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潛行192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六一章 對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六一章 對質

ps:不好意思,8點多的時候頭一沾枕頭,不知咋的睡過了,醒來一看錶11點五十,先貼點素材,兩小時後替換。

王復元曾任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部長,1927年北洋政府期間,王復元叛變投敵,因而山東各地地下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大批黨員被捕。黨中央決定“鋤奸”,來派出特工人員在王復元到新盛泰鞋店取鞋時,予以處決,隨後特工朝天開了幾槍,趁著人亂,從四方路撤離,近在咫尺的派出所警察趕出來,早已不見了人影。

戰鬥青島的“偽裝者”

生活林糕點廠的隱秘前世

在河北路8號,有家叫生活林的糕點店,老青島人很喜歡他家中西式糕點。要說的是,這可不是一家普通的糕點店。

河南路8號生活林

1944年,中共地下工作者張志敏,合夥出資買下龍口路19號白俄羅斯人經營的糕點店,更名為“瑪爾斯糕點廠”,目的是藉以掩護其在青島秘密工作的身份。幸運的是這家糕點店一直沿襲經營,成為民族資本在青島辦西式糕點的開端。1952年,改名為“生活林糕點廠”,這家糕點廠算是青島糕點行業的奠基者,迄今已走過了八十餘年的歷程。

荒島書店對抗文化圍剿

廣西路新4號,曾開辦為荒島書店,由張智忠和孫樂文兩位進步青年經營,“荒島書店”意在文化的荒島上播種新文化。這裡不僅是當時青島唯一賣新文學書刊的書店,還是青島地下黨的秘密聯絡點,以及“左聯”的活動地點。【備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是中國共產黨於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上海領導建立的一個文學組織,目的是與中國國民黨爭取宣傳陣地,對抗國民黨“文化圍剿”,左聯的旗幟人物是魯迅。】

琴島牛奶就是曾經荒島書店的門頭房(圖片來源青島檔案信息網)

孫樂文的朋友喬天華為荒島書店寫了門頭,佈置了櫥窗。這位喬天華,公開職業是崇德中學(今11中)美術教師,實際身份是中共青島地下市委委員,張智忠和孫樂文透過喬天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國民黨正在大規模文化圍剿,荒島書店進步的文化傾向,很快引起了反動政府警特機關的注意。【這裡解釋下“文化圍剿”:1927~1937年間,國民黨為了配合對紅軍和革命根據地進行的軍事“圍剿“,而實行文化統治,對進步文化也進行“圍剿“。凡是宣傳共產主義、批評國民政府、要求民主和抗日的言論,一律嚴加禁止。查禁進步書刊,破壞與之相關的文化團體,甚至捕殺與之相關的文化工作者。】

國民黨反動派兩次檢查書店,所幸書店的經理寧推之人脈廣,從內線提前知道了訊息,把左翼圖書轉移到相距很近的黃縣路家中。寧推之是張智忠和孫樂文的同學,父親是青島大資本家,同學都稱他寧大少爺,他出資幫助張智忠和孫樂文開了這家書店。

蕭軍、蕭紅死裡逃生

與荒島書店有關的故事還沒說完,這裡還要說到幾位命運與之關聯的關鍵人物。

1934年,中共地下黨姚群逃離日本人控制的東北,來到青島,加入“左聯”。

隨後,摯友蕭軍、蕭紅夫婦冒險經大連來到青島,投奔姚群。兩對夫妻在觀象路1號比鄰而居。當時,蕭軍蕭紅都在創作長篇小說,蕭軍完成了《八月的鄉村》,蕭紅完成了《生死場》。

蕭軍、蕭紅、姚群故居(圖片來源網路)

為了二蕭的安全,剛才提到的經營荒島書店的孫樂文,讓二蕭把通訊地址寫為“荒島書店”,而不要寫上真實住處,這樣萬一發生了什麼問題,國民黨當局找到荒島書店,店方可以說是讀者冒用書店名義。蕭軍按照孫樂文的建議,順利把《八月的鄉村》和蕭紅的《生死場》寄給魯迅。

當年的中秋節當天,既是地下黨,又是“左聯”成員的舒群因叛徒出賣而被捕。二蕭因未參加當晚聚會而躲過一劫,在孫樂文的通知和資助下,躲開家門前警察和特務的監視,搭乘一艘日本輪船離開青島逃往上海,見到魯迅。

姚群身份沒被識破

再回到姚群接下來的命運,被捕的姚群恰與高嵩同押一室,高嵩是姚群在東北商船學校的同學,對外身份是青島市公安局職員,實則受黨中央派遣來青島任中共青島市高官,重建被國民黨破壞的青島地下黨組織。

由於高嵩與國民黨青島市公安局長王時澤是師生關系,因此囚室的條件較好,可以看書、寫字。在高嵩鼓勵下,姚群在獄中寫下了中篇小說《沒有祖國的孩子》。所幸敵人未掌握姚群的真實身份和在哈爾濱的活動情況,幾個月後他被釋放了。而高嵩,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統一戰線,一致抗日,透過艱難談判,11月獲釋出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永不消逝的電波青島

原本江蘇路、膠州路、上海路、熱河路四路交匯處是波螺油子,左行一個急轉彎右行,又一個急轉彎左行,再經大彎到無棣一路,再到谷底的蘇州路,這裡地形特殊難以通車,利用這一特點,解放時期,我黨在這裡膠東路20號甲的一座小樓裡設了秘密電臺。

70年代的膠東路波螺油子(圖片來源魯海《老街故事》)

中共青島市成立地下電臺小組,由吳森等組成的領導小組,建立電臺呼號,編出機要密碼。根據上級指示,採取了改裝收發報機裝置以隱蔽天線等安全措施,用手搖發電機發電。又在曹縣路、城陽路做準備了轉移地點。

中共膠東區黨委與青島市委決定,原打入國民黨警備區司令部及水路聯運指揮部等軍事機關的地下情報站要與地下電臺建立聯系,與市委領導的打入海軍蒐集海軍情報以及打入敵陸軍50軍搜集情報的地下工作同志組成了軍事情報網,許多敵人的軍事佈防情況、武器裝備情況透過電臺電波傳至解放區,迅速被傳給解放軍的指揮部。

1949年,國民黨軍隊垂死掙扎,多次在街頭抓兵,人心惶惶。黨組織認為電臺傳遞情報來源的黃、徐兩位同志,每天步行青島街頭萬一被“抓兵”,後果不堪設想,改派了兩位女同志傳遞情報。

當時,誰能想到這曲折轉彎的膠東路上有這樣一個電臺呢?

除了青幫、紅幫,還有黃幫

舊中國社會黑幫有幾大組織,那時全國同行的是“青幫”和“紅(洪)幫”,北洋政府時期,青幫在青島有很大的發展,那麼青島的黃幫是從何而來呢?

這裡要說一個神秘人物張宗援,張宗援其實是個日本人,他是日本間諜,原名伊達之助,是個“中國通”,起著中國人的姓名的張宗援,衣著說話全是中國化,此人行事極其隱秘謹慎,從《人名錄》看,他有幾處住宅,為人知道的龍華路、張店路口有一處私宅,齊東路39號也是張公館,齊東路這處私宅其實是一處諜報中心。平常人不知道他究竟住在哪裡,可謂“狡兔三窟”。

齊東路39號(圖片來源網路)

張宗援在青島結交了不少青幫頭目,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青幫分子有的投敵當了漢奸,張宗援在青島“青幫”中建了一個青島“黃幫”,這時期,青幫裡21代“大”字輩是高輩,張宗援找來“大”字輩的鄭蘭亭為會長,徐鐵珊、王大同為副會長,而張宗援實際操縱著一切,“黃幫”充當日本鬼子的幫兇,辦公地點在湖南路。

備註:黃道會全稱為“東亞黃道和平會”,俗稱“黃幫”,1938年2月,由日本特務許斐和日本浪人高橋、井上等人,勾結上海流氓常玉清等,組織而成。總部設在上海,受上海日本特務黑龍會上海分會會長楠木隆實領導,專門搞暗殺和其他恐怖活動。11月4日,中國黃道會華北本部在青島成立,張宗援任總裁。

日本在青島建立的特務機構

日本在青島設有幾處特務機構,對外通常叫“公館”。

日本陸軍的特務機構,在日本第一次統治青島時期已在青島開展間諜活動,聯絡點在湖南路14號,機關長是谷狄華雄。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特務機構以“梅公館”的名義牽至湖北路2號。除日本人外,有社會局、財政局等機構的中國人進出,他們是華籍特務。而德縣路5號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日本特務機構“武公館”。

1993年上映過一部電影《梅花公館》,內容大多是寫濟南的“梅公館”,但電影內景、外景全拍攝於青島安徽路12號,這裡曾是“鹽田公館”(日本青島方面特別根據地司令部情報部)。

商河路上還有“青山公館”,屬於日本海軍特務部。

1907年日本在東北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日本特務機構利用這一組織設立一個“調查部”,進行間諜活動,抗日戰爭時期,在淪陷區公開掛牌。滿鐵調查部青島事務所在文登路6號,他們為日本提供了大批“極密”、“密”級情報為日本侵華服務。

從外表看,這些“公館”是都是平常建築,夜深人靜則會隱約傳出中國人受刑後發出的慘叫聲,不知殘害過多少中國愛國人士。

日本偽裝水族館做情報組織

青島水族館是中國的第一座中國人設計建設的水族館,1930年,中國科學社倡議在青島建立一所海洋研究所,1931年經過各界努力,水族館終於在萊陽路2號動工。

萊陽路2號水族館

1937年又在其東邊建成了科學研究所,而1938年,青島淪陷,日本將其作為山東產業館,表面上展示山東的礦業、農產品等,實際上是一處經濟情報組織,日本派出一批經濟間諜,深入山東各地,蒐集了許多經濟情報。