能贏得數十萬觀眾,演員的名氣也會越變越大,未來娛樂界的追星情況恐怕就會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